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彦松

作品数:69 被引量:762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地层学
  • 14篇黄土
  • 14篇磁性地层
  • 13篇青藏高原
  • 10篇地层
  • 10篇风尘堆积
  • 9篇古环境
  • 9篇古土壤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古土壤序列
  • 8篇磁性地层学
  • 7篇青藏高原东缘
  • 7篇黄土-古土壤...
  • 7篇季风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青藏
  • 6篇化学特征
  • 6篇古气候
  • 5篇地层学研究

机构

  • 60篇中国地质科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国土资源部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泰山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博物...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69篇乔彦松
  • 25篇王燕
  • 23篇赵志中
  • 21篇李朝柱
  • 19篇王书兵
  • 17篇蒋复初
  • 16篇姚海涛
  • 14篇郭正堂
  • 13篇傅建利
  • 12篇郝青振
  • 9篇袁宝印
  • 8篇彭淑贞
  • 7篇刘宗秀
  • 5篇彭莎莎
  • 4篇刘东生
  • 4篇肖国桥
  • 4篇李名则
  • 4篇陈永生
  • 4篇刘进峰
  • 4篇吴海斌

传媒

  • 16篇第四纪研究
  • 11篇地质力学学报
  • 4篇地质通报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第十届全国第...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第七届全国地...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纪念李四光诞...
  • 1篇中国第四纪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武天池干海湖泊沉积物的部分非磁滞剩磁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应用部分非磁滞剩磁(pARM)谱,对山西宁武天池干海湖泊沉积物携带的磁信息研究表明,粗磁铁矿颗粒(MD)是主要载磁矿物颗粒,其pARM谱在低矫顽力区间(AF<20 mT)达到最高值;而细磁铁矿颗粒(PSD-SD)为次要载磁颗粒,其pARM谱在高矫顽力区间(AF>20 mT)稍有突起。但是,剖面三个层位具有不同特征,上层(大约7.3~4.0 ka)的粗磁性矿物颗粒含量最高,下层(大约12.0~13.0 ka)次之,而中层(大约12.0~7.3 ka)相对最低;中层的细磁性颗粒含量最高,下层和上层的细磁性颗粒含量次之。pARM谱分析结果与磁滞曲线测量获得的磁畴结果一致。在较高的交变磁场区间获得的pARM可以有效地压抑粗磁颗粒的信息,进而使细磁颗粒的信号增强。应用pARM谱分析,能有效判别样品中磁性矿物的磁畴状态,有助于沉积物的古气候、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
张淑伟刘青松王喜生Cioppa Maria霍俊杰吕义清乔彦松赵越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岩石磁学
川西高原风尘堆积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川西高原河流谷地内零星分布的黄土是研究西南季风和高原季风形成、演化以及古环境变迁过程与机制的理想地质记录。该区黄土物源的系统研究,对探讨物源区环境演化过程及大气环流形成演化模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正确理解各种指标古气候...
綦琳乔彦松
关键词:川西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东北缘若尔盖地区沙化问题浅析(摘要)
若尔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平均海拔3500m,境内以天然草地为主。其地貌为平坦高原,比降极小,黄河上游及其支流均形成老年河谷,曲流发达,多发育牛扼湖。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0.6-1.1℃,年平...
李朝柱乔彦松赵志中王燕王书兵徐刚
文献传递
西昌大箐梁子组形成时代及沉积环境被引量:3
2007年
对大箐梁子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和孢粉分析。磁性地层结果显示,剖面中B/M界线出现于32·6m处,剖面下部出现了C1r.2r-1n极性事件;本次测试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大箐梁子组形成于1·256~0·195MaB·P.。孢粉记录反映在此期间该区经历了凉湿(1·256~1·180MaB·P.)—暖干,后期偏潮湿(1·18~0·94MaB·P.)—暖湿(0·94~0·66MaB·P.)—温湿(0·66~0·59MaB·P.)—凉干(0·59~0·40MaB·P.)—干旱(0·400~0·195MaB·P.)的6个气候演变阶段,揭示出5次明显气候转型事件。通过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或相同季风环流系统中其他剖面气候特征的比较,探讨了气候转型的控制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箐梁子剖面环境演变过程主要受青藏高原“昆黄运动”阶段性隆升与全球气候变化控制,同时也受该区季风环流的复杂性、特殊的地貌部位等区域环境的影响。
傅建利赵志中李朝柱王书兵陈永生蒋复初姚海涛王燕乔彦松
关键词:磁性地层孢粉分析环境演变季风环流
川西甘孜黄土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61
2006年
