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于祥
- 作品数:37 被引量:58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构造成因矿物学及其研究意义
- 1993年
- 通过矿物研究构造乃是矿物学的新课题之一。随着构造地球化学的提出和发展,显微、超显微技术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广泛应用,构造成因矿物学提出的主客观条件当然也日趋成熟。 1、构造成因矿物学的科学依据:大量研究表明,在许多矿物(尤其是主造岩矿物)中含有丰富多彩的构造信息。如随着温度和应变率的降低,石英的位错滑移从底面(a)转变为柱面(c)方向;在10.7~15.4GPa压力下,晶质的Ca(OH)2(羟钙石)转化为玻璃质,松压过程中(3.6~5.1GPa)玻璃质转化为晶质;上地幔的剪切软化作用产生镁橄榄石的变型体——
- 陶于祥颜文
- 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及其与岩溶作用的关系──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被引量:19
- 1998年
- 岩溶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溶土壤是有机碳的巨大储库;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次之,稳结态最少;土壤表层,鞍部、坡地土壤有机碳较活跃(较多松结态),为岩溶作用CO2的丰富来源。有机碳可氧化性分级分析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中易氧化态占60-85%,A层土壤较B层更易被氧化;土壤来源CO2是岩溶驱动CO2的潜在动力。从鞍部-坡地-洼地,B层土壤有机磷可氧化性由弱到强递增。野外监测表明:在干、晴气候下,岩溶土壤CO2含量高且CO2释放速率大,岩溶作用欠发育;在湿雨气候下.岩溶土壤CO2含量及CO2释放速率急剧降低,岩溶作用发育;雨后转晴.岩溶土壤CO2含量及CO2释放速率逐渐增高,岩溶作用减弱。
- 陶于祥潘根兴孙玉华滕永忠韩富顺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CO2岩溶作用
- 岩溶系统土壤吸释CO_2作用及其环境意义──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被引量:11
- 1998年
- 野外监测土壤CO2释放结果表明:土壤CO2释放量晴天高于雨天;洼地、垭口土壤CO2释放量高于坡地土壤CO2释放量;试验场土壤CO2年释放量在1057.8t(1.763kgm-2),与552.6t(0,921kgm-2)之间,估算值为810.0t(1.35kgm-2)。野外溶蚀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场岩上作用过程年吸收CO2量为13.08t;岩溶系统年吸收CO2量为61.73t。土壤是温室气体(CO2)的重要贡献者,岩、土、水系统是环境变化的缓冲系统,植树造林(石山改造)是改善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决定性举措。
- 陶于祥潘根兴刘德辉孙玉华
- 关键词:岩溶系统土壤二氧化碳环境效应
- 福建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局及演化浅析被引量:6
- 1997年
- 据变质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成果分析,福建省存在太古代—晚元古代的古老变质基底,此间深大断裂均有活动并控制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局和演化。本区在早元古代形成华夏古陆雏型,中元古代构造活动相对和缓,晚元古代该古陆大规模增生。
- 陶于祥
- 关键词:前寒武纪基底构造
- 开展系统旅游地资源调查研究对构筑江苏省大旅游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 分析了既是经济大省又是旅游大省的江苏省旅游业的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不足与隐患,以及它们对旅游业的危害,提出当务之急是必须开展全省范围内的旅游地学资源大调查,以科学理论与手段,找出问题的症结及其处理对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远景...
- 邢光福沈加林杨祝良陶于祥陶奎元
- 关键词:旅游地学资源
- 地质流体与构造运动被引量:17
- 1994年
- 运用大量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地质流体与岩石应变、微观裂隙开合,宏观(中等规模)褶皱、断裂的相互关系。并指出今后尚须加强中型构造运动过程中流体动力学基础理论、差异应力作用下水岩地球化学及其模拟实验、流体与灾害构造(泥石流、滑坡等)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 陶于祥谢鸿森
- 关键词:地质流体
- 浙江湖州及邻区地貌与环境地质问题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浙江湖州及邻区地貌总体特征是以平原为主 ,丘陵次之。本文在讨论了影响区域地貌发育因素的基础上 ,对平原区和丘陵区的次级地貌单元进行了划分并作了总结。详细分析了区内不同地貌单元下存在的原生和受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出现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 ,指出原生地质 -地貌条件下区域环境地质问题 (如地壳稳定性、软土地基、地下水水质、土壤渍害、水土流失等 ) ,大多对人类社会影响不大或者已经有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但是 ,受人类经济活动影响 ,人为的或人工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则越来越严重 ,如平原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的地面沉降 ,丘陵区由于开采石矿引起的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岩溶塌陷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 姜月华郑善喜张德宝袁旭音王润华王爱华兰善先陶于祥沈辉黎强
- 关键词: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地貌
- 桂林丫吉村表层带岩溶土壤系统中δ^(13)C值的变异被引量:11
- 2001年
-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坡地岩溶土壤系统为对象,定位采集和测定分析了该系统中空气、植物体、土壤和水等系列样品的δ13C值.结果表明,岩溶土壤系统中δ13C值不仅存在土壤固相有机碳、土壤空气CO2和土壤水重碳酸盐等库间的广泛差异,而且有明显的深度变化和季节变化,7月的地面空气、土壤空气和土壤水的δ13C值比4月轻1‰~4‰(PDB);系统中水、气相活跃迁移碳组分的δ13C值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CO2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 潘根兴陶于祥孙玉华何师意曹建华
- 关键词:土壤碳
- 太湖北部底泥中氮、磷的空间变化和环境意义被引量:67
- 2002年
- 以太湖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形态N、P的含量,揭示太湖北部底泥N、P的区域和垂向变化特征,探讨了主要营养元素的环境意义。太湖北部底泥N、P的高值区分布在五里湖、梅梁湾北部和竺山湖北部,有效氮的分布与总氮的分布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磷与无机磷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N、P的含量还与粘土矿物的含量成正比。柱状样的N、P垂直变化显示,数千年人类的活动并未明显影响底泥中N、P的含量,而在近代则明显增加。底泥中大量的N、P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其次是农田肥料和围网养殖。
- 袁旭音陈骏陶于祥季峻峰许乃政
- 关键词:底泥氮磷环境意义太湖
- 开展系统旅游地学资源调查研究对构筑江苏省大旅游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 1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兴起并得到迅猛发展的新兴产业,被称为世界性的"朝阳工业"和"无烟工业"。当前,旅游所涉及的人群、领域和地区日益扩大,如近年来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已成为热点。我国1999年的旅游...
- 邢光福沈加林杨祝良陶于祥陶奎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