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 作品数:46 被引量:193 H指数:8 供职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历史地理 经济管理 政治法律 更多>>
党小组建在专业上的学习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探析——以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2015级研究生党支部为例 2016年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支部建设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文章提出党小组建在专业上的学习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思路,并以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5级研究生党支部为例,阐述党小组的具体工作实践。实践证明,该党支部建设思路有助于形成"以党建带动学术,以学术促进党建"的双赢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淳 朱婵关键词:党小组 学习型党支部 高校基层研究生会工作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生会作为一种学生自治组织,在研究生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立足H大学的十八个基层研究生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深度访谈,收集高校基层研究生会的工作现状第一手资料,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促进高校基层研究生会的良性发展。 陈淳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想象与实践:批判地理学视角 2024年 “家”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儿童与家这一关键地方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以广州市番禺区QX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分析165位流动儿童以“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结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照片引谈的混合研究方法,从批判地理学视角讨论流动儿童对于“家”在不同尺度的想象。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动儿童绘画作品中“家”的要素由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文化要素构成,既是流动儿童生活经验的表达,也体现了其对“家”的想象与期望,“家”的物质层面与情感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②基于流动的生活实践,流动儿童对“家”的想象具有多尺度特征,“家”与住所、社区乃至更广泛的空间关联密切,其中社区是流动儿童与地方建立积极情感链接的重要空间;③“家远在故乡”是流动儿童的共同认知,“家”总是指向户籍所在地,体现了流动儿童日常生活空间与“家”的地方归属之间的错位。研究尝试为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移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案例借鉴,并对城市管理者创设更有利于流动儿童融入的友好环境提供依据。 陈淳 杨盼 蔡晓梅关键词:流动儿童 生态安全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路径研究——以“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为例 2024年 解读了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教育的内涵,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的角度说明生态安全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并以“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为例,阐述生态安全教育融入高中地理的教学路径,旨在为广大地理教育者提供育人参考。 梁德乐 陈淳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态脆弱区 城镇化背景下广州流动儿童对“家”空间的建构 被引量:22 2018年 随迁流动儿童是当下中国流动人口重要且长期被学术界忽视的部分。城乡的空间跨越和生境差异对儿童关于"家"的理解产生深远影响。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广州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绘图、写作、焦点小组讨论等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讨城市流动儿童在家的建构过程中的参与和主观感知。主要结论为:(1)随迁流动儿童经历着复杂的家庭分离和重组,这种动力机制在空间上体现出"家"空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流动性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家空间最重要的特性;(2)随迁流动儿童的"家"是城市的"家"和乡村的"家"叠加起来的意象。城市流动儿童摇摆在"城"与"乡"之间,其生长的经历中混杂着城市与乡村两种人地关系和生活经历。"城—乡"二元的混杂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理解"家"空间的重要路径;(3)流动儿童拥有构建"家"空间的能动性和策略。在"家"的构建过程中,流动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通过分担家庭责任等方式成为迁移的积极参与者,即使经历着与家庭成员的频繁分离,他们依然有自己的策略去维系"家"的存在,实现整个家庭在城乡迁移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研究结论丰富了国内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移民研究及儿童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并为认识和缓解当前流动儿童问题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和政策建议。 陈淳 袁振杰 朱竑关键词:流动儿童 城镇化 儿童地理学视角下的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被引量:6 2022年 文章通过梳理在WOS(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谷歌学术、中国知网(CNKI)等平台筛选出的较高引用率、方法比较规范、与留守儿童主题相关性强的国内外文献159篇,从理论层面总结了儿童地理学研究的新转向:关注儿童与空间的关系,强调儿童在空间使用中的主体性,重视不同情境下儿童地理体验的差异性。并梳理了跨国迁移背景下留守儿童的3个研究主题:从空间视角探讨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实践;从主体性出发探讨儿童在迁移链中的体验;在童年的差异性基础上讨论本土儿童的问题。同时从问题视角和积极视角分析了国内城乡迁移背景下留守儿童的研究主题,指出因现有研究范式中的经验主义和成人中心主义而存在的局限性。尝试勾勒出符合中国情境的留守儿童研究新范式,提出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空间,留守儿童的能动性、异质性和多样性是国内留守儿童研究亟需关注的内容。呼吁学者采用历时和动态的研究设计,充分展现儿童如何理解、体验和应对复杂的流动背景下的日常生活。 陈淳 肖润琦 谷小容 吴乐慰关键词:留守儿童 城乡迁移 中国情境 轨道交通对广州城市形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007年 城市形态由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部分构成,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物质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模及土地利用3个方面,分析认为轨道交通的发展使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城市规模扩大;沿线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得到良性的改变。轨道交通对广州城市非物质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文化形态方面,分析认为轨道交通创造了城市轨道交通文化;提高了城市运作效率;实现城市绿色交通。 陈淳 肖玲 张战锋关键词:轨道交通 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探索 被引量:1 2016年 把协同共建思想引入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不断优化研究生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创新研究生党支部管理模式,搭建实践活动创新平台,举办思行结合党支部活动,探索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的协同共建,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陈淳关键词:研究生党建 高校研究生“助管”工作的调查分析——以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助管”工作为例 被引量:3 2016年 "助管"工作是高校"三助"工作的重要一项,是提升研究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平台。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全面深入了解研究生"助管"工作的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推进高校"助管"工作的良性开展。 陈淳关键词:高校 利用MG动画制作生动有效的地理微课——以“台风知多少”为例 被引量:2 2019年 随着碎片化学习需求的出现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微课已成为一种热门的地理教学媒介。MG动画作为一种新型的动态图像表现形式,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文章探讨了MG动画型地理微课的概念、优点、注意事项,并以“台风知多少”为例,简述了利用MG动画制作地理微课的步骤,以辅助地理教师制作更生动有效的地理微课。 骆明妍 郭烁 陈淳关键词: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