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楠

作品数:51 被引量:213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8篇动脉
  • 15篇腔内
  • 14篇血管
  • 12篇颈动脉
  • 10篇手术
  • 8篇主动脉
  • 8篇剥脱
  • 8篇剥脱术
  • 7篇动脉内
  • 7篇动脉内膜
  • 7篇腔内治疗
  • 7篇髂动脉
  • 7篇疗效
  • 7篇内膜
  • 6篇动脉内膜剥脱...
  • 6篇修复术
  • 6篇腔内修复
  • 6篇腔内修复术
  • 6篇主动脉瘤
  • 6篇内膜剥脱

机构

  • 5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作者

  • 51篇何楠
  • 45篇陈忠
  • 42篇唐小斌
  • 34篇寇镭
  • 34篇吴章敏
  • 27篇王盛
  • 27篇吴庆华
  • 20篇杨耀国
  • 17篇李庆
  • 16篇张征
  • 15篇刘晖
  • 15篇刘晖
  • 15篇贾云峰
  • 14篇张腾飞
  • 12篇王晓娜
  • 10篇罗小云
  • 9篇韩延民
  • 7篇邓鸿儒
  • 6篇刘丹
  • 4篇刘博文

传媒

  • 11篇心肺血管病杂...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国血管外科...
  • 2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2009中国...
  • 1篇第五届北京五...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侧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的单中心15年经验
2024年
目的研究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15年疗效和长期获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EA和CAS治疗的234例双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线数据、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死亡情况以及术后长期的全因死亡、脑卒中、术侧颈动脉再狭窄发生率。结果118例行双侧手术治疗。53.85%的患者首次手术为右侧,65.81%首次治疗采用CAS。双侧手术间隔时间2周至11年,中位间隔时间3个月。首次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患者2例,二次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患者1例。术后发生局部皮下血肿18例,高灌注综合征7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19例。20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周期为1~15年,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全因死亡患者28例,其中9例因卒中死亡,6例因脑出血死亡。随访期间发生心梗13例,脑出血10例,卒中31例,术侧再狭窄22例。CAS和CEA患者死亡、脑卒中、再狭窄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中心通过合理的手术方案选择和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对双侧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长期获益。
杨耀国陈忠唐小斌寇镭王盛吴章敏刘晖张征何楠王硕李健睿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再狭窄脑卒中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关的几个临床问题
颅外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原因之一,约占25%[1]。1953年Debakey首次为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并成功重建了血流,时至今日CE...
唐小斌陈忠李庆杨宝钟邓鸿儒吴章敏寇镭刘晖韩延民何楠吴庆华
文献传递
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与选择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手术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并介绍应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4月~2008年4月间共197例患者资料,其中首选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治疗171...
唐小斌何楠韩延民吴庆华陈忠李庆王盛罗小云吴章敏寇镭刘晖邓鸿儒
关键词: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回顾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合并高危因素的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6年 12月,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高危颈动脉狭窄共43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4例实施了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225例实施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比分析两组组间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围手术期30 d内的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的累计发生率。结果:CAS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累计发生率10. 3%(22/214例);CEA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累计发生率9. 8%(22/225例)。两组患者严重并发症累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CAS和 CEA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前提是术前应全面评价患者的基础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郑明非郑明非唐小斌杨耀国何楠王晓娜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关临床问题的探讨被引量:25
2009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临床疗效并讨论与之相关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72例因颈动脉狭窄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72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的63例中,61例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期内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满意;4例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手术后2例颈动脉血流再通。部分患者选择性应用术中转流技术,效果良好。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硬化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可选择性应用转流技术;对合并冠心病的颈动脉狭窄,主张同期联合手术;部分颈动脉完全闭塞者仍有手术重建血流的可能。
唐小斌陈忠李庆邓鸿儒吴章敏寇镭刘晖罗小云韩延民何楠吴庆华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外科手术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现状及评价被引量:2
2023年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下肢血管疾病,多见于需要长时间站立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且存在家族聚集性。我国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约为8.89%,每年新发病率为0.5%~3.0%,其中静脉性溃疡占1.5%,并呈现年轻化趋势。该疾病晚期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可导致静脉炎、静脉血栓和下肢静脉性溃疡等并发症。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基本已可取代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成为首选治疗方式。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主要包括静脉腔内射频消融(RFA)、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A)、腔内微波消融(EVMA)、泡沫硬化疗法(UGFS)、Tri Vex微创旋切术(TIMIC)、氰基丙烯酸酯栓塞术(CGE)和机械力化学消融(MOCA)等。其具有手术简便、术后恢复迅速、较低并发症风险等优势,在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减轻临床症状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目前临床已有诸多微创手术方式可供选择,可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何楠张腾飞梁紫轲荣智华赵浩阳陈忠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泡沫硬化剂
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非血栓性下肢静脉性溃疡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腔内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注射(UGFS)治疗非血栓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患肢152条)经RFA联合UGFS或RFA联合点式剥脱治疗的非血栓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FA联合UGFS组的患者61例(68条患肢),RFA联合点式剥脱组的患者74例(84条患肢)。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溃疡愈合情况、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溃疡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V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式对溃疡愈合的疗效相当,但RFA联合UGFS具有手术创伤更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李志刚孙默王吉阳何楠李拥军
关键词:静脉性溃疡
115例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早期和中期治疗结果。 方法: 2003.1—2008.11我科室对62例急性和53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治疗修复...
陈忠罗小云何楠张征贾云峰李如心于薇吴庆华李庆唐小斌吴章敏刘晖寇镭邓鸿儒韩延民王盛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超声检查
文献传递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方法和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患者161例,其中4例行单纯髂动脉球囊扩张,157例患者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207枚,其中累及腹主动脉末端的10例患者采用对吻技术行支架植入。结果:1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踝臂指数(ABI)由术前的0.46±0.28提高至0.89±0.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急性血栓形成2例,穿刺部位血肿4例,肺部感染2例,脑梗死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62%,随访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91.8%,二期通畅率为100%。结论:主髂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有良好的效果,部分复杂病变使用杂交技术可以提高成功率及通畅率。
陈忠王盛唐小斌吴章敏刘晖寇镭李庆何楠张征贾云峰杨耀国吴庆华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髂动脉腔内成形术血管疾病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8
2022年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及中远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32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CAS组和CEA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年龄(t=0.098,P=0.023)、饮酒情况(χ^(2)=8.055,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EA组合并不稳定斑块较多(χ^(2)=4.392,P=0.038),CAS组合并较多双侧病变(χ^(2)=9.673,P=0.038)。围手术期,CEA组应用甘露醇较多(χ^(2)=78.614,P<0.001),CEA组切口/穿刺点并发症(χ^(2)=5.158,P=0.035)、肺部感染(χ^(2)=6.355,P=0.013)、脑过度灌注综合征(χ^(2)=5.158,P=0.035)、颅外神经损伤(χ^(2)=23.760,P<0.001)均多于CAS组,CAS组急性肾衰竭(χ^(2)=10.393,P=0.001)较多。术后两组存活率及术侧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脑出血、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S组中位生存时间53.195个月(95%CI:52.040~54.350),CEA组中位生存时间54.492个月(95%CI:53.790~55.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CEA组含有更多的不稳定斑块病变,却有更低的围手术期卒中率,支持不稳定斑块患者应倾向于内膜剥脱治疗。脑过度灌注综合征风险CEA组高于CAS组,CAS在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伤口局部并发症方面显著优于CEA。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陈忠杨耀国唐小斌寇镭王盛吴章敏刘晖何楠张征梁紫轲张瀚方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