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艳
-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归因与超越被引量:8
- 2013年
- 网络作为一种革命性力量,给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些挑战主要归因于网络主体身份的"缺场"、网络社会关系的"隐退"以及技术理性的非人文发展,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规约和价值向度,加剧了社会意识形态与个体价值选择的失衡。但是网络同时也蕴含着"社会关系"向度,发育了网络"社会关系中的规训权力",萌生了网络内在的价值诉求。充分挖掘、利用和把握网络关系和价值维度,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社会资本,设置制度嵌入范式,重塑网络时代的社会价值体系,从而实现从传统向网络时代的超越。
- 任小艳傅佩缮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时代
-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标准的理性审视被引量:7
- 2013年
-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价值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评判与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标准多样"和"量化测评"的传统认识论与经济思维直接相关。实现研究视角的社会学转换,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需从其总体性、隐蔽性和长期性特征出发,坚持三个评价标准,即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实现社会整合、是否实现社会激励以及是否实现社会发展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传统标准向现实标准的"软着陆",为遭受争议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正名",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自信。
- 华为国任小艳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回归——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论倾向的反思被引量:8
- 2014年
- 现代知识论作为诸多学科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科学思维与工具理性的渗透,以"通约式"的命题、"知识性"的灌输、"常识性"的记忆为表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呈现知识论倾向。这种倾向加剧了理论的"空洞化"、知识的"单一化",而"工具化"的实践模式、"实用性"的功利取向,进一步遮蔽(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使之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知性教育。根据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原则,超越知识论的僭越,实现价值论的"去蔽",需要从"知识建构"与"价值把握"双重维度入手,立足于知识论与价值论之间的深层生成关系,建立"知识论—价值论"协同共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世界中追求意义世界,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论中的价值序列。
- 任小艳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论价值论遮蔽共生性
- 马克思的财富与幸福观——《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哲学解读被引量:1
- 2013年
-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但是其实质上却隐含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场。在《手稿》中,马克思坚持政治经济批判的方法,以劳动与生产作为财富的基石,阐释了资本主义在资本逻辑统治下,社会财富生产的悖论和分配不公正现象,揭示了资本权力下的对抗性加剧和劳动阶级非幸福的苦难境遇。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的批判,指出未来社会财富的宏大基石从劳动生产转到人自身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的潜能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时间将成为自由时间,人们真正在闲暇时间中享受幸福,成为真正的社会的个人的发展。
- 任小艳
- 关键词:财富资本
- 信息膨胀对网民政治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被引量:1
- 2008年
- 网络信息的迅速膨胀,对网民的政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动摇了网民的价值信仰和政治认同感。
- 任小艳
- 关键词:价值信仰政治认知民族精神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后现代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
- 马克思的财富观与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政治哲学解读
- 2014年
-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但其实质上隐含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场。在《手稿》中,马克思坚持政治经济批判的方法,以劳动与生产作为财富的基石,阐释资本主义在资本逻辑统治下社会财富生产的悖论和分配不公正现象,揭示资本权力下对抗性的加剧和劳动阶级非幸福的苦难境遇。通过对资本主义将"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的批判,指出未来社会财富的宏大基石从劳动生产转到人自身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的潜能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时间将成为自由时间,人们真正在闲暇时间中享受幸福,实现真正的社会的个人的发展。马克思的财富观与幸福观对改变当今社会人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任小艳
- 关键词:政治哲学经济学手稿财富观幸福观
- 主体动力学与阶级解放的政治拯救——奈格里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共产主义思想的阐释
- 2013年
- 安东尼奥·奈格里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左派活动家之一。他立足于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奈格里简称为《大纲》),通过解构—建构的分析逻辑,颠覆了客观主义理论研究范式,重新确立其政治性—主体性逻辑架构,将分析视角转向革命主体性和共产主义解放议题上来。他力图走出辩证法的迂回逻辑,以其否定—肯定的新视角彻底颠覆资本主义体系和传统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破除了以往静态的和非主体性的理解方式,并最终基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后福特制转型,把共产主义的现实根基放置在以共同性和民主性为核心的后帝国主义时代诸众政治解放规划之上。但他过度推崇革命主体性维度,弱化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动力机制,他的社会解放议程不可避免地陷入"唯意志论"的幻想之中。
- 任小艳
- 关键词:主体性共产主义阶级解放
- 当代韩国德育的阶段性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1
- 2009年
- 当代韩国德育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思想道德问题,及时对德育内容作出调整,主要经历了以强烈"民族精神"为核心、强调"国民意识"的培养、加强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三阶段的演变,对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韩国德育形成了其自身的鲜明特色,这对于我国的德育是有借鉴意义的。
- 傅佩缮任广明任小艳
- 关键词:德育
- 论网络时代的公民教育被引量:5
- 2011年
- 网络的应用推动了社会交往方式的深刻变革,对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网络空间公共精神的缺失、文化低俗化倾向及网络伦理困境,对公民教育提出现实诉求。同时,网络实践提供了主体性生长的自由空间,对公民意识的觉醒和道德人格的塑造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式和平台。网络时代这一历史境遇,不仅赋予公民教育以新内涵,使之将培养公共精神作为目标追求,而且在客观上要求公民教育内容必须做出时代性的转换:注重主体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技能和公共理性的教育。网络作为公民教育的新平台,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一是互动协商,转变教育模式;二是授受合一,优化教育过程;三是深入实践,增强教育效果。
- 任小艳傅佩缮
- 关键词:公民意识民族意识公共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