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琛

作品数:2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文学
  • 5篇苏雪林
  • 5篇作家
  • 3篇艺术
  • 3篇女性
  • 3篇女子
  • 3篇文学研究
  • 3篇教学
  • 2篇代文
  • 2篇新文学
  • 2篇新文学研究
  • 2篇叙事
  • 2篇人性
  • 2篇女性心理
  • 2篇作家评论
  • 2篇文化
  • 2篇文学活动
  • 2篇文学评论
  • 2篇现代文
  • 2篇现代文学

机构

  • 16篇淮北师范大学
  • 9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25篇乔琛
  • 2篇傅瑛
  • 1篇余英华
  • 1篇徐庭云
  • 1篇汪瑶

传媒

  • 4篇淮北师范大学...
  • 3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文献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西域研究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大学图书情报...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淮北煤炭师院...
  • 1篇江苏广播电视...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写作(中)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课堂经典话剧演出实践的教学价值——以《雷雨》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我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组长期举办的经典话剧《雷雨》学生课堂演出实践活动,依托于课堂,又延伸了课堂,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经典,体会剧作中的百味人生。课程组结合现代话剧发展过程中学生演剧的历史,展现学生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兴起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以话剧演出参与中国现代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化责任感,引导当代大学生思考自己与当下文化建设的关系。
乔琛余英华
关键词:《雷雨》教育功能
苏雪林:蜕变的批评家——从《新文学研究》到《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被引量:1
2016年
苏雪林的新文学研究论著有两个版本,一是20世纪30年代的讲稿《新文学研究》,二是1983年在讲稿基础上修订出版的《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后者沿用了前者的结构线索和大部分内容,却因为"新撰"文字的介入破坏了前者的历史语境,显示出批评家苏雪林的蜕变。辨析这两个论著版本,有利于我们认识作者的生存环境和心理变化对其新文学研究的影响。
乔琛
关键词:苏雪林
意象本质略论——音乐艺术创造的美学原理被引量:1
1999年
近年来,“意象”这个概念受到海内外诸多学科,特别是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和音乐美学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由于“意象”这一概念对解释艺术活动中的主体——人的思维活动规律极为合适,于是,关于意象理论的研究引起了海内外诸多同仁学者的关注,这正好说明。
乔琛
关键词:审美意象感性形式音乐审美情感倾向
休屠王阏氏与金氏家族——一个西汉匈奴家族的血统延续与文脉传承被引量:1
2015年
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曾是西汉王朝的俘虏、奴隶,他凭借恭谨、机智得到汉武帝赏识,其后休屠王子孙成就了"七世内侍"的不同寻常的历史。这个西汉匈奴家族的血统延续与文脉传承,都与金日磾的母亲休屠王阏氏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与休屠王阏氏相关的历史,对民族史、社会史、妇女史而言,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乔琛
关键词:匈奴汉武帝
从真、假“息夫人”看中国古代妇女节烈观的严酷化被引量:1
2015年
息夫人是春秋前期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其事迹散见于众多史料之中。楚国灭息国后,息夫人为楚王所掳并被立为夫人,虽生下两位王子,却以自己"事二夫"为耻,从不主动说话。然而,这位根本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柔弱女性,却受到历代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越趋严酷的挞伐。不过另一方面,汉代刘向在《列女传》中公然改变史实,将息夫人伪造成中国古代妇女"节烈"的"标兵"大肆宣扬,理学兴起后,这个假"息夫人"逐渐由官方推介到民间,以假乱真。历史上这种真、假"息夫人"并存的格局和现象,呈现出中国古代妇女节烈观严酷化的复杂脉络。
乔琛徐庭云
关键词:中国古代妇女
女子无仪,吾何仪哉——浅谈女性心理对方维仪文学活动的影响
<正>方维仪(1585—1668年),桐城人,字仲贤,明大理卿方大镇次女。十七岁嫁同邑诸生姚孙棨。姚孙棨因苦读成疾,患病六年,方维仪还是遵从父母之命与之结合。婚后,姚孙棨一心取士,继续苦读,加上照料重病的母亲,结果病情加...
乔琛
文献传递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物质文化遗存透示的文化艺术观点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历史遗留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透过物质,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物”之演化的斑斓进程,更具生动多姿的还应是“物”之创造者——实践主体的绚烂的精神世界及活动形迹。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
乔琛
关键词:物质文化遗产马克思恩格斯文化遗存艺术观点人类实践活动自然界
在理性与情感之间——谈苏雪林30年代作家评论被引量:6
2004年
苏雪林20世纪30年代作家评论是最早研究现代作家的资料。从苏雪林评价作家的矛盾性入手,分析其作家评论的标准偏差及其成因,进而认识苏雪林作为文学评论者的局限性。
乔琛
关键词:苏雪林作家评论文学评论人文精神
真诚地走“真实”的路——谈吴组缃的现代作家作品评论被引量:1
2001年
吴组缃的现代作家作品评论,从对现代作家作品的散点透视,到理性评判,直至回顾式的总结研究,体现了吴组缃对现代作家作品的认识过程。他的评论总是产生于文坛纷扰之时,又总是与主流话语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以自己的坚韧和执着,捍卫了自己始终信奉的文学精神——真实、真诚地向人类奉献一个鲜活丰厚的文学世界。
乔琛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观文学评论现代作家
20世纪60年代“王昭君形象”的生成及其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以"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为引子,提出了用文学表现民族团结与融合的任务,王昭君形象因此引起了史学家、文学家的关注。此后,在官方号召、史家印证、文学助力的格局中,王昭君形象有了统一的意义:她"自请出塞",成为促进汉匈50年和平友好历史的"使者"。这个在空前政治化语境下得出来的结论,明显存在杜撰"历史"细节、"以论代史",夸大个人历史作用,简化民族关系等诸多问题,其影响延续至今。因此,只有回到史籍记载的文本,廓清昭君出塞的历史线索,才能走出影响,触摸到客观真实的历史。
乔琛
关键词:民族团结昭君出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