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
- 作品数:17 被引量:93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天津地区盐分与氮素对芦苇生长初期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为了解天津湿地芦苇对地表水体咸化和氮负荷的响应机制,探究盐与氮对芦苇生长初期的影响,在室内土培条件下,模拟天津地表水中盐和氮的含量定期对芦苇进行灌溉,设计3个盐处理(NaCl质量分数分别为0.00%、0.16%和0.66%)和3个氮素处理(NH4NO3浓度分别为0、0.23和0.46 mmol/L),测量不同盐与氮作用下芦苇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根冠比、高度、分蘖数和根长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盐度增加,芦苇的高度、地上部生物量、分蘖数显著降低,然而地下生物量和根长没有显著变化,根冠比随着盐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2)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氮浓度灌溉水没有对芦苇的高度、地上、地下生物量、根长及根冠比产生显著影响;(3)盐和氮的交互作用对芦苇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均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说明天津地表水中的盐分是抑制芦苇生长的主要因素,氮素水平相对较低,不会对该地区芦苇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
- 杨丽萍陈清马成仓王中良
- 关键词:芦苇盐度根冠比
- 天津滨海湿地土壤盐分空间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天津滨海的天然湿地主要起源于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海陆变迁,后来的海陆交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使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为研究湿地土壤盐分自潮间带向内陆演进的演变规律,依据距海距离,选取潮间带(0 km)、北大港(24 km)、七里海(38 km)和大黄堡(70 km)4个典型滨海湿地,对其土壤盐分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自潮间带向内陆呈显著指数递减趋势,并表现出表层(0~5 cm)聚集特征.(2)除(HCO3-+CO32-)外,离子含量与距海距离之间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潮间带、七里海和大黄堡湿地的土壤阳离子均以Na+为主,而北大港湿地以Na+和Ca2+组成占绝对优势.从潮间带到内陆温地,土壤中阴离子从以Cl-为主过渡到以Cl-、SO42-和HCO3-+CO32-为主.(3)除大黄堡湿地,各湿地含盐量均与Cl-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42-从潮间带湿地到内陆湿地由不相关过渡到极显著正相关,HCO3-+CO32-与含盐量仅在北大港湿地呈极显著正相关.(4)潮间带湿地土壤表层 (0~5 cm)和中间层(20~50 cm)为弱碱化土,次表层(5~20 cm)和深层(50~100 cm)为中度碱化;北大港和大黄堡湿地整个1 m土层均为弱碱化;七里海湿地为中度碱化.
- 冯小平王义东陈清郭长城王中良
- 关键词:滨海湿地盐渍化
- 天津北大港沼泽湿地土壤团聚体碳组分对长期开垦的响应
- 2019年
- 为研究滨海湿地消亡与退化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变化情况,选取天津北大港盐渍化芦苇沼泽湿地和对应长期开垦的农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的土壤,利用湿筛法得到大团聚体(>2.000 mm)、中团聚体(0.250~2.000 mm)、微团聚体(0.053~0.250 mm)和矿质颗粒组分(<0.053 mm)共4个土壤团聚体粒级组分,并利用元素分析仪对其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湿地开垦后,表层土壤大团聚体比例显著下降了82%,微团聚体和矿质颗粒组分比例分别显著增加了181%和57%,亚表层土壤中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比例分别显著增加了40%和113%,矿质颗粒组分比例显著下降了61%.②开垦后,除了亚表层土壤的矿质颗粒组分外,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均显著降低(-35%~206%),其中,中团聚体SOC含量对开垦响应最敏感.③开垦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碳(soilinorganiccarbon,SIC)的含量,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增幅分别为25%和137%,可见无机碳多富集在下层土壤中;但大团聚体组分的无机碳含量下降,占比下降了41%.④湿地开垦后,表层全土及各组分总碳(total carbon,TC)含量均显著降低了26%~50%,亚表层全土TC含量增加了16%,其中矿质颗粒组分TC含量的增加(65%)弥补了大团聚体和中团聚体TC的减少.综上,长期开垦改变了湿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和土壤结构,显著降低了有机碳和表层土壤的总碳含量,从而削弱了滨海湿地的碳汇和肥力等重要功能;但开垦增加了无机碳含量(68%),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碳库的流失,因此今后在滨海盐渍化湿地地区应进一步关注无机碳的动态变化.
