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苏文

作品数:41 被引量:30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帕金森
  • 13篇帕金森病
  • 13篇经颅磁刺激
  • 13篇磁刺激
  • 11篇重复经颅磁刺...
  • 10篇疗效
  • 6篇高频重复经颅...
  • 5篇癫痫
  • 5篇疗效观察
  • 4篇诱发电位
  • 4篇运动诱发电位
  • 4篇症状
  • 4篇神经功能
  • 4篇帕金森病患者
  • 4篇经颅磁刺激治...
  • 4篇磁刺激治疗
  • 3篇皮肤
  • 3篇皮肤反应
  • 3篇脑梗
  • 3篇交感

机构

  • 29篇解放军第10...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41篇于苏文
  • 16篇郑秀琴
  • 14篇陈升东
  • 12篇赵建法
  • 6篇崔红霞
  • 4篇陈红霞
  • 4篇崔红霞
  • 3篇蒋建波
  • 3篇郑秀琴
  • 3篇郑秀琴
  • 3篇蒋建波
  • 2篇练学淦
  • 2篇闫福岭
  • 2篇黄祥芳
  • 1篇郑秀琴
  • 1篇张伟浩
  • 1篇龙超
  • 1篇吴茜
  • 1篇赵汉清
  • 1篇刘雯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国药物警戒
  • 3篇癫痫与神经电...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东南国防医药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现代电生理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分析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35例PD患者接受rTMS治疗,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等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UPDRS总分及Ⅰ、Ⅱ和Ⅲ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1分钟平均运动次数显著增加(P<0.01),行走速度显著增快(P<0.01),运动诱发电位静息阈值增高、潜伏期及皮质静息期延长(P<0.01)。1个月随访时仍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rTMS可以改善近期P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于苏文郑秀琴陈红霞崔红霞蒋建波
关键词:帕金森病重复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SCI患者进行rTMS治疗,并与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及潜伏期的变化。结果:26例SCI患者治疗前MEP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治疗后均有明显变化,表现为MEP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治疗SCI具有一定疗效。
郑秀琴于苏文鞠应秋
妥泰治疗癫痫时交感神经的皮肤反应
2006年
于苏文练学淦赵建法祝育青陈升东
关键词: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癫痫
125例替加环素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通过分析替加环素不良反应发生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警惕不良反应发生。方法回顾某三级综合医院2012—2018年临床应用替加环素的患者,分析患者用药后的症状及实验检查指标变化,提取125例不良反应,将病例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125例患者中,原患疾病主要为肺部感染或合并皮肤软组织、腹腔、泌尿系统等感染,不良反应表现中诱发或加重凝血功能异常51例(41.8%)、肝功能损伤39例(31.2%)、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19例(15.2%)、皮疹、瘙痒16例(12.8%)。不良反应预后:消化系统及皮肤附件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好转;肝功能损伤,在降酶、保肝等对症处理后仍不能好转。用药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凝血酶时间(T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升高等,经输注血浆等处理,好转31例,未好转17例,3例死亡。结论临床使用替加环素应高度警惕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加强用药监测及合理用药指导,提高用药安全性。
崔红霞于苏文
关键词:替加环素回顾性分析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及P300电位的影响被引量:27
2013年
研究背景以往研究显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但帕金森病晚期非运动性症状给患者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共纳入65例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患者,根据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P300波,评价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患者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帕金森病患者UPDRS总评分(t=10.872,P=0.000)和UPDRSⅠ(t=4.538,P=0.023)、UPDRSⅡ(t=8.846,P=0.012)、UPDRSⅢ(t=9.114,P=0.000)评分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由治疗前的52.46%(32/61)降至29.51%(18/61),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由治疗前的42.62%(26/61)降至32.79%(20/61),HAMA(t=3.692,P=0.000)和HAMD(t=4.241,P=0.000)评分显著降低,但幻觉发生率由治疗前的18.03%(11/61)升至29.51%(18/61)。P300波潜伏期(t=5.924,P=0.000)和波幅(t=8.512,P=0.0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改善其认知功能。
郑秀琴于苏文陈升东蒋建波
关键词:帕金森病经颅磁刺激神经心理学测验
新型神经保护剂——Lubeluzole被引量:3
1999年
Lubeluzole 为化学合成的苯噻唑衍生物。研究证实,lubeluzole 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阻断谷氨酸诱导 N O 活性的通路及拮抗钙离子等作用,干预急性缺血后损伤级联反应的多个步骤,保护神经元,促进脑细胞的存活。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在梗死后6 h 内使用lubeluzole ,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联合用药疗效更佳。10 mg/d 的剂量是安全的,但应注意该药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Lubeluzole 是一种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的新型神经保护剂。
于苏文陈洪生潘道明
关键词:脑梗塞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情绪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情绪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同期癫痫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第4w、8w、12w、16w比较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神经电生理P300电位检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4w、第8w、第12w和第16w的MoCA评分和P300电位潜伏期时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第12w和第16w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著优于观察组。结论:在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左乙拉西坦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优于丙戊酸钠,但对情绪的负性影响较丙戊酸钠明显。
赵建法赵汉清乔莉霞陈升东于苏文
关键词:丙戊酸钠癫痫情绪影响
经颅磁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于苏文郑秀琴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7
2018年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帕金森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符合英国(UnitedKingdom)脑库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采用rTMS联合NMES治疗)和假刺激组(采用NMES联合假rTMS治疗),每组45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治疗完成后3个月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对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及其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及治疗后3个月时组内比较,rTMS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及SS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F=82.004,P〈0.001;F=33.753,P〈0.001),假刺激组亦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F=53.673,P〈0.001;F=19.208,P〈0.001);②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及治疗后3个月时组间比较,rTMS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优于同时间点假刺激组(t=2.212,P=0.031;t=2.398,P=0.017;t=2.119,P=0.028),且同时间点的SSA评分亦明显优于假刺激组(t=2.188,P=0.021;t=2.417,P=0.019;t=2.507,P=0.016);③治疗2个疗程后,rTMS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假刺激组(8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5,P=0.024)。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郑秀琴于苏文崔红霞金犇朱甜薛阳
关键词:帕金森病吞咽功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
注射用磷酸川芎嗪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脂的干预作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磷酸川芎嗪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脂的干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即合理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清除氧自由基药物及活血化瘀药物;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磷酸川芎嗪,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脂(TC、TG、HDL、LDL)和神经功能(NIHSS评分、mR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8);治疗后观察组TG、LD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不断改善趋势,但观察组NIHSS评分自治疗1周起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RS评分自治疗2周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磷酸川芎嗪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神经功能,对改善脑梗死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崔红霞蒋林伟郑秀琴金犇于苏文
关键词:动脉硬化磷酸川芎嗪血脂神经功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