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超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篇旋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内置
  • 1篇强化传热
  • 1篇热管
  • 1篇流道
  • 1篇静态混合器
  • 1篇换热
  • 1篇换热管
  • 1篇Y形
  • 1篇传热
  • 1篇传热研究
  • 1篇值模拟

机构

  • 2篇沈阳化工大学

作者

  • 2篇陈超
  • 2篇王宗勇
  • 1篇陈江

传媒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内置Y形螺旋元件换热管的强化传热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换热设备传热效率低等问题,研究开发出一种Y形截面传热强化螺旋元件,该元件由三个沿圆周均布的螺旋叶片及连接固定叶片的中心圆柱组成。提出了Y形螺旋元件四种强化传热机理:轴向流速增大效应强化、螺旋流速增大效应强化、二次流速增大效应强化及热边界层减薄效应强化。通过对这些强化机理的理论分析,建立了湍流工况下强化传热的努赛尔准数预测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当螺旋叶片扭率较小时,螺旋流速增大效应和热边界层减薄效应是传热强化的主要控制机制;当螺旋叶片扭率较大时,轴向流速增大效应成为强化传热的主要控制机制;强化传热机理的理论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且变化发展趋势相同。
王宗勇陈超陈江
关键词:强化传热旋流
多流道螺旋静态混合器混合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采用多相流混合模型对层流状态下两种物性接近的流体在多流道螺旋静态混合器内的混合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道数增多提高了流体混合速度,缩短了达到相同混合效果所需要的混合元件长度,但同时也增大了系统能量消耗。在混合元件长度要求较长的情况下,从能量消耗角度应优先选用两通道螺旋静态混合器,而受到设备空间限制等原因混合元件长度需要较短时,应优先选用四通道螺旋静态混合器。
王宗勇陈超
关键词:静态混合器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