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勤

作品数:126 被引量:649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3篇糖尿
  • 52篇糖尿病
  • 25篇病患
  • 23篇糖尿病患者
  • 23篇2型糖尿
  • 23篇2型糖尿病
  • 21篇胰岛
  • 20篇血糖
  • 18篇胰岛素
  • 18篇细胞
  • 15篇甲状腺
  • 14篇2型糖尿病患...
  • 7篇蛋白
  • 7篇血清
  • 7篇降糖
  • 7篇分泌
  • 6篇降糖药
  • 6篇高血糖
  • 5篇甲亢
  • 5篇肥胖

机构

  • 114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解放军第45...
  • 5篇南京军区福州...
  • 4篇上海市第七人...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114篇黄勤
  • 31篇邹大进
  • 10篇丁长花
  • 9篇冯正康
  • 9篇张家庆
  • 9篇王奇金
  • 7篇郭志勇
  • 7篇陈频
  • 6篇胡艳艳
  • 6篇徐茂锦
  • 6篇杨露
  • 6篇闵红波
  • 6篇陈晶波
  • 5篇徐向进
  • 5篇成玮
  • 5篇李慧
  • 5篇步世忠
  • 4篇黄梁浒
  • 4篇黄湘琴
  • 4篇高从容

传媒

  • 19篇第二军医大学...
  • 17篇家庭用药
  • 11篇中华内分泌代...
  • 7篇中国糖尿病杂...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国外医学(内...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航海医学...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护理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2篇2001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患者304例血糖控制指标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长期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控制现状,为更好地管理患者血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年3月1日至4月30日间采用现况调查方式收集304例T2DM患者近3个月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根据降糖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A组)、单纯胰岛素治疗组(B组)和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组(C组),评估各项代谢指标的控制现状及与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关系。结果 (1)304例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为(8.01±1.14)%,达标率(<7.0%者)为13.16%;74.67%(227/304)的患者至少合并1种并发症或伴随疾病,确诊时的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glucose,PPG)与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数目相关(r=0.131,P<0.05)。(2)B组和C组的糖代谢控制情况明显好于A组(P均<0.05),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仍为常用降糖药物,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是预混胰岛素类似物(30/59,50.85%)和每日4次胰岛素强化治疗(16/59,27.12%)。(3)各组患者填表前1周自测血糖者分别占27.56%、57.63%和50.85%,且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PPG的控制情况均好于同组未自测血糖者(均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测血糖为患者血糖不达标(即HbA1c≥7%)的影响因素(OR值为0.379,P<0.01)。结论 HbA1c达标率低仍是糖尿病治疗中的棘手问题,血糖控制不佳者,应积极调整治疗方案,包括及时启用胰岛素治疗和积极调整胰岛素用量。
陈瑾杨露陈晶波丁长花陆建灿黄湘琴黄勤
关键词: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7年
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在内分泌科临床实习中进行了探索性的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临床病案分析课的尝试。结果表明,实习生对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应当作为临床教学的方法之一。
鲁瑾邹大进黄勤徐晓璐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内分泌
多因素强化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髂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通过强化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多种因素后,其髂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对照研究强化控制100例资料完整的新诊断T2DM患者3年前后血糖、血压、血脂等生理指标及髂总动脉IMT的变化情况。先单因素分析,再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别分析干预前后髂总动脉IMT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3年的强化干预,髂总动脉IMT治疗后为(0.72±0.18)mm,较治疗前的(0.80±0.15)mm明显降低(P<0.01);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改善(P<0.05),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强化干预前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TC为髂总动脉IMT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TC、体质量指数(BMI)、性别为髂总动脉IM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的髂总动脉IMT可通过早期多因素强化干预而在一定程度上被逆转,其强化干预前后的影响因素分别为SBP、FPG、TC及TC、BMI、性别。
那娜王奇金吴鸿黄勤丁长花邹大进
关键词:血脂异常人体质量指数
糖尿病伴肝硬化如何用药
2007年
我是一位糖尿病、肝硬化患者,想咨询一下用什么方法、什么药物治疗糖尿病对肝脏副作用小些,应该注意些什么?
黄勤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糖尿病用药药物治疗副作用
