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相龙

作品数:35 被引量:19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历史地理
  • 5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遗址
  • 13篇同位素
  • 12篇稳定同位素
  • 9篇考古
  • 8篇饲养
  • 8篇同位素分析
  • 7篇稳定同位素分...
  • 6篇出土
  • 5篇饲养方式
  • 5篇家畜
  • 5篇
  • 4篇遗址出土
  • 4篇碳氮
  • 4篇家畜饲养
  • 4篇
  • 3篇动物考古
  • 3篇新石器
  • 3篇新石器时代
  • 3篇石器
  • 3篇石器时代

机构

  • 33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首都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西北大学
  • 2篇安阳师范学院
  • 2篇新疆文物考古...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西蒙菲莎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作者

  • 35篇陈相龙
  • 7篇袁靖
  • 5篇赵欣
  • 4篇李志鹏
  • 4篇胡耀武
  • 4篇尤悦
  • 4篇王昌燧
  • 3篇王明辉
  • 3篇吕鹏
  • 2篇李悦
  • 2篇张雅军
  • 2篇吴妍
  • 1篇赵海涛
  • 1篇凌雪
  • 1篇任萌
  • 1篇王建新
  • 1篇王鹏
  • 1篇罗运兵
  • 1篇唐自华
  • 1篇杨梦菲

