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绪君 作品数:8 被引量:54 H指数:2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内收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内收型股骨颈骨折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疗效。方法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内收型股骨颈骨折16例,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本组14例获骨性愈合,愈合率为87.5%;2例骨折未愈合,后行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Harris评分:优12例,良2例,差2例。结论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内收型股骨颈骨折固定牢固,螺钉应力分散,可有效地防止螺钉逆转、滑动和退出。 王军 董有海 姜海莹 陈绪君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内收型 锁定钢板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014年 椎体成形术(VP)即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或其他骨材料,以达到止痛和增加病椎力学强度等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后[1],目前已成为广泛应用于治疗椎体各种良恶性病变的脊柱微创技术.本研究开展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以评价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董有海 何益群 陈绪君 杨文成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疗效观察 椎体血管瘤 良恶性病变 微创技术 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构建人工椎板的实验研究 董有海 陈绪君 洪洋 王明海 钱光 本实验提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后分别定植于β-磷酸三钙和胶原蛋白海绵上,构建组织工程骨,再将其植入全椎板切除减压动物模型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后取材检验该节段椎管的形态及管径、人工椎板的生成与支架...关键词: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人工椎板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预防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中的进展 被引量:2 2015年 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人数不断增长。根据假体使用情况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有20万[1]。全膝/髋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or hip replacement,TKR/THR)后患者面临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高风险。 李林立 陈绪君 董有海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手术 抗凝药物 骨科大手术 依诺肝素 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构建人工椎板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构建人工椎板。 方法:抽取2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骨髓血,利用离心贴壁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行扩增、传代。将传代所得细... 陈绪君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支架 人工椎板 原发小肠恶性间质瘤全身多器官转移1例 2011年 患者男,37岁。因间断性腹痛(脐周为主)1个月于2010年4月20日入院。体查:脐周压痛,脐周可触及肿块,可推动,大小及边界触摸不清;左侧锁骨上和右侧腋窝分别触及肿大淋巴结1枚,分别为3 cm×4 cm和2 cm×2 cm大小,质硬,移动度差,无压痛、红肿和破溃。腹部立位平片和全消化道碘水造影显示不完全小肠梗阻,右下肺占位。 杨文成 陈绪君关键词:小肠肿瘤 间质瘤 肿瘤转移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资料完整的10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X线及临床效果随访,采用Friedman - Vyman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股骨颈骨折于术后2.5 ~4个月骨折愈合,平均3个月;股骨干骨折于术后4~9个月愈合,平均6个月.采用Friedman - Vyman系统评价结果:优0例,良8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80%,未见股骨头坏死或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 结论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可选方案且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董有海 杨文成 钱光 王军 陈绪君 何益群关键词: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兔椎管成形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利用胶原蛋白海绵组织工程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观察其植入动物体内后人工椎板的生成情况。方法抽取2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骨髓血,通过离心贴壁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培养扩增后行成骨诱导,并将诱导所得成骨细胞定植于胶原蛋白海绵上,构建组织工程骨。取3—4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胶原蛋白海绵组(B组)和胶原蛋白海绵组织工程骨组(C组),每组16只,构建全椎板切除减压动物模型。结果CT检测发现胶原蛋白海绵组织工程骨组于术后4周即有明显新骨生成,至第8周新生椎板与正常骨组织显影类似,而其余两组均无新生骨生成。组织学检测发现术后第2周手术区局部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第4周可见空白对照组已有部分纤维组织长入椎管,B组和C组均无纤维组织进入椎管,且后者已有新生骨组织生成。结论利用胶原蛋白海绵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应用于全椎板切除减压动物模型中可成功构建人工椎板,从而及时有效的恢复了椎管的解剖结构。 陈绪君 董有海 王明海 洪洋关键词:胶原 假体和植入物 生物医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