妊娠期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妊娠结局及胎儿的影响,明确激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1141例孕妇资料,包括妊娠期间及分娩时各项检查、末次超声、新生儿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TSH)值等资料,并比较不同程度低甲状腺素血症孕妇相关指标间的差异。结果1141例孕妇中,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史者200例,血游离甲状腺素(FT4)低于正常值189例[依据血FT4水平低于正常值0~5%、5%~10%及10%以上,分为A(n=60)、B(n=40)、C(n=89)三组],正常对照组752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组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率明显增高(P<0.05),B组孕前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率也明显升高(P<0.05)。其中,B、C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A组,且C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分娩时C组孕妇体重、体重指数、舒张压及末次超声胎儿头围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孕妇(P<0.01),但新生儿孕周(38.55±1.86周)小于正常对照组孕妇(39.14±1.57周,P<0.01)。189例低甲状腺素血症孕妇依据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浓度分组后发现抗体阳性组胎儿末次超声头围明显大于阴性组(45.99±62.36 vs 33.23±2.08cm,P<0.01)。结论不同程度的低FT4血症均会对妊娠结局及胎儿造成影响,尤其是血FT4值低于正常值10%以上或TPOAb阳性时。建议孕妇在孕早期行甲状腺功能检测。
谢俊豪刘玉环黄勤
关键词:低甲状腺素血症甲状腺自身抗体
如何选购胰岛素泵
2012年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牢记,选择胰岛素泵,“最贵的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而最便宜的也不一定不适合你”。
黄勤
关键词:胰岛素泵选购糖尿病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腺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SD大鼠胰岛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高糖高脂/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对照组(T2DM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T2DM+UC-MSCs组)、利拉鲁肽治疗组(T2DM+LIRA组)及利拉鲁肽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治疗组(T2DM+LIRA+UC-MSCs组)。每组10只,相应治疗8周。定期检测大鼠HbA1C、胰岛素、C肽、胰升糖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素和胰升糖素表达,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及Western印迹检测胰腺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pter 4, TLR4)蛋白表达。结果治疗8周末,与T2DM组比较,T2DM+UC-MSCs组、T2DM+LIRA组和T2DM+LIRA+UC-MSCs组大鼠HbA1C均明显降低,以T2DM+LIRA+UC-MSCs组降低最大[(9.1±0.4)%对(7.2±0.4)%、(3.9±0.3)%、(3.1±0.3)%, P〈0.05];T2DM+UC-MSCs组胰岛素和C肽增加,T2DM+LIRA组和T2DM+LIRA+UC-MSCs组胰岛素和C肽升高且胰升糖素降低,并以T2DM+LIRA+UC-MSCs组改善最明显(P〈0.05)。胰腺组织胰岛素阳性面积占胰岛总面积百分比明显增高,而胰升糖素表达明显降低;胰岛细胞凋亡减轻(P〈0.05)。胰腺组织NF-κB和TLR4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分别为[(0.75±0.10)对(0.60±0.08)、(0.47±0.08)、(0.31±0.04),F=37.175,P〈0.05]和[(1.24±0.12)对(0.93±0.10)、(0.95±0.09)、(0.74±0.07),F=46.902,P〈0.05],上述指标的改善以T2DM+LIRA+UC-MSCs组最明显(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利拉鲁肽联用对2型糖尿病SD大鼠胰岛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两者单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相关。
陈频黄山温代芬黄梁浒邵珠林徐向进黄勤
关键词:利拉鲁肽间充质干细胞胰岛功能
一天一次地特胰岛素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被引量:11
2010年
严格控制血糖能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此,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欧洲糖尿病学会指南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一致推荐: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应及时启用胰岛素治疗,以使血糖控制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风险。新型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
黄勤
关键词:地特胰岛素控制血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糖尿病并发症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治疗
糖胺聚糖在Graves眼病发病学中的作用被引量:6
1993年
本文着重介绍糖胺聚糖在 Graves 眼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血、尿测定的临床意义。
黄勤张家庆
关键词:糖胺聚糖病理学
口服降糖药,您了解吗
2015年
75岁高龄的赵奶奶,近日口干明显,查空腹血糖13.5毫摩尔/升。在饮食控制、适当活动的基础上服用格列齐特早晚各1片,1周后血糖降至7.8毫摩尔/升,但仍感口干。晨练时,有“糖友”告之中药可缓解口干症状。,赵奶奶随即早晚餐前加服消渴丸,每次5粒,口干略有好转。但自加药后赵奶奶反复出现心慌、出汗,进食后缓解。加药3天后凌晨5点家人因赵奶奶未按时起床,才发现其呼之不醒,送至医院确诊为低血糖昏迷,静推糖水后逐渐清醒。事后赵奶奶告诉邻居,幸亏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黄勤
关键词:口服降糖药低血糖昏迷饮食控制格列齐特口干症状加药后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