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飞
- 作品数:32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霸姬盘铭文与西周誓制被引量:9
- 2019年
- 霸姬盘(M2002︰5)、霸姬盉(M2002︰23)皆出于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M2002。盉作鸟形,盖内有铭文,其资料一经刊布[1],即有不少学者撰文讨论。彼时,学者或将鸟形盉称作气盉[2]。后又于同墓所出盘上发现长铭,其铭不仅可与鸟形盉铭对读,且内容更为完整。大河口墓地M2002发掘报告公布了盘、盉的全部资料[3]。报告所录盘、盉释文基本采用严志斌等学者的意见,相关的研究论作也已发表[4]。我们对盘、盉的定名及部分铭文的隶定、释读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兹不揣谫陋,敬请识者批评。
- 黄益飞刘佳佳
- 金文所见拜礼与《周礼》九拜被引量:4
- 2016年
- 周礼号称"郁郁乎文哉",完备而复杂。《周礼》作为记载周代礼制的著作,具有十分完备的体系,但其中相当多的内容无法阐释清楚。金文中有大量事件和礼仪规程的记载,但多是具体仪节而缺乏制度方面的解释。本文将金文中所见的■手、■首等16种仪节与《周礼》中的"九拜"相联系,分析了各种拜仪的形式、使用范围等,对于认识周代相关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拜仪作为每个礼仪场合都会出现的环节,其复杂性也是可以想见的。把所有拜仪都纳入到相应的制度之下也很难做到,所以把所有拜仪一定与某类礼仪相关联也未必正确。应该考虑到拜仪的特殊性。
- 黄益飞
- 关键词:西周金文写法
- 霸伯盂铭文与西周朝聘礼——兼论穆王制礼被引量:15
- 2018年
- 霸伯盂出土于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M1017,属西周中期穆王前后。霸伯盂铭文是目前所见最为完整的关于西周朝聘礼的第一手史料,内容极为重要,学术价值突出。
- 黄益飞
- 关键词:聘礼周朝铭文西周中期墓地
- 应国具铭铜器研究
- 本文在对应国具铭铜器资料进行全面搜集和对相关铜器进行辨伪考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具铭铜器的年代学研究,建立应国具铭铜器的年代学体系,构建应世家世系。全文分为五部分:
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范围与目标...
- 黄益飞
- 关键词:辨伪
- 文献传递
- 殷周三年丧制考论
- 2015年
- 三年丧制是殷周丧礼的重要内容,然自东周以降学者多有疑之者[1]。近出西周铜器为三年丧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本文拟结合周彝铭及文献记载,对殷周三年丧制及相关问题略做考述。一、西周彝铭所见三年丧制西周晚期应公鼎铭云:'应公作尊彝禫鼎,斌帝日丁子子孙孙永宝。'[2]《仪礼·士虞礼·记》曰:“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
- 黄益飞
- 关键词:史料鼎铭铜器仪礼
- 天子嫁女与同姓主婚——略论山西绛县横水墓地M2158所出媵器被引量:3
- 2022年
-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2158为一代倗国国君之墓,年代属周穆王时期,其随葬品丰富,具铭铜器尤多,为研究西周史和西周礼制提供了新鲜的一手史料[1]。本文就M2158出土媵器所见西周婚媵制度略作考论。一、相关具铭铜器发掘者业已指出,M2158所出铜器可分为早、晚两组,早期组有3件鼎(M2158∶138、150、172)、1件鬲(M2158∶139)、1件壶(M2158∶90),属西周早期;其余诸器基本属于晚期组,年代属西周中期偏早.
- 黄益飞
- 西周金文礼制研究
- 西周时期礼乐文明高度发达,礼制是西周社会重要制度之一。周彝铭直出先人手笔,是研究西周礼制的重要材料,本文主要利用金文材料,对西周礼制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对金石学创立以来,金文礼制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全面整理,并略作辨析。 ...
- 黄益飞
- 关键词:西周时期礼制
- 郭沫若与礼制研究
- <正>郭沫若的学术研究领域宽广、著述等身,仅考古学、古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就颇为可观1,其中有不少成果关乎三代礼制。郭沫若关于礼制的研究大率包括《周礼》及古代礼俗、西周名物制度、传统五礼、三年丧制等方面。本文仅撷取郭老关...
- 黄益飞
- 文献传递
- 《侯马盟书》札记三则
- 2018年
- 侯马盟誓发现于1965年,是东周时期一处重要的盟誓遗址。盟书内容重要,前辈学者已多有研释,兹就盟书所见先秦盟誓制度等相关问题,略陈管见。一、盟誓用玉与祀方明发掘资料表明,与盟书同埋的,除了牺牲、载书还有礼玉,而且先埋礼玉,然后埋牲体和载书[1]。《周礼·秋官·司盟》:"司盟,掌盟载之法。"郑玄《注》:"载,盟辞也。盟者书其辞于策,杀牲取血,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
- 黄益飞
- 关键词:侯马盟书
- 百年金文研究之思考——以金文所见西周门朝制度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包括金文在内的古文字学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百年来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金文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要充分发掘金文史料的学术价值,须注意制度先行的问题,即在传统文献构建的商周制度的框架下,讨论金文与商周史的诸问题。本文以小盂鼎、鼎为例,结合传统文献所记相关制度,讨论了二铭所反映的西周时期的"门制":小盂鼎铭文所记为宗庙献俘礼,铭文中关于"门"的记述关乎西周宗庙门制,应与门朝制度无涉;鼎所记王宫门制则印证了传统文献记载的周天子"五门三朝"的制度。通过上述二鼎铭所见西周制度与文献所记相关制度的比较,希望对金文与商周史的研究有所启益。
- 黄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