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磁共振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磁共振检查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畸形
  • 1篇仰卧
  • 1篇仰卧位
  • 1篇治疗膝关节
  • 1篇软骨
  • 1篇软骨损伤
  • 1篇软骨修复
  • 1篇微骨折
  • 1篇微骨折术
  • 1篇膝关节

机构

  • 7篇吉安市中心人...

作者

  • 7篇傅闽兰
  • 3篇张秀萍
  • 3篇伍忠根
  • 2篇刘小涛
  • 2篇罗秋香
  • 2篇郭珍珍
  • 1篇伍文娟
  • 1篇伍军根
  • 1篇李志国
  • 1篇简昊
  • 1篇袁和生
  • 1篇万林
  • 1篇曾斐

传媒

  • 3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磁共振检查流程优化前后的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检查流程优化后的效果,评定优化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采纳的2台磁共振设备进行记录分析(2016年7月),对能够干扰磁共振检查的内外因素予以研究,以此分析从2016年6月以后,流程优化后的结果以及检查患者的总例数。结果对流程予以优化后,在同一时间内,流程优化前所完成的检查要低于优化后的检查效果。同时设置优化时间为47日,平均检查数量为(56.19±5.98)部位/d;优化前的检查数量为(53.57±6.68)部位/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优化后的平均更换时间优于优化前的平均更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8 3,P=0.033 5)。结论对磁共振检查流程进行优化,制定一系列的科学性、价值性以及可行性的管理对策,以此提升设备检查的优化率,提升临床检查中患者的满意度,节省患者就医时间,临床推广价值存在。
傅闽兰
关键词:磁共振检查
去枕仰卧位在颈椎病变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2013年
目的比较去枕仰卧位与前屈位、平卧中性自然位在颈椎病变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所有220例受试者使用1.5 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颈椎前屈位、平卧中性自然位与去枕仰卧位的成像进行分析,比较三种体位下颈椎间盘、椎管与椎序列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成像情况与成像满意度。结果 220例受试者中,进行颈椎前屈位磁共振检查的患者60例,平卧中性自然位的患者75例,去枕仰卧位的患者85例;比较去枕仰卧位与前屈位、平卧中性自然位的应用效果,发现去枕仰卧位在颈椎病变磁共振的检查中成像效果比对比组的清晰,显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70.24%。而患者对磁共振时的体位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1.772%。结论去枕仰卧位更适合于颈椎病变患者的磁共振检查。
伍忠根傅闽兰刘小涛伍文娟郭珍珍
关键词:颈椎病磁共振
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效果T_2 star mapping评价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本研究应用MRI对关节镜下微骨折法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效果进行大体组织形态学评估及定量分析.方法 本研究纳入14例有膝关节软骨损伤症状并接受关节镜下微骨折法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所有病例的关节软骨损伤均为ICRS分级Ⅲ或Ⅳ,术中测量病变面积为2~8cm^2.1年随访期内所有病例都接受常规MRI序列及T2 star mapping序列扫描(1.5T).对损伤修复区域采用软骨组织修复磁共振观察评分系统(MOCART)进行评价.采用T2 star mapping序列扫描图像感兴趣区划分的方法对修复区域及自身正常软骨所测量的T2*弛豫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年随访期软骨修复区MOCART评分为59.50±23.90,相邻本体软骨组织评分为65.21±21.84,与软骨修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软骨修复区和邻近正常自体软骨组织T2*弛豫时间分别为(31.14±9.26)ms和(32.93±11.69)ms,修复区软骨组织质地与正常软骨组织相近.结论 经关节镜下微骨折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后1年随访观察期内,MRI软骨扫描可见软骨损伤区填充良好.经T2*测量值分析证实软骨修复组织可以达到与邻近正常透明软骨相近的组织结构.
伍忠根傅闽兰李志国万林郭珍珍刘小涛
关键词:软骨修复微骨折术T2
健康教育对72例肝癌经介入治疗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2例肝癌介入治疗者,随机分为临床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临床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入院时和介入治疗前存在心理焦虑情况的不同。结果:患者心理焦虑状况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傅闽兰张秀萍袁和生伍军根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健康教育
静脉留置针在1.5T磁共振增强检查中的应用和护理
2012年
目的:研究分析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效果。方法:对1.5T磁共振增强扫描的296例患者应用高压注射器静脉留置针注射或手推注射,顺利完成增强检查。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与高压注射器连接进行增强扫描或手推注射,大量减少了扫描所需时间,并且没有发生再次穿刺的现象,造影剂渗漏或针头脱出等状况也没有出现,并且有极佳图像显影效果。结论:在磁共振扫描中使用留置针效果良好。
傅闽兰张秀萍罗秋香
关键词:护理静脉留置针
MRA结合MRI在脑血管病变中的筛查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例门诊患者的颅脑MRA及MRI平扫资料,分析1.5T磁共振检查出的脑血管病的类型及发病率。结果 2000例患者中,共发现血管病变106例,发病率5.3%;其中动脉狭窄53例78根血管,动脉瘤23例27个瘤体,烟雾病4例,AVM7例,静脉畸形4例,海绵状血管瘤14例,毛细血管扩张1例。MRA对诊断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动脉瘤的形态及部位、烟雾病受累血管的支数等价值极高;AVM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血管巢的显示,静脉畸形的血管组成及引流静脉的数目和方向,以MRA及MRI平扫的SWAN序列为佳;MRA对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不大,MRI平扫的T1WI、T2WI、SWAN序列价值大。结论 MRA结合MRI检查能清晰显示脑血管病变的病灶部位、大小、形态、数目、类型,对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伍忠根傅闽兰简昊曾斐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磁共振成像血管成像
健康教育在高场磁共振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腹部磁共振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0例患者腹部磁共振检查前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支持、检查前的准备、检查过程的讲解、呼吸节律和屏气方法技巧性示范及训练。结果 320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占88.89%,30例患者呼吸节律不齐,但未对检查造成影响,10例患者在捂住口鼻的情况下完成检查。结论在腹部磁共振检查前,对患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技巧性的呼吸训练,可使患者顺利完成检查,使结果更加准确。
傅闽兰张秀萍罗秋香
关键词:健康教育磁共振成像腹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