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病因
  • 2篇病因分析
  • 1篇血功能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减少
  • 1篇血细胞减少症
  • 1篇腰椎
  • 1篇阴性
  • 1篇阴性乳腺癌
  • 1篇原发性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三阴
  • 1篇三阴性乳腺癌

机构

  • 6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6篇高丽霞
  • 5篇吴克雄
  • 3篇胡军
  • 2篇朱海鹏
  • 2篇谢静荣
  • 1篇东传玲
  • 1篇冀红红
  • 1篇张斌
  • 1篇潘巧云
  • 1篇宋永顺
  • 1篇衡建梅
  • 1篇代静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全血细胞减少症232例病因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液学分析情况.方法 对我院1998年至2008年间23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骨髓象分析.结果 本组经血液学、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原发病157例(67.67%),其中急性白血病60例(25.86%),再生障碍性贫血39例(16.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5例(10.78%),慢性肝病、肝硬化23例(9.91%),各种感染20例(8.34%).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主要是血液系统肿瘤疾病.
吴克雄高丽霞东传玲朱海鹏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
老年贫血218例病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老年贫血的诊断特点.方法 分析218例老年贫血病例的血常规、骨髓红系增生情况、骨髓形态学及病理学诊断、病因诊断等项目为观察指标.结果 218例老年贫血病例中,男性数量稍多于女性,中位年龄67.9岁.中重度贫血占绝大多数,形态学上以小细胞性贫血比例最高,占42.66%;其次为正细胞性贫血,占35.85%.骨髓红系增生活跃以上者占82.35%;缺铁性贫血为老年贫血最常见的病种(39.44%),其次为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中摄入不足最常见,占25.66%,肿瘤、溃疡及胃大部切除术后也较多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老年全血细胞减少病例的常见病种.结论 老年人属弱势群体,老年贫血病例中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比例高.
高丽霞吴克雄冀红红谢静荣
关键词:贫血老年病因分析
原发性腰椎骨B淋巴母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2011年
患者男,16岁,维吾尔族,以间歇双髋骨关节、腰痛11个月,双下肢不全瘫1个月就诊。患者2010年1月无诱因出现双髋骨关节疼痛,未在意,至3月症状渐加重,乏力消瘦明显,当地医院相关检查后考虑结核不排除,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周,症状不缓解,且随后伴有大小便失禁。
高丽霞吴克雄胡军谢静荣张斌代静衡建梅
关键词:腰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的48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资料,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分析其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情况及肿瘤复发生存情况。结果48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7岁,浸润性导管癌41例(85.4%),组织学分级多为Ⅱ、Ⅲ级。27例(56.2%)首诊时有淋巴结转移,Ⅱ、Ⅲ期患者39例(833%)。获随访的46例患者均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43.5%(20/46)及52.2%(24/46),淋巴结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仅为38.5%(10/26)。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女性TNBC首诊时淋巴结转移率高,易发生远处转移,发病情况与中国其他民族相当,总生存率较汉族人群偏低,淋巴结阳性患者生存期较短。
胡军吴克雄朱海鹏高丽霞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
利伐沙班在恶性肿瘤预防性抗凝中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在恶性肿瘤患者预防性抗凝中的疗效。方法选择Khorana评分≥3分的血栓高危患者30例(高危组),Khorana评分1~2分的血栓中低危患者20例(中低危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凝血指标差异。高危组给予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口服10mg/d),并比较该组用药前,用药4、24h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Ⅹa活性(Anti-Ⅹa)的差异,分析这些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高危组患者用药前较中低危组PT、INR、D-dimer、FDP明显升高(P<0.05),APTT、FIB、TT、AT、Anti-Ⅹ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预防性抗凝4h后PT、INR、APTT、Anti-Ⅹa均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24h与用药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肿瘤血栓高危患者应进行预防性抗凝,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可抑制外源性、内源性两大凝血途径,从而降低血栓风险;不同个体间采用相同剂量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效果差异较大,建议采取个体化预防抗凝方案。
菅辉玲宋永顺王俊巧高丽霞张益枝胡军
关键词:恶性肿瘤利伐沙班凝血功能
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2-04/2014-12克拉玛依市社区居民患恶性肿瘤患者并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同时接受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血糖管理的3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其化疗前、化疗过程中、化疗后发生糖尿病状况,依据患者糖尿病状况分为A组(n=68)和B组(n=232),并对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A组6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并发恶性肿瘤后,患者血糖指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上升幅度大概在20%-150%左右,在接受化疗过程中,血糖指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高,其增高幅度大概在20%-180%左右,而血糖控制,降糖药物的使用量有明显增加,每天胰岛素用量最高达100 U.整个化疗期间,A组中共4例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现象.B组共12例患者在化疗第3-10周时,血糖呈上升状况.两组化疗前后合并糖尿病疾病患者均随访2年时间,A组68例患者中共15例患者疾病减轻(22.06%)、53例患者为稳定状态(77.94%);B组化疗后合并糖尿病的12例患者中共4例患者为减轻(33.33%),3例为稳定状态(25.00%),5例为糖耐量恢复正常(41.67%).结论:糖尿病和恶性肿瘤两者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糖尿病可加大恶性肿瘤发生可能性,恶性肿瘤在化疗过程中,也有可能引发糖尿病,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吴胜利潘巧云吴克雄谢爱霞高丽霞朱玉婧赵越
关键词:肿瘤糖尿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