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桂新
- 作品数:64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南来与本土——简论香港《文艺青年》(1940—1941)
- 2011年
- 香港《文艺青年》半月刊由南来文艺青年创办,以香港本地文艺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办刊过程中坚持三点目标:一,做成文艺战线的尖兵;二,做成文艺青年学习及战斗的园地;三,团结广大的文艺青年群。这三点目标的追求和实现,使该刊在香港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作出了自身的贡献。
- 侯桂新
- 关键词:战斗香港文学本土
- 无处安放的灵魂——《祝福》重读
- 2023年
- 写于1924年2月7日(旧历正月初三)的《祝福》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的开篇之作,从国民阅读和接受的角度来说,也是《彷徨》中影响最大的一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塑造了一个经典人物形象祥林嫂,如一尊浮雕一般刻进亿万读者的脑海。郜元宝认为,祥林嫂是鲁迅塑造的最重要的女性形象,“如果说在鲁迅小说人物群像中,阿Q是男一号,祥林嫂就是女一号”。
- 侯桂新
- 关键词:鲁迅小说《祝福》祥林嫂人物群像阿Q
- 《域外小说集》与周氏兄弟的女性关怀
- 2021年
- 周氏兄弟在译介近代域外小说时大量选取与女性有关的题材,除了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主要源于他们在清末对女性的理性认知。在南京和日本求学期间,通过阅读新式书刊,周氏兄弟已经从社会制度、两性关系、女性文化、性道德、性心理等各方面对女性有了广泛而超前于国人的理性认知。他们带着已有的认知翻译域外小说,对翻译的选材与价值取向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域外小说集》中出现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其中多数女性处于受鄙夷和受压迫的境地,显示出周氏兄弟对女性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而这一次翻译实践,又反过来深化和推动了周氏兄弟对女性的认知,并影响到他们在五四文学革命后的创作。
- 侯桂新
- 关键词:《域外小说集》女性关怀女性书写
- 《屈原》剧的症候式阅读被引量:1
- 2015年
- 郭沫若剧作《屈原》在创作过程与史实运用方面存在几点症候:其一,写作依赖灵感,写作速度惊人,使得剧本并不完善,历经多次大幅度修改;其二,作者人为制造戏剧冲突,主要矛盾冲突脱离历史事实,并损害到剧作的艺术审美效果;其三,作者对剧中主要人物之一南后的形象塑造态度暧昧。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症候,与作家对"历史剧"的理解,尤其是对"历史剧"创作原则的理解相关。严格说来,《屈原》并非历史剧,"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有其内在缺陷。
- 侯桂新
- 关键词:历史剧《屈原》戏剧冲突
- 《域外小说集》与周氏兄弟宗教观的生成
- 2019年
- 对于周氏兄弟思想组成之一的宗教思想,学界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予以专门关注。(1)1989年,日本学者伊藤虎丸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讲演稿《早期鲁迅的宗教观——"迷信"与"科学"之关系》发表于北京《鲁迅研究动态》杂志,成为国内目前所见有关鲁迅宗教观研究的第一篇有影响的专论。该文从辨析《破恶声论》中的"伪士当去,迷信可存"(2)一语入手。
- 侯桂新
- 关键词:鲁迅研究《域外小说集》《破恶声论》宗教观
- 战后香港方言文学运动考论被引量:2
- 2014年
- 1947至1949年,南来作家于香港开展了以大众化为目标的方言文学运动,包括理论论争和创作实践。在理论上,作家们讨论了方言文学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与写作方式,提倡为了普及而写、为了工农而写以及完全用方言写作。在创作上,出现了一批用广州话、潮州话和客家话写作的各类文体的作品,但它们在艺术上并不成功。方言文学运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既由于作家们对大众化的理解不够清晰,也和他们过于重视读者的阶级性而忽视了香港本土现实有关。
- 侯桂新
- 关键词:大众化阶级性
- 梁启超的思想启蒙与文体革命
- 2016年
- 梁启超的思想启蒙以培育"新民"为核心,目的在于强国;他的文体革命以变革"精神"为核心,目的在于"新民"。思想启蒙与文体革命相互配合,前者以后者为载体和平台,后者以前者为内涵和目标,二者水乳交融,形成一种新的文以载道表意传统,对后来的新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 侯桂新
- 关键词:思想启蒙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文以载道
- 无法长成的抒情诗人——贾宝玉与雅罗米尔形象比较论
- 2009年
- 《红楼梦》和《生活在别处》都通过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探讨了特定时代抒情诗人的成长主题。贾宝玉和雅罗米尔都生活在女性气息浓重的家庭里,受到女性家长专制性的母爱,性格怯弱,在现实世界里处于局外人的地位。贾宝玉向往青春的乌托邦,雅罗米尔追求革命乌托邦,但两人的理想最终幻灭,产生悲剧性的结局。由于作者叙事立场和态度的差异,两部作品带给人截然不同的阅读感受。
- 侯桂新
- 关键词:《红楼梦》《生活在别处》乌托邦叙事态度
- 简论香港的青少年写作
- 2011年
-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香港青少年写作已成为香港文学发展的重要一环。韩丽珠、谢晓虹、袁兆昌、麦树坚、邹文律等是其中的佼佼者。年轻作家们在反映香港都市面貌的过程中,常常在身体和空间二者间建立起某种隐喻关系。他们在表达人间情感时,则对爱有一种复杂的现代主义式的理解。他们视写作为一种个人化的创造性工作,对艺术性的追求使他们逐渐走进香港文学史。
- 侯桂新
- 关键词:青少年写作都市空间香港文学
- “鲁迅鲁迅,多少广告,假汝之名以行”被引量:1
- 2020年
- 小引鲁迅是一个广告意识很强的作家。他不但是一个"爱看广告者"~①,经常透过报刊广告了解人生世相,窥测文坛动态,寻找写作素材,而且是一个"爱做广告者",经常为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写广告、登广告,广而告之,以利销售。关于鲁迅做广告,学界已有不少梳理和研究,但对于鲁迅"被做广告"~②,则尚未见专门钩沉。事实上,随着鲁迅声誉日隆,大约从1925年开始,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个人和出版传媒机构纷纷拿他做广告,其中有不少并未征得他的同意,而是偷偷摸摸地借"鲁迅"之名以谋取私利,这就是鲁迅被做广告的情形。
- 侯桂新
- 关键词:广告意识出版传媒写作素材报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