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建瑾

作品数:76 被引量:458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7篇化疗
  • 26篇肿瘤
  • 21篇晚期
  • 16篇肺癌
  • 15篇细胞
  • 12篇腺癌
  • 10篇乳腺
  • 10篇细胞肺癌
  • 10篇小细胞
  • 10篇小细胞肺癌
  • 10篇疗法
  • 9篇乳腺癌
  • 8篇恶性
  • 8篇恶性肿瘤
  • 7篇药物疗法
  • 7篇胃癌
  • 7篇肠癌
  • 6篇联合化疗
  • 6篇疗效
  • 5篇晚期非小细胞

机构

  • 5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3篇浙江大学
  • 10篇浙江医科大学...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 7篇浙江省肿瘤医...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浙江医科大学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军区福州...
  • 4篇济南军区总医...
  • 4篇苏州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汕头大学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4篇江苏省肿瘤医...
  • 4篇汕头市中心医...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6篇黄建瑾
  • 15篇沈虹
  • 10篇李旭芬
  • 9篇袁瑛
  • 6篇郑树
  • 5篇胡晓桦
  • 5篇陈天洲
  • 5篇管忠震
  • 4篇欧阳学农
  • 4篇黄建
  • 4篇冯奉仪
  • 4篇付鲜花
  • 4篇张苏展
  • 4篇余日胜
  • 4篇徐农
  • 4篇张沂平
  • 4篇房雪峰
  • 3篇俞立呈
  • 3篇周清华
  • 3篇卢辉山

传媒

  • 5篇实用肿瘤杂志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癌症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医药学报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2篇第六届中国肿...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科技导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6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瘤内注射E1B缺失腺病毒治疗恶性肿瘤的Ⅱ期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观察瘤内注射E1B缺失腺病毒注射液 (H10 1)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式研究。符合入选标准共 53例 ,给予H 10 1瘤内注射 ,每天一次 ,每次一支 (5× 10 11病毒颗粒数 /0 5ml) ,连续 5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并记录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可评价疗效的 49例患者中 ,CR 2例 ,PR 9例 ,MR 8例 ,SD 19例 ,PD 11例 ,总有效率为 2 2 .4% (11/49) ,按ITT人群分析有效率为 2 0 .8%(11/53 ) ,临床获益患者 (CR +PR +MR +SD)占 77.6% (3 8/49)。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疼痛 (57 4% )和发热(3 5 2 % ) ,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E1B缺失腺病毒 (H10 1)瘤内注射对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疗效 ,其毒副作用较低 。
徐瑞华袁中玉管忠震王华庆胡晓桦冯继峰张阳李方陈正堂王杰军黄建瑾周清华宋三泰
关键词:恶性肿瘤生物疗法疗效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Kaplan—Meier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1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1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个月,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8%、35.0%、20.3%和4.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化疗与否、肿瘤的病理类型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关(P〉0.05),而原发肿瘤治疗方法、肝脏转移时间、原发肿瘤大体类型、肝脏转移灶手术与否和临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脏转移灶手术与否、原发肿瘤大体类型和临床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应积极切除肝转移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时问。
胡金龙黄建瑾付鲜花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预后外科切除
抗代谢类新药替吉奥片治疗复发的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胃癌患者术后即使接受辅助化疗,仍有将近50%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而对于接受一线化疗后复发的晚期胃癌患者,尚缺乏标准的化疗方案。替吉奥片为新研制的抗代谢类抗肿瘤新药^[6]。本次试验中,我们对替吉奥片单药治疗复发的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与同期接受顺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的常规方案的一线治疗患者进行对比。
刘鹏张弘纲秦燕冯奉仪卢辉山胡晓桦袁苏徐庄志祥黄建瑾欧阳学农王宝成陈焰陈蕾韩军于浩娄冬华
关键词:胃癌抗肿瘤药
地榆升白片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细胞下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外周血细胞的影响,以了解地榆生白片对骨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采用地榆升白片加NP方案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N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外周血象变化情况及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量。结果:观察组Ⅲ度及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为30.0%,χ2=4.467,P<0.05);观察组外周血WBC、PLT、Hb治疗结束后1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外周血WBC、PLT、Hb治疗结束后1月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WBC、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均集落刺激因子(惠尔血150μg)用量分别为(0.58±1.99)支和(1.93±3.62)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可预防肺癌患者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提高外周血WBC和PLT水平,减少集落刺激因子的用量,值得推广。
董颖黄建瑾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地榆升白片化疗骨髓抑制
蛋白质组学在肺癌研究中的进展
2010年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其方法应用于肺癌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揭示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早期诊断标志物、预测转移、预后及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谢艳茹黄建瑾
关键词:肺肿瘤蛋白质组学个体化治疗
基于神经网络的放化疗规范化质量控制的量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放化疗规范化质量控制的量化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质量控制指标量化以获得质控向量,包括质量控制指标量化及质控向量的降维和归一化;构造神经网络,包括确定网络拓扑结构、神经元数量和传递函数;训练...
沈虹俞立呈李颂元孟静磊袁明敏黄建瑾黄建房雪峰余日胜陈天洲
文献传递
含铂化疗对EGFR-TKIs敏感性影响机制的转化性研究进展
潘驰黄建瑾
文献传递
Quercetin经线粒体途径增强阿霉素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作用
目的:通过人肝癌细胞 SMMC7721、QGY7701,研究 quercetin 对阿霉素的协同作用,希望 quercetin 可以增强阿霉素的抗癌作用,从而可能降低阿霉素的用量。方法:MTT 法测定细胞药物敏感性,细胞...
田吉顺张佳炜黄建瑾袁瑛郑树
关键词:凋亡阿霉素QUERCETINBCL-XL
文献传递
大功率微波肿瘤热化疗多中心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对使用大功率微波作为热源的亚高温热化疗与常规化疗的对比观察,探讨了肿瘤热化疗疗效和不良反应与常规化疗之间的差异。对13608例使用大功率微波热疗机实施全身亚高温热疗配合化疗患者与15408例常规化疗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了微波场亚高温条件下化疗的机理及热疗温度、治疗时间、疗程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微波热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常规化疗之间的差别。结果显示,大功率微波热源的亚高温热化疗有效率为81.15%,常规化疗有效率为39.03%,且微波热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率较常规化疗低。表明大功率微波热化疗治疗肿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而且减轻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是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
章岳山郭方唐铁钢黄建瑾王力军杜兴
关键词:微波化疗恶性肿瘤
干扰素抗肿瘤个性化标记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可应用于治疗多种肿瘤,但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剂量往往较大,因此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且干扰素治疗仅能使部分患者获益。为了提高干扰素治疗的疗效,并降低其不良反应,近几年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其抗肿瘤机制和个性化标记物。最近研究发现,许多干扰素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仅与肿瘤发生有关,还可预测干扰素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如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IFNAR2 mRNA、microRNA、IFITM-1等,其中检测外周血中的标记物极具有临床普及潜力。本文就近几年干扰素抗肿瘤个性化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潘驰黄建瑾
关键词:干扰素个性化生物指标抗肿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