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
- 目的 :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40例成人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52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188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患者住院...
- 陈国梁张凯刘栋何湛胡胜军
-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
- 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策略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胆囊结石等胆囊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困难性LC是指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等病理改变重、胆囊三角结构明显变形、手术困难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的一类...
- 蒋国祯朱建敬盛加成陈伟国汪海胡胜军何湛严秋亮倪德生张家敏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 四种常见血清肝酶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通过前瞻性的研究四种常规检测血清肝酶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风险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的收集2008年6月-2013年6月294例在医院治疗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四种常规检测的肝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和logistic方法分析四种肝酶的基线水平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调查294例患者中有26例在随访时间结束时发展成了肝癌,肝癌发生率为8.8%;在4种肝酶中,GGT和ALP是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基于ALP和GGT构建的AG模型能够有效的预测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结论血清GGT和ALP是乙型肝炎患者肝癌的发生预测因素。
- 陈国梁项美姣张家敏倪德生胡胜军严秋亮何湛
-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
- 普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总结应对策略,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1 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感染率、具体感染部位分布、主要病原菌分布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 200例患者中,共出现感染71例,感染率为5.9%;感染部位处于前3位的分别是下呼吸道、泌尿系统以及上呼吸道。共检出病原体9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3株,占34.4%;革兰阴性菌62株,占64.6%;真菌1株,占1.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4kg/m2、合并基础疾病、急诊手术、切口长度≥10cm,手术时间≥3h,有侵入性操作以及住院≥10d均能够显著影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P<0.05);其中,年龄≥60岁、BMI≥24kg/m2、切口长度≥10cm以及住院时间≥10d是普外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医护人员因素以及医院管理因素等方面综合考虑,加强对手术患者的管理,降低感染率。
- 何湛倪德生朱建敬陈国梁胡胜军
- 关键词:普外科术后感染
- 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放疗在胆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放疗在胆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胆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45例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记为A组;51例患者接受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放疗治疗,记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及生存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P)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碱性磷酸酶(ALB)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B组患者TBil、DBil、ALP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ALB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放疗可有效改善胆管癌肝功能,且不影响患者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胆管癌治疗方法,可考虑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何湛
- 关键词:胆管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金属支架置入术
- 乌司他丁联合加贝酯冲击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水平预后和复发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加贝酯冲击治疗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炎症水平、预后和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98例AP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9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乌司他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加贝酯冲击治疗,疗程1周,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血尿淀粉酶、脂肪酶、血清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尿淀粉酶、血淀粉酶、脂肪酶以及T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试验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试验组上述指标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与29%,P=0.02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8%和70%,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R=0.357,95%CI(0.152,0.842),P=0.026],试验组患者胰腺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HR=0.269,95%CI(0.081,0.891),P=0.03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加贝酯冲击治疗AP,可以显著降低淀粉酶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并可以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
- 何湛张家敏
- 关键词:乌司他丁加贝酯预后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27例诊治分析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近期黄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8年12月27例LC术后近期黄疸的临床资料,经B超、CT、MR...
- 蒋国祯朱建敬严秋亮胡胜军汪海何湛张家敏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黄疸并发症
- 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放疗在胆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目的 :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联合放疗在胆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联合邵逸夫医院对收治的96例胆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进...
- 何湛
- 关键词:胆管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金属支架置入术
- 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诊断与结局探讨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诊断方式与临床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之间的12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2例,腹腔脓肿2例,胰漏3例。其中并发十二指肠瘘者,死亡1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1例,其余10例治愈。结论:早期确诊、及时手术以及术后恰当处理,可有效降低十二指肠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
- 何湛
- 关键词:十二指肠并发症
-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与传统肝切除的临床比较
- 目的:分析研究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与传统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手术切除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6例和开放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生化指标、肠功能恢...
- 张家敏倪德生陈国梁刘栋何湛胡胜军朱建敬严秋亮蒋国祯
-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肝脏解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