- 史妍朱源山郭长城尚云涛陈清薛冬梅李军王义东王中良
- 关键词:有机碳含量土壤团聚体沼泽湿地盐碱化
- 津冀3个盐渍化沼泽湿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8
- 2019年
- 为了研究盐渍化沼泽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区域分布特征对湿地土壤碳循环的影响,选取津冀地区3个咸化沼泽湿地(北大港、七里海和白洋淀)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样品,基于湿筛法得到4个不同粒级的土壤团聚体,通过酸化法去除无机碳后,对其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北大港湿地土壤表层总SOC含量显著高于七里海和白洋淀,七里海湿地亚表层总SOC含量显著高于白洋淀,但与北大港湿地无显著差异;②北大港、七里海和白洋淀湿地表层均以粒径> 0.250 mm的大团聚体为主;七里海湿地亚表层以粒径> 0.250 mm的大团聚体为主,而北大港湿地和白洋淀湿地亚表层则以粒径为0.250~2.000 mm的中间团聚体、粒径为0.053~0.250 mm的微团聚体和矿质颗粒组分为主;③北大港湿地表层土壤各粒级团聚体和矿质颗粒SOC含量显著高于七里海和白洋淀;在亚表层土壤中,北大港湿地大团聚体(> 0.250 mm)的SOC含量显著高于七里海和白洋淀大团聚体SOC的含量,而七里海微团聚体(0.053~0.250 mm)和矿质颗粒组分的SOC含量显著高于北大港和白洋淀湿地的.④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与湿地植物生物量(地上、根)呈负相关关系,但与土壤盐度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该区盐渍化梯度尽管抑制了植物生长,但增加了有机碳含量,这可能是因为该盐度梯度抑制了微生物对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从而有利于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累积,说明盐渍化影响津冀地区咸化湿地土壤有机碳库分异的过程机理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李媛媛朱源山郭长城郭长城陈清陈清薛冬梅李军王义东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沼泽湿地盐渍化
- 草原生态系统影响草本-灌木竞争的主要因素
- 2024年
- 当前受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影响,草原灌丛化现象频发,植被由草本向灌木的演替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找到控制草本-灌木竞争和演替的主要因素,可以为深入理解草原灌丛化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本文从降水、温度、养分、放牧-围封以及火烧5个方面综述了影响草本-灌木竞争的主要因素。在干旱的草原生态系统,生长季降水量增加能够提高草本植物的竞争力,生长季降水量减少有利于灌木的生长;非生长季降水量增加、降水强度增加、频率降低会促进灌木扩张。在相对湿润的草原生态系统,氮、磷养分可能是草本-灌木竞争的重要影响因子。在极地和高寒地区,温度升高会促进灌木扩张,但是长期变暖导致的干旱胁迫可能会降低温度增加对灌木的正面影响;在温带草原,温度变化对草本-灌木竞争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过度放牧是抑制草本植物生长的主要人为因素,围封5~10年后草本植物的优势地位提高,而围封年限过长或者非退化草地围封将导致草原再次向灌木化发展。重度、高频的火烧可导致灌木的生物量减少,促进草本植物的生长;轻度、低频的火烧会使草本植物的生物量减少,有利于灌木扩张。各研究区域由于环境背景的差异,影响草本-灌木竞争的主要限制因素不同,未来需要加强多因子交互耦合试验,深入研究不同环境下草本-灌木竞争的主要影响因素。
- 冯星星陈清
- 关键词:降水变化
- 放牧和围封对内蒙古羊草草原土壤团聚体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1年
- 为了解放牧和围封及其交互作用对内蒙古羊草草原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不同放牧强度下围封10 a的羊草草原为实验平台,设计2个放牧处理(中度放牧和过度放牧)和2个围封处理(不围封和围封),测定放牧、围封及其交互作用下土壤团聚体的粒级分布、稳定性指标、有机碳和总氮含量.结果表明:①与中度放牧样地相比,过度放牧样地中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减少,微团聚体的含量增加,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减少,土壤的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显著降低;②围封使中度放牧样地的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团聚体的MWD和GMD显著增大,对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③围封使过度放牧样地的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对大团聚体的含量和MWD、GMD、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④放牧强度和围封对草原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具有明显交互作用.
