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华
- 作品数:41 被引量:29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轨道交通环线沿线的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分析--以广州市轨道交通11号环线为例被引量:15
- 2010年
- 轨道交通环线往往与城市其他轨道交通线共同形成"环线加放射线"的结构,环线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的影响发挥特有的作用。以广州轨道交通11号环线为例,研究在其导向下,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功能分区以及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等三个层面的空间特征,认为轨道交通环线引导开发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构建城市中心体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实现区段空间资源整合过程中具有"催化剂"作用;在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中具有引导作用。
- 何冬华袁媛
- 关键词:轨道交通
- 国土空间规划中广州存量建设用地审批制度与策略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随着《国务院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的印发,我国以新增建设用地管控为核心的用地审批制度的事权配置进一步明晰,但存量建设用地审批的制度设计相对滞后。文章基于土地发展权视角,梳理我国土地开发及利用过程中各级政府用地审批的事权配置,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中用地审批制度建立的任务与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广州城市更新用地报批实践,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中存量建设用地审批的制度设计及审批策略,提出存量建设用地的审批应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明确土地确权规则;应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分类配套相应用地审批政策;各级政府应在其权责范围内,强化联动审批机制,处理好放权、协同、聚合的关系。
- 何冬华何冬华袁媛刘玉亭
- 关键词:土地发展权存量建设用地
- 一种湿地生态空间受损程度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地生态空间受损程度的计算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土地类型变化情况对初始湿地生态空间进行初始分析识别后,根据初始分析识别结果确定第一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待二次分析的湿地生态空间;获取第一区域的第一...
- 何冬华邱杰华赵颖潘隆苏张擎俞敏黄志杰贾梦蛟袁媛许宏福杨恒
- 文献传递
- 城市土地再开发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土地开发与再开发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为系统总结土地再开发研究现状,针对中国知网的中文核心、CSSCI、CSCD数据库,基于CiteSpace对国内城市土地再开发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方法上,从量化分析到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介入;(2)模式转型上,从“房地产化”到城市竞争力提升;(3)动力机制上,从房屋、地块开发动力到成片开发动力转变;(4)利益博弈上,从地方政府主导到多元利益主体合作转变。现有研究仍存在部分西方“舶来”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认识不够深刻、成片土地再开发的博弈关系及机制挖掘亟待深入、对地方政府在土地再开发中的角色认知的关注度不足等问题。未来土地再开发研究可关注以下方向:一是结合中国语境深化理论研究,二是深入挖掘土地再开发背后的空间生产机制,三是深化土地再开发的政府角色认知等。
- 何冬华何冬华刘玉亭刘玉亭
- 关键词:城市更新土地再开发
- 尺度重构视角下的土地再开发增值空间分配——以广州海珠湾枢纽地区为例
- 2022年
- 在存量土地再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增价值(增值空间)分配的合理性,成为影响土地再开发运行效率的关键。从尺度重构视角,构建土地再开发增值空间分配研究框架,以广州海珠湾枢纽地区为例,对自主改造、土地征收和土地整备3种再开发模式,进行尺度跃迁观察,并剖析相应的增值空间分配成效及再开发项目推进情况。研究表明,柔性跃迁的自主改造与刚性跃迁的土地征收,均是基于经济平衡进行的增值空间分配,容易挤压为社会共享的单元增值空间,导致再开发工作难以推进。而中间跃迁的土地整备,通过权力与空间的适配调整,以“储改结合”促进多方合作改造,以“单元”社会平衡为原则,促进增值空间分配的“显性化”,保障为社会共享的单元增值空间。基于此,提出土地再开发增值空间分配合理化的路径,包括:构建上级政府权威的土地整备统筹机制,构建成片连片的土地整备单元载体,构建社会平衡的显性化分配机制。
- 何冬华何冬华刘玉亭刘玉亭杨恒
- 关键词:土地再开发
- 轨道交通衔接设施布局的无缝化应对策略——以广州市轨道交通近期线网为例被引量:13
- 2012年
- 轨道交通及其衔接设施的无缝衔接是影响轨道交通水平的重要因素,交通衔接设施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发展需求与轨道交通运输特点两个方面。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从城市空间层面,通过衔接功能区划建立与城市空间优化耦合的衔接设施;从轨道交通运输层面,通过设定零距离换乘的衔接标准、一体化的轨道交通衔接布局、人性化的换乘设计,实现轨道交通服务的无缝化。
- 李洪斌何冬华
- 关键词:轨道交通换乘设计
- 空间规划实践的重心转移:从用地协调到共治规则的建立被引量:12
- 2017年
- 文章结合全国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参与的"多规合一"及空间规划实践,详细分析了我国空间规划实践的特征,即"一张图"是空间规划共同关注的热点,空间规划的工作重心由用地协调、事权协调转向全域空间治理,当前空间规划工作面临着城市战略共识欠缺、空间规划事权重构和交叉冲突、空间治理的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在对此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规划共治规则,包括统筹区域和地方的发展规则、纵向传导和横向统筹的空间规则、责任与激励相结合的公平规则。
- 邓兴栋何冬华朱江
- 多方博弈下的佛山市南海区“多规合一”空间管制实施路径被引量:6
- 2017年
- 空间规划是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政策和生态政策等的地理表达,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空间博弈。佛山市南海区"多规合一"试点工作针对城乡之间、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存在的纵向博弈和横向博弈问题,通过边界、格局和规则的重构,建立了局部与整体平衡、集权与分权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空间治理模式,实现了对全域城乡空间的管制。
- 邱杰华何冬华
- 3D原则在TOD模式推广中的失效与进阶——对广州市地铁1号线沿线开发的反思被引量:11
- 2018年
- 广州市是中国最早推行TOD地铁+物业概念的城市。从1988年提出广州市地铁1号线规划方案到其沿线地铁+物业实施近30年的历程发现,美国基于白地设定的理想TOD的3D原则在运用于中国城市老城中心区时,往往面临实施失效的困境。尤其是高密度带来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缺失,老城区商业商务混合导致城市文化特质的表现不够,设计的创新也因缺乏机制保障而举步维艰。研究提出,中国在城市建成区开发建设轨道交通车站应更加注重与区域特征相结合的特色功能发展,推行适合中国城市中心区高密度+公共空间、混合利用+特色空间、良好设计+运行制度的开发建设策略。
- 何冬华
- 关键词:轨道交通规划TOD
-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广州市生态城市规划探索
- 2017年
- 生态文明战略要求树立底线思维,生态空间划定和管控是保护底线生态资源、控制城市无序蔓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梳理2000年以来广州市的生态城市规划历程,发现其按照“结构规划一空间管制一综合治理”的阶段推进,从战略规划明确“山、城、田、海”的生态城市格局,生态专项规划深化落实生态城市框架,到城市总体规划和“三规合一”工作明确重要生态空间管制要求。面对当前生态城市规划的不足,广州积极探索特大城市生态空间的共划与共治,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生态评估方法、协同划定生态控制线、构建多层级的生态规划管控体系、加强立法管控和配套政策等方法,将生态空间保护落到实处,为我国特大城市生态空间规划提供借鉴。
- 廖绮晶杨延姚江春何冬华袁媛
-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城市规划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