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群
-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 中西古今之争的前提批判
- 2019年
- 中西古今之争源于"地理"与"历史"两种理解立场之争:即理解西方文化对落后国家民族文化的殖民侵略是运用"历史"范畴抑或是"地理"范畴。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力图用西方文化征服和取代落后国家的文化,要求把地理范畴(本土与西方)转换为历史范畴(传统与现代),以论证其合理性;而落后国家则与此相反,从文化自保的立场出发,要求把历史范畴转换为地理范畴,以消解其合理性。如此形成一种对抗性逻辑。称之为"中西古今"只是把这一问题"国别"化了,而其普遍意义并没有消解。在当前语境下,解决这一问题不能沿袭传统思路,而应思考范式本身的问题。
- 丁立群
- 关键词:殖民侵略历史范畴消解对抗性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被引量:1
- 2012年
-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本质和根本作用的最清醒、最深刻的认识。
- 丁立群
-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民族发展精神家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文化
- 马克思:实践、匮乏与革命——与A.梅吉尔的对话被引量:5
- 2018年
-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继承和超越。这篇对话就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结合赫勒的需要理论以及阿伦特的革命理论就马克思实践哲学对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改造和超越、马克思实践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张力、马克思实践哲学切入点以及社会历史意义、马克思实践哲学范畴内的"革命"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误解。
- 丁立群
- 关键词:实践哲学匮乏
- 实践哲学人类学论纲
- 本文试图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人类学理论,这 一理论同时可以理解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一种新的元哲学阐释。 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论述实践哲学人类学之提出的现实背景极其问题根据。指 出现实代人的...
- 丁立群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
- 文献传递
- 主编寄语
- 2015年
- 时值岁末,恰逢《满语研究》创刊30周年。真诚感谢历届主编、编辑的艰苦努力,感谢编委会专家学者的严谨治学,感谢黑龙江省内外教育、出版、宣传等行业的领导给予的鼎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30年刊庆之际,我愿与所有作者、读者一起,共同祝贺《满语研究》,共同期待《满语研究》未来再创新绩。
- 丁立群
- 关键词:主编严谨治学专家学者编委会
- 普遍性:中国道路的重要维度
- 文章探讨了中西文化冲突中面临的中西文化关系问题。采用文化共相的普遍性,核心问题是核心价值构建、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道路等问题。讨论中国道路的重要维度—普遍性的必要性。
- 丁立群
- 关键词:中西文化冲突文化软实力
- 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走向理论自觉的文化哲学(笔谈)被引量:1
- 2006年
- 丁立群
- 关键词:文化哲学西方哲学研究博士生导师哲学人类学政府特殊津贴
- 大学进入创业教育时代被引量:1
- 2013年
- 6月14日,教育部召开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议。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杜玉波强调,各地各高校要把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 李文君桂永浩蔡克勤武克敏丁立群周哲玮
-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校毕业生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就业党组副书记
- 全球化视域下我国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和当代价值
- 2021年
- 文化建设是衡量一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自信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生动力。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向总体性全球化转变,总体性全球化更注重文化维度,呈现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多元对话,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全新文化景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符合全球化历史进程的文化景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活力和包容性,面对文化危机时的辩证审视态度以及孕育先进文化的创新机制催生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国民的价值认同、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丁立群陆鹏飞
- 关键词:文化自信生成逻辑
- 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伦理正义思想的重构被引量:2
- 2023年
- 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主题是个人和城邦共同体的善,个人与城邦共同体的和谐完善状态具有“伦理正义”的理论旨趣。与古希腊哲学崇尚至善的伦理正义不同,“市民社会正义”注重守护个体权利,从而丧失了共同体的崇高性目标。为了扭转市民社会的私利性,黑格尔诉诸伦理国家解决个体利益与公共善的矛盾,但他只是阐发了国家的形式主义。经由对黑格尔哲学的反思,马克思通过市民社会批判重构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正义,将伦理正义的实践主体由精英群体扩展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颠覆雇佣劳动实现自由劳动,最终在自由人联合体的伦理共同体中实现伦理正义。马克思的正义观超越了狭隘的分配正义和法权正义,是建立在个体和共同体善的基础上的具有终极关怀的伦理正义。
- 丁立群陆鹏飞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