传媒

  • 8篇南方文物
  • 5篇考古
  • 5篇第四纪研究
  • 3篇考古与文物
  • 2篇人类学学报
  • 2篇华夏考古
  • 2篇西域研究
  • 1篇新华月报
  • 1篇中原文物
  • 1篇江汉考古
  • 1篇农业考古
  • 1篇质谱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渔猎采集到食物生产:大连广鹿岛小珠山遗址动物驯养的稳定同位素记录被引量:7
2017年
本文通过对小珠山遗址动物遗存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小珠山遗址第二期开始,海洋性食物对于遗址狗的饲养具有非常重要的贡献,而从小珠山遗址第三期开始部分狗的食物中已经有了大量的粟作农业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碳同位素可以看出,小珠山遗址第三期开始,部分猪的食物中明显包含少量的C4类食物。鉴于从小珠山遗址第三期开始猪骨的数量比例大幅度增加、同时三期又出现了用粟类食物喂养的狗,我们保守的认为小珠山遗址第三期时期广鹿岛已经出现了家猪。结合猪和狗的食物结构,我们认为至少从小珠山遗址第三期开始,粟作农业生产就开始对小珠山遗址的家畜饲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陈相龙吕鹏金英熙贾笑冰赵欣袁靖
宁夏隆德县沙塘北塬遗址出土家养黄牛的DNA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运用古DNA技术对宁夏隆德县沙塘北塬遗址2016年发掘出土的家养黄牛骨骼样本进行遗传学分析。共获得8例古代家养黄牛的DNA样本,选择套叠引物对线粒体DNA控制区(285bp)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这8例个体都属于家养普通牛(Bos taurus),共检测出5个不同的单倍型,归属于2个不同的单倍型类群T3和T4,以T3为主占87.5%,T4次之占12.5%。与其他中国古代家养黄牛的DNA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沙塘北塬遗址古代家养黄牛与中国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家养黄牛的母系亲缘关系非常接近。本文为了解和认识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中国境内的早期家养黄牛的遗传特征提供了新的证据。
赵欣东晓玲刘铭张桦侯富任杨剑王晓阳陈相龙张雅军杨东亚
关键词:古DNA线粒体DNA
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早期金属时代的生业经济与区域互动:来自故如甲木与曲踏的证据
2023年
对故如甲木与曲踏两处墓地人与动物骨骼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并据此重建两地早期金属时代的生业经济。两地主要以牦牛、羊等畜产品为生计,青稞等谷物所占比例较低。经济结构的不足使该地区人群更易于与周邻接触,而外来的物品、技术等的传入推动了本地社会的发展。
陈相龙张雅军仝涛张旭王明辉李林辉赤列次仁
关键词:文化互动
碳、氮稳定同位素所见新疆喀拉苏墓地的葬马习俗被引量:8
2017年
本文通过对新疆哈巴河县喀拉苏墓地出土人与动物骨骼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检测,分析了喀拉苏先民的生业经济状况,并在复原家马饲养方式基础上结合性别、年龄及其病理现象等研究结果,集中讨论了早期铁器时代墓葬M15殉马牺牲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作者认为:喀拉苏先民是以草原畜牧经济为主要生计的人群,其食物以羊等畜产品为主,同时也消费了一些粟类谷物。在动物饲养方面,羊以放养为主,而苜蓿则可能已经被喀拉苏墓地先民用于马的饲养。与其他墓葬相比,M15殉马牺牲的食物来源更为多元化,这种现象所反映的埋葬习俗和文化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陈相龙于建军尤悦
关键词:碳氮同位素分析
早期铁器时代游牧人群用马策略初探——以新疆喀拉苏墓地M15随葬马匹的动物考古学研究为例被引量:8
2017年
本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喀拉苏墓地M15随葬马匹进行研究,利用动物考古学的方法复原马的年龄、性别,对不同部位的骨骼的表面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据此探讨古代人类选择随葬马匹的策略,探寻古代人类骑乘马匹的行为,结合殉马方式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结果探讨古代阿尔泰山南北地区的文化交流,为研究早期铁器时代游牧人群的用马策略提供重要材料。
尤悦于建军陈相龙李悦
关键词:早期铁器时代动物考古学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四五)
2019年
本报告发表的碳十四年代数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碳十四实验室分别与北京大学碳十四实验室和兰州大学碳十四实验室在2018~2019年合作完成,共涉及4个考古遗址出土的27个样品的碳十四年代数据。为方便应用做如下几点说明:1.碳十四年代半衰期按5568年计算;2.校正年代所用程序为0xCal432版本;3.所给年代误差范围为±16和±26,相应年代范围的概率分布为68.2%和95.4%;4.由于树轮年代校正曲线各区段形状不同,校正后年代范围可能形成几组,合计概率分别为68.2%和95.4%;5.校正均按单一样品方式处理;6.数据均作碳十三(δ13C)校正。
陈相龙高晓峰黄晔潘岩丁杏芳蒙清平王宗礼何建华
关键词:碳十四半衰期考古遗址
青龙泉遗址随葬猪牲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本文对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石家河文化M148中12例随葬猪骨及其它单位出土的家猪、狗、鹿、虎、熊、水牛等动物骨骼17例进行进行了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随葬用猪的食谱特征,以深入探讨猪牲的饲养策略以及其主要来源。与其它动物相比,随葬猪群的13C和15N值分布范围非常广泛(-19.9^-8.1‰,3.6~8‰)。根据其13C和15N值,随葬猪群可分为三类:1.野猪,具有最低的13C和15N值;2.家猪,具有较高的13C和15N值;3.家猪,具有最高的13C值和较高的15N值。由此可以看出,随葬用家猪应来自生业模式和饮食习惯各不相同的家庭单位对M148墓葬主人的供奉,这可能反映了石家河文化时期汉水流域社会资源的集中化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化。
陈相龙罗运兵胡耀武朱俊英王昌燧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饲养策略
陕北榆林王阳畔遗址的植硅体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榆林地处农牧交错带,是研究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的理想地区。本文基于植硅体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王阳畔遗址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过渡阶段的农业生产情况及农业对环境的适应等。遗址剖面及灰坑样品的植硅体分析表明:仰韶晚期,粟和黍是先民的主要粮食作物,而黍较粟始终保持着种植优势;龙山早期,粟作农业逐渐衰落。植硅体组合图谱显示,先民在此遗址活动期间,气候是略偏凉偏干的,整体上较为稳定,呈现出干凉化的趋势。综合来看,农业活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环境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该遗址榆科植硅体的大量发现,不仅补充了史前植物利用史,同时也对丰富植硅体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
夏秀敏孙周勇杨利平康宁武陈相龙王昌燧吴妍
关键词:植硅体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出土双峰驼的动物考古学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研究新疆石人子沟遗址墓葬随葬坑、高台和石围居址等早期铁器时代遗迹出土的骆驼骨骼,确认随葬骆驼为双峰驼,测量骆驼牙齿及各部位骨骼、判断随葬骆驼的死亡年龄、观察骨骼表面切砍痕迹和病理现象,并利用^(14)C测年、碳氮稳定同位素和古DNA分析的方法,确定骆驼的年代、食性和种属。最后综合形体测量、病理现象、数量比例、考古现象、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古DNA分析结果,判断双峰驼是家养动物,还探讨了古代人类开发利用家养骆驼的方式。这样全方位地对考古遗址出土的骆驼骨骼进行研究,在中国骆驼研究史上尚属首次。
尤悦王建新赵欣凌雪陈相龙马健任萌袁靖
关键词:双峰驼动物考古学
距今4000年前后黄河中上游地区生业经济的分化
4000BP前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业经济开始发生分化:以黍和粟的种植与家猪饲养为主要内容的粟作农业仍是中原地区生计方式的主体,而以畜养牛和羊为主要特点的草原畜牧经济却在甘青地区逐渐发展起来。不同的生业方式势必导致资源开...
陈相龙
关键词:家畜饲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