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怀宏

作品数:59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哲学宗教
  • 9篇文化科学
  • 7篇政治法律
  • 7篇文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伦理
  • 7篇人性
  • 6篇道德
  • 6篇文明
  • 5篇哲学
  • 5篇人文
  • 5篇人工智能
  • 5篇文化
  • 4篇小说
  • 3篇政治
  • 3篇社会
  • 3篇生命
  • 3篇卢梭
  • 3篇伦理学
  • 2篇底线
  • 2篇底线伦理
  • 2篇性恶
  • 2篇性恶论
  • 2篇疫情
  • 2篇正义

机构

  • 53篇北京大学
  • 11篇郑州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3篇何怀宏
  • 1篇章百家
  • 1篇阎孟伟
  • 1篇丰子义
  • 1篇李萍
  • 1篇陈明
  • 1篇付长珍
  • 1篇翟志勇
  • 1篇任剑涛
  • 1篇吴向东
  • 1篇赵修义
  • 1篇明辉
  • 1篇庞中英
  • 1篇李筠
  • 1篇张千帆
  • 1篇杨国荣
  • 1篇许纪霖
  • 1篇马惠娣
  • 1篇任兴洲
  • 1篇孙向晨

传媒

  • 6篇小说评论
  • 5篇探索与争鸣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当代美国评论
  • 2篇山西师大学报...
  • 2篇道德与文明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社会科学论坛
  • 2篇哲学门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国际经济评论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开放时代
  • 1篇求是学刊
  • 1篇中华家教
  • 1篇前线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12篇2021
  • 1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认识美国的另一面——托马斯·索维尔论常识、事实与愿景被引量:1
2020年
当前的美国社会明显处在某种严重的分裂之中,包括政见、价值观、党派,媒体和自媒体的分裂。了解托马斯·索维尔的思想有助于认识美国的另一面,也就是主流媒体和知识界没有充分反映的另一面,亦即保守主义思想暗流涌动的一面。托马斯·索维尔的思想受到其自身生活经验的激发,他重视经济学中有关稀缺性的基本常识,也在事实和愿景的比较中反复进行分析和批判性思考。常识是有关生活事实的常识和有关行为准则的常识;事实是有关人性的事实和有关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事实。人们的愿景有“受约束”和“无约束”之分。愿景不可没有,但不可违背基本常识和人性事实,且需要根据行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调整。基于这些基本的思想方法,索维尔还对美国社会的重要争议问题,诸如少数族裔、文化战争和经济福利等发表了看法。
何怀宏
关键词:美国社会稀缺性文化战争
人工智能与底线思维被引量:13
2019年
在对人工智能的思考中,是持一种高调思维还是底线思维,将引出相当不同的结论。面对这样一种很难预测其后果的高科技发展,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防止和化解最坏情况出现的底线思维看来是更为可取和应该优先考虑的。对几种高调观点的分析显示,它们并无可靠的论据支撑。对人工智能的治理研究可以诉诸一种源自古希腊哲学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同时,不应忽视"关键少数"的作用。
何怀宏崔梅芳(译校)
关键词:人工智能
从现代认同到承认的政治——身份政治的一个思想溯源被引量:11
2019年
查尔斯·泰勒有关现代认同和承认政治的理论,对近年在美国以及欧洲兴起的身份政治提供了诸多思想资源。泰勒强调通过反思才能发现真正的自我和建构群体的认同,但一个同样是反思的人可能会对其理论产生多方面的疑问,根本的分歧可能会集中在有关“正当”与“好”的关系这一现代伦理学的问题上。泰勒的思想及身份政治运动在近年的凸显,也和西方知识界在冷战结束之后的思想潮流,以及整个社会的平等潮流密切相关。平等主义继续前行,但却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领域和主体,在具体诉求的方向上也有了大的调整。对于身份政治将释放出什么欲望和带来什么结果的问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何怀宏
关键词:承认政治
大流动、高风险社会的抗疫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方法论的视角被引量:2
2020年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人们的生活、生产节奏,进而对个人、社会、国家与全球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强有力国家治理体系的支撑下,经过全国上下、各界同胞两个多月的巨大付出与努力,我们已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果。但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病毒还有可能与人类共存。大流动、高风险的复杂形势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一套规则和制度,更是一种理念和方法。