- 贾丽英陈清张洛梓裴雯
- 关键词:放牧围封羊草草原土壤团聚体理化性质
- 天津七里海湿地水体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被引量:10
- 2016年
- 为了研究天津七里海湿地水体及其周边水体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2015年8月10~12日和12月5~7日采集了湿地内的沼泽水、潮白新河水、永定新河水和周边地下水水样,分析水样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8月采样日还是在12月采样日,沼泽水的电导率都比附近的河水高;河水和沼泽水的水化学类型为Na-Cl,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为Na-HCO_3。天津七里海湿地的沼泽水和河水的水化学组成主要受控于蒸发结晶作用和人类活动,而地下水中的离子含量与岩石风化有关。8月采样日和12月采样日,沼泽水和河水的同位素组成富集,存在明显的变化;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贫化,年内变化小。潮白新河附近的沼泽水同位素组成与河水接近。沼泽水在8月采样日受到强烈的蒸发作用,其过量氘值小于12月采样日。潮白新河上的水闸对河水的同位素和水化学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湿地水质。此外,在高含盐量的土壤环境下,七里海湿地的沼泽水中Na^+和Cl^-含量增加,可能导致水体盐分积累。
- 张兵陈清王中良宋献方
- 关键词:水化学河水七里海湿地
- 土壤水分及其垂直分布对内蒙古草原冰草和冷蒿竞争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内蒙古退化冷蒿草原围封恢复演替3—4年,植物群落更替出现半灌木冷蒿(Artemisia frigida)向禾草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群落突然转变的现象,这对内蒙古草原植被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关于冰草-冷蒿演替和竞争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水分作为草原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气候干旱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发生明显变化。由于冰草和冷蒿的根系分布深浅不同,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能会影响冰草-冷蒿的竞争。为探讨土壤水分及其垂直分布对冰草和冷蒿竞争的影响,本盆栽试验设置冰草、冷蒿单种以及混种处理,并进行不同土壤深度(0—30cm,30—60cm)的水分处理(上干下湿、上湿下干、上干下干),结果表明:(1)与冷蒿相比,冰草受土壤水分变化影响显著,相对于上干下干处理,冰草在湿润(上干下湿或者上湿下干)处理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而冷蒿没有显著变化;(2)上干下湿和上湿下干处理间,冰草、冷蒿的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和根长差异均不显著;(3)不同水分处理,冰草和冷蒿的根系均可分布在30—60cm土壤中,且土壤30—60cm层冰草单种的根生物量和根长显著高于冷蒿单种;(4)相对竞争强度和竞争攻击力系数表明:湿润处理冰草的竞争力大于冷蒿;上干下干处理冷蒿的竞争力大于冰草。土壤水分变化引起冰草、冷蒿的明显竞争,上湿下干与上干下湿处理间冰草与冷蒿竞争力差异不显著。由于冰草和冷蒿均为多年生物种,冰草-冷蒿的竞争实验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反复地验证。
- 孔茹洁卫洁陈清赵英冯星星
- 关键词:冰草冷蒿水分
- 非生长季降水对内蒙古草原生产力和物种组成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为了探究非生长季降水对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选取内蒙古羊草草原不同放牧管理历史下的2块样地(中度和过度放牧样地),测定丰雪年份和一般年份的主要植物物种组成、地上部净初级生产力以及降水利用效率,分析内蒙古羊草草原生产力与降水量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生长季降水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地上部净初级生产力和降水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冷蒿、冰草和大针茅等深根植物的生长;中度和过度放牧历史样地的生产力和降水利用效率对非生长季节降水量增加的响应基本一致.
- 张洛梓梁彪陈清陈清林杉
- 关键词:放牧强度草原生产力降水利用效率
- 天津沼泽湿地芦苇叶片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15年
- 天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目前天津地区水体咸化、氮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显著影响了芦苇湿地的植物生理生态过程。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能够记录与植物生长过程相关联的环境变化信息,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生理生态适应特性。该研究调查了天津七里海、北大港和大黄堡湿地芦苇叶片的δ13C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该地区叶片δ13C值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天津芦苇湿地植物叶片δ13C的变化范围在–26.3‰––23.6‰之间,平均值为–25.8‰;2)芦苇叶片δ13C与底泥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底泥有效氮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底泥盐度和磷含量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水分条件和底泥氮营养状况是影响叶片的δ13C值变化的主要因素;3)淹水条件下,芦苇叶片δ13C与叶片质量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8月份七里海湿地干涸打破了此相关关系。当前环境压力下,天津沼泽湿地干涸极大地改变了芦苇的氮、水平衡和植物对水、氮资源的利用策略,而湿地干涸对该过程的影响要高于盐度和氮负荷增加。
- 陈清王义东郭长城王中良
- 关键词:盐度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