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原发性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显像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老年
  • 2篇疾病
  • 2篇CEA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显像
  • 1篇单光子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奈哌齐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机构

  • 8篇上海市徐汇区...

作者

  • 8篇高静
  • 3篇严建
  • 2篇王瑛
  • 2篇金耀革
  • 2篇徐伟民
  • 1篇戴珺
  • 1篇林槚晟
  • 1篇陆慧华
  • 1篇康彬
  • 1篇龚青
  • 1篇王伟良
  • 1篇朱佩英
  • 1篇施雪莺
  • 1篇蒋世峰
  • 1篇盛骏锓
  • 1篇陆喆

传媒

  • 4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4
  • 3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老年非肿瘤患者TSGF的检测与分析
2003年
陆喆严建高静施雪莺戴珺
关键词:中老年人非肿瘤患者TSGF肿瘤形成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指标检测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朱佩英高静
关键词: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指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心血管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
盐酸多奈哌齐与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为了探求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缓解血管性痴呆的方法。方法:我们选用随机双盲法来研究盐酸多奈哌齐(n21)和石杉碱甲(n21)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使用MMSE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检测和18 f-FDG-PET作为评价疗效的标准。结果:常规使用两种药物在观察期内疗效和副作用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都可以有效的防止病情恶化。结论:盐酸多奈哌齐与石杉碱甲是可以有效防止血管性痴呆恶化。
王伟良蒋世峰徐伟民盛骏锓龚青高静金耀革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盐酸多奈哌齐石杉碱甲
良性疾病肿瘤标志物水平增高的临床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高静
关键词:良性疾病肿瘤标志物原发性肝细胞癌
^(18) F-FDG SPECT显像诊断Alzheimer病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诊断Alzheimer病(AD)的影像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静脉注射^(18)F-FDG后行脑断层显像,获得颞、顶、额叶等显像特征并加以分析。结果:早期AD 15例,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21~26分,多表现单侧尤其是优势半球或者双侧对称性异常代谢灶。中晚期AD 32例,MMSE评分<21分,表现双侧对称性异常代谢灶,累及多叶,范围更大。中晚期AD表现无代谢灶或部分无代谢灶,而早期AD显示代谢缺如较少。结论:对CT、MRI未见结构改变而MMSE评分显示认知功能缺损的患者,若^(18)F- FDG SPECT显像以单侧或双侧对称低代谢灶为主的表现,可诊断早期AD,及早行干预治疗。^(18)F-FDG SPECT可作为诊断AD分期的手段。
康彬高静王瑛徐伟民
关键词: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肺癌患者血清CYFRA_(21-1)、CA_(125)和CEA临床诊断的观察被引量:4
2003年
高静严建陆慧华
关键词:肺癌CYFRA21-1CA125CEA糖类抗原
良、恶性肝病、卵巢疾病和胰腺疾病患者血清AFP、CEA、CA_(125)和CA_(199)水平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血清中AFP、CEA、CA1 2 5和CA1 99的测定研究良、恶性肝病、卵巢疾病和胰腺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发光免疫分析测定了 5 2例正常对照组 ,6 8例良性肝病 ,6 5例肝癌 ,5 6例卵巢疾病和 5 1例胰腺疾病的血清中AFP、CEA、CA1 2 5和CA1 99水平 ,批内CV <5 % ,批间CV <10 %。结果 :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四项肿瘤标记物水平大致与对照组的相似 (p >0 0 5 )。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CA1 2 5和CA1 99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卵巢癌与胰腺癌患者也同样如此 (0 0 0 1

高静严建
关键词:良性肝病AFPCEA发光免疫分析
老年脑血管性疾病核医学的脑血流灌注与脑细胞代谢显像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核医学的脑血流灌注与脑细胞代谢显像的比较分析,观察其在老年脑血管性疾病中的表现特点。方法选择曾经患有脑梗死且目前无明显其他脑部疾病的患者50例(病变组)及同期临床诊断无脑部疾病的住院患者7例(对照组),先后进行锝标记的双半胱乙酯(^(99m)Tc-ECD)脑血流灌注和2-氟-2-脱氧- D-葡萄糖(2-^(18)F-fluoro-2-dexy-D-glucose,^(18)F-FDG)脑细胞代谢显像检查,分别采用目测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图像,除常规的临床各项检查外,均进行头颅CT检查。结果病变组: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代谢显像检查示,50例患者的脑皮质均有1个或多个异常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异常阳性率达100%;在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细胞代谢显像中分别有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210个(42.0%)和294个(58.8%),病变范围远大于CT检查所示。在脑血流灌注显像中,目测定性分析的稀疏区域的放射性比值为0.655±0.073,缺损区的放射性比值为0.371±0.071,与^(18)F-FDG脑细胞代谢显像中稀疏区和缺损区的放射性比值(0.604±0.093、0.351±0.08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和^(18)F-FDG脑细胞代谢显像能为脑血管疾病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信息,能提供解剖结构性影像检查如CT、MRI等难于显示的脑皮质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脑血管的储备功能、血管性和实质性功能异常的鉴别及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监测和随访等资料。
王瑛金耀革高静林槚晟
关键词:脑血管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