文章对川西甘孜地区甘孜寺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分析。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显示,B/M界线出现在S8的顶部,并且在剖面下部12.7-14.0m处出现了松山负向期的贾拉米洛正向极性亚带。本次测试以及结合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甘孜地区典型的风尘堆积形成于约1.15MaB.P.以前。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的分析结果说明风尘物质可能经历了风、流水、冰川等多种外动力作用,进一步证明该区的风尘物质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的冰水沉积。另外,研究结果指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的环境状况大约在1.15MaB.P.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干旱化程度以及高原冬季风的明显增强,而这些变化又与青藏高原在该时期的快速隆升密切相关。磁性地层的研究结果将为在该区进一步开展古环境演化过程的对比分析及阶地地貌发育历史的研究奠定基础。
乔彦松赵志中王燕王书兵傅建利李朝柱蒋复初
关键词:川西高原磁性地层
泸定昔格达组时代认定与古环境被引量:39
2006年
文章对泸定海子坪昔格达组重新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测试,结果显示昔格达组发育时代为4.2-2.6MaB.P.,地质时代属上新世中、晚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泸定海子坪剖面是目前所知的记录昔格达古湖沉积起始年代最早的剖面。泸定海子坪剖面记录了5个大的从粗→细的沉积旋回,15个沉积阶段。沉积物中值粒径的巾值直接指示了各旋回的沉积阶段,巾值小,水动力较强,为动荡的沉积环境;φ值大,水动力较弱,为稳定的沉积环境。另外,沉积记录显示在约2.8MaB.P.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就已开始,昔格达古湖为过水湖;至2.6MaB.P.,昔格达古湖完全消失,与黄土高原风尘沉积环境由红粘土堆积转变为黄土堆积的显著的改变相一致。海子坪剖面TOC高值段,沉积物的φ值也较大,沉积物为粘土、粉砂质粘土沉积;TOC低值段,沉积物的书值也较小,沉积物为中、粗砂沉积,表明昔格达古湖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主要受岩性控制。
王书兵赵志中乔彦松蒋复初
关键词:昔格达组磁性地层学沉积旋回TOC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该区发育有典型的上新世河湖相、更新世黄土、红土和冰川沉积序列,它们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区域古环境演化信息,而且记录了高原隆升的信息,是研究晚新生代古环境演化及高原隆升...
赵志中乔彦松王书兵王燕姚海涛傅建利李朝柱刘宗秀蒋复初
关键词:地质环境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甘肃灵台邵寨红粘土的磁性地层及其色度记录被引量:16
2014年
对位于甘肃灵台的邵寨红粘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研究,并对色度的古气候意义进行了探讨.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邵寨剖面典型风尘堆积的底界年龄约为5.23Ma B.P.;色度测试结果显示,红粘土的红度和黄度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反映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的理想指标;邵寨红粘土的亮度值变化在2.6~3.6Ma B.P.期间与成壤强度的相关性较好,但3.6Ma B.P.以后,两者相关性较差,可能与该时期形成的大量非成壤碳酸盐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并结合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揭示出,邵寨红粘土剖面的红度、黄度及磁化率指标完整的记录了上新世4.4Ma B.P.以来东亚夏季风阶段性增强的演化过程,该过程与青藏高原西北缘的主体隆升及巴拿马海峡关闭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二者可能是该时期东亚夏季风增强的主要驱动因素.
程瑜乔彦松刘宗秀李敬卫彭莎莎李朝柱綦琳王燕
关键词:红粘土磁性地层色度
关于黄河形成时代的一些认识被引量:23
2013年
以黄河中游河套盆地-晋陕峡谷-三门峡盆地-三门峡峡谷-郑州邙山段黄河形成时代为主要研究内容,辅以黄河上游兴海盆地-共和盆地段黄河出现的时代来探讨统一黄河形成的时代。黄河上游兴海盆地共发育9级黄河阶地,ESR和OSL年代结果表明,最高三级阶地分别形成于200ka,100ka和80ka; 中游河套盆地普遍发育一套湖相沉积,其中盆地东南端托克托台地郝家窑剖面湖相沉积的亮度和烧失量数据呈现一致的由下向上波动上升变化趋势,反映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在不断增高,湖水盐度在增大,可能指示了湖泊处于封闭的环境,OSL结果显示湖相沉积结束的年代在100ka前后; 三门峡盆地东端发育的最高黄河阶地年代为150ka,而指示古三门湖湖水外泄的河湖相白砂层结束时间是200ka。文章总结对比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共和运动才是形成统一黄河的主因,尽管如此,上游兴海-共和河段及中游三门峡河段黄河(分别形成于200ka和200~150ka)出现要早于河套地区(100ka),而晋陕峡谷最晚贯通。也就是说,现今统一的黄河形成于100ka前后。
王书兵蒋复初傅建利李朝柱蔡瑶姚海涛乔彦松张自森李毅
关键词:河套盆地
晚新生代风尘堆积反映的环境时空演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郭正堂郝青振吴海斌乔彦松朱日祥彭淑贞魏建晶袁宝印
该项目获得如下成果:将中国黄土的下界推进到2200万年前,并通过磁性地层学和小哺乳动物化石研究,建立了2200~620万年前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年代地层框架;通过对620万年以来风尘堆积的研究,揭示出北极冰盖形成以来,亚洲...
关键词:
关键词:风尘堆积青藏高原荒漠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