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伟军

作品数:8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顺式阿曲库铵
  • 2篇膈肌
  • 2篇护理
  • 2篇肌松
  • 2篇阿曲库铵
  • 1篇导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氧
  • 1篇动脉血氧分压
  • 1篇心肌
  • 1篇心肌保护
  • 1篇心肌保护作用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缺血
  • 1篇血氧
  • 1篇血氧分压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学院

作者

  • 8篇伍伟军
  • 4篇莫利求
  • 4篇袁福利
  • 3篇邝银英
  • 3篇刘明姬
  • 2篇陈洁琳
  • 2篇孙文琴
  • 2篇徐康清
  • 2篇黄文起
  • 1篇黄伟坚
  • 1篇冯鉴强
  • 1篇张莉莉
  • 1篇陈坚伟
  • 1篇周舸
  • 1篇陆炜琨
  • 1篇陈祯
  • 1篇华潇潇
  • 1篇郑三女
  • 1篇靳三庆
  • 1篇秦莹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顺式阿曲库铵在兔膈肌和外周肌的不同肌松效应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索顺式阿曲库胺在兔膈肌和外周肌的不同肌松效应.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8只,在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下游离膈肌、前胫骨肌、比目鱼肌和膈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并分别连接肌张力换能器和神经刺激电极.给予连续单次超强刺激,同步监测记录单次电刺激所诱发的肌颤搐张力.肌颤搐张力稳定后,采用累积剂量给药法静注顺式阿曲库铵,并通过监测的顺式阿曲库铵在膈肌、前胫骨肌和比目鱼肌的肌松效应强度,建立剂量-效应曲线关系,获得各肌群的ED50值和ED95值.结果 顺式阿曲库铵在兔膈肌、前胫骨肌和比目鱼肌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抑制增强.各肌群的ED50值和ED95值分别为:膈肌(39.3±2.5)μg/kg和(75.7±4.2)μg/kg,前胫骨肌(80.6±7.5)μg/kg和(123.3±9.3)μg/kg,比目鱼肌(80.0±7.1)μg/kg和(126.9±9.4)μg/kg.膈肌与前胫骨肌和比目鱼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胫骨肌与比目鱼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式阿曲库铵在兔的膈肌和外周肌表现不同肌松作用,而在膈肌的肌松作用明显强于外周肌.
奏莹莫利求孙文琴袁福利伍伟军刘明姬
磷酸肌酸钠对心肌缺血老年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评价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心肌缺血老年手术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心肌酶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术前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的上腹部手术患者,ASAII~Ⅲ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麻醉后使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为生理盐水100ml。两组均分别在麻醉后、术中1~2h、术毕时行血气分析观察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变,于术后24h抽静脉血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记录围术期Ⅱ导联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1、2h和术毕时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的增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4h心肌酶较术前均升高,但实验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围术期实验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提高心肌缺血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动脉血氧分压,心肌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地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徐康清伍伟军陈祯陈坚伟黄文起
关键词:心肌缺血动脉血氧分压心肌酶磷酸肌酸钠
椎管内麻醉局麻药中毒的抢救及护理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局麻药中毒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对16例椎管内麻醉局麻药中毒患者进行紧急对症处理和有效的护理。结果16例患者经过紧急对症救治和有效的护理均安全度过麻醉期,未发生局麻药中毒后遗症及死亡。讨论在椎管内麻醉期间,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抢救,细心地护理,患者均能安全度过麻醉期。
邝银英伍伟军郑三女靳三庆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局麻药抢救护理
右美托咪定抑制化学性低氧引起的PC12细胞炎症反应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能否抑制化学性缺氧引起的PC12细胞炎症反应。方法用氯化钴(CoCl2)处理PC12细胞,建立化学性低氧诱导的细胞损伤实验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的水平;以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CoCl2处理PC12细胞能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导致IL-6、IL-1β和TNF-ɑ释放增多;IL-6、IL-1β和TNF-ɑ的中和抗体能抑制CoCl2导致的细胞存活率下降。DEX和活性氧(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胺酸(NAC)不但能抑制CoCl2引起的上述炎症因子的释放,而且使PC12细胞存活率升高。结论 DEX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作用对抗化学性缺氧引起的PC12细胞毒性。
华潇潇陈洁琳张莉莉周舸伍伟军袁福利冯鉴强莫利求
关键词:PC12细胞白介素6白介素1Β氯化钴
氟比洛芬酯在人工流产术麻醉中及术后镇痛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和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麻醉中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ASA分级Ⅰ—Ⅱ级人工流产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缓慢注射氟比洛酚酯1mg/kg,20分钟后再注射丙泊酚:Ⅱ组缓慢注射芬太尼1.5μg/kg,5分钟后再注射丙泊酚。观察两组手术及苏醒时间、用药总量、术中循环、呼吸参数改变和麻醉效果、术后疼痛评分。结果Ⅰ组注药后RR、SpO2高于Ⅱ组(P〈0.05),注药后20s、30s、45s、60s的SpO2高于Ⅱ组(P〈0.05),术后2h、6h的VAS评分Ⅰ组低于Ⅱ组(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能提供优秀的麻醉效果,并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是一种较安全理想的人工流产手术麻醉镇痛方法。
伍伟军邝银英陆炜琨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芬太尼丙泊酚人工流产镇痛
气管插管全麻围苏醒期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围苏醒期的护理。方法对160例择期手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围苏醒期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160例患者在苏醒期间,其中8例患者出现呕吐;12例患者出现烦躁乱动,1例患者出现喉痉挛,82例患者苏醒时间为20~30min,67例患者苏醒时间30~40min,11例患者苏醒时间为40min以上。结论围苏醒期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意外发生,使患者尽早苏醒,保证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邝银英伍伟军刘蔚晴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麻护理
钢丝加强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减少硬膜外出血发生率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 比较钢丝加强聚脲胺酯与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对硬膜外腔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150例拟行连续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组(A组,n=75)和钢丝加强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组(B组,n=75),以阻力消失作为判断硬膜外针到达硬膜外腔的标志,记录放置硬膜外导管遇到阻力和同抽出血情况.追踪术后1周有无硬膜外血肿发生. 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B组未遇到明显阻力分别为42.7%和78.6%,遇到轻微阻力分别为48.0%和16.0%;遇到阻力较大,放入导管困难分别为9.3%和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无回血为82.6%,有不连续回血率为10.7%,有连续回血率为6.7%;B组无回血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均无硬膜外血肿压迫症状的并发症.结论 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损伤硬膜外血管引起出血为常见并发症,采用钢丝加强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可显著减少硬膜外出血发生率.
莫利求伍伟军袁福利黄伟坚陈洁琳刘明姬黄文起徐康清
关键词:连续硬膜外阻滞硬膜外导管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肌肉组织顺式阿曲库铵浓度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兔肌肉组织顺式阿曲库铵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方法取单次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后兔膈肌和胫骨前肌,经匀浆、萃取后检测。色谱柱为Spher-sorb SCX(4.6 mm×150 mm,5μm,Phenomenex,USA),流动相为乙腈、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顺式阿曲库铵线性范围0.1~2.0μg.g-1,最低检测限10 ng.g-1,不受肌肉组织内源性物质干扰,回收率大于90.0%,日内、日间变异率均小于5.0%,冻融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检测限低,灵敏度高,适于兔肌肉组织顺式阿曲库铵残留浓度检测。
孙文琴莫利求秦莹袁福利伍伟军刘明姬
关键词:顺式阿曲库铵固相萃取膈肌胫骨前肌残余肌松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