何怀宏邓伟志赵修义沈国明杨国荣郭齐勇孙向晨陈忠张成岗
关键词:疫情防控方法论
性恶论与政治秩序——对荀子人性论的分析与重释被引量:2
2023年
荀子的人性论以主张性恶著称。但这种性恶论是否真的如其所称的那样完全真实?其逻辑是否自洽?从荀子的诸多论述验之以人的知、情、欲三个部分,却明显透露出并非如此。对人性既然可以“化性起为”,就要有化的动力和根据。这些根据和动力也正是荀子承认的人普遍具有的道德辨知和同情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人性中可视作善端而存在。被荀子视为性恶的欲望,主要指过度和不加节制的欲望,而非一般的生欲。那么,荀子为什么还要极力主张一种性恶论呢?这与他对一般政治秩序的捍卫紧密相关。这种对“明分使群”的捍卫正是荀子对传统道德和政治哲学的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贡献。但在特殊政治秩序方面,它和西方近代以来对人性估计不高的政治理论的主要趋势还是迥异的。
何怀宏
关键词:善恶政治秩序荀子性恶论政治哲学
认知如何改变情感?--巴金小说《家》分析之一
2024年
人性中引人注目的首要因素是欲望,这欲望主要指物欲和体欲,即所谓“食色性也”。人类要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有这些基本的欲望。其次,人还有各种情感,如喜哀乐怒忧惧等。欲望与情感这两者也是动物所具有的,但是,人的欲望与情感比动物的欲望与情感要丰富和复杂得多。人的欲望会不断升级,人的情感在具体内容上也是变化多端,但一些基本的类型又是稳定的。这些复杂和变化大概都是因为人性还具有我们第三个要提到的最重要因素,那就是人的各种认知--主要是理性的.
何怀宏
关键词:人性情感欲望
平等与文明——重温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2020年
在启蒙时代,卢梭是罕见的对文明进行批判的一位思想家,而他所依据的批判武器,恰恰又是启蒙的一个主要价值--对平等的追求。梳理和分析在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呈现的平等与文明的紧张关系,对于我们认识今天的社会潮流和文明命运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卢梭的文明批判却建立在一个对原始人认识有误的基础上,他的一种整全的对立思维方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人类文明从开端到当代一万余年的发展和演变中,与平等或者说不平等实际是处在一种更为复杂的关系之中。
何怀宏
关键词:卢梭文明社会
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文特质
2013年
@@中国文化传统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征,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我们可以尝试从下面两层意义上去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特征和性质:一方面,中国文化很早就摆脱了原始神话、巫术的影响,显得相当理性、成熟;另一方面,中国没有像西方和阿拉伯世界一样进入由一种超越的宗教、至高的人格神君临一切的社会。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明显的宗教超越特征,而是始终将自己的思考限于人世间,尤其关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在此世所能取得的精致的文化成就,而对垂直的人与上帝的关系以及扩展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都不甚注意。所以,不仅系统的神学教义相对阙如,系统的自然科学也不太发达。
何怀宏
关键词:士人阶层五经六艺孔丘(前551-前479)
政治、人文与乡土——当代儒学前景的思考
2021年
从历史看儒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儒学首先在春秋战国之际奠定了"学"的深厚根基,自西汉成为政治的主导思想之后,又逐渐形成了一种政治、人文与乡土三位一体,官员一身而兼三任的社会格局。这在世界文明史中也是很特别的,它保证了统治阶层的不断的和平再生产;在社会内部实现了政治的机会平等,也在政治、人文与道德风俗及社会治理方面建立了有序的联系。但是,儒家学人和思想在经过百年激荡之后,基本的客观处境是"上失其途""下失其土"。在最近四十多年,儒学又有了一个复兴,但它也依然需要面临许多当代问题的挑战。
何怀宏
关键词:当代儒学政治人文乡土
面对变化的世界——《新纲常》增订版序言
2021年
面对一个急剧变化的世界,一个社会的道德基础无疑具有根本性的支撑作用,对其内容也需要结合传统和现实做各方面的深入细致的探讨,尤其是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探讨。为此,也需要一方面拒斥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同时在另一方面对过于高调的形而上学保持警醒。
何怀宏
关键词:底线伦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