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膀胱
  • 5篇膀胱炎
  • 4篇间质
  • 4篇间质性
  • 4篇间质性膀胱炎
  • 2篇治疗间质性膀...
  • 2篇输尿管
  • 2篇尿管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炎
  • 2篇腺炎
  • 2篇慢性前列腺
  • 2篇慢性前列腺炎
  • 2篇病因
  • 1篇永久性
  • 1篇永久性植入
  • 1篇永久性植入治...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治疗
  • 1篇致伤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陈松
  • 6篇杨勇
  • 6篇严秋哲
  • 5篇朱绪辉
  • 5篇杜鹏
  • 3篇潘东亮
  • 2篇李涛
  • 1篇闫勇
  • 1篇王飚

传媒

  • 3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慢性前列腺炎?—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诊断
目的:探讨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病因。 方法:自2005至2006年,收治疑似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例,平均病程(3.0±1.6)年,平均年龄(51.3± 14.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和膀胱涨满时疼痛。评...
杨勇严秋哲杜鹏陈松朱绪辉潘东亮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男性下尿路症状病因抗生素治疗膀胱炎膀胱癌
文献传递
阿米替林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 探讨阿米替林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间质性膀胱炎患者54例,病程19~72个月,平均(40.7±11.6)个月。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起始剂量25mg/次,每晚1次。1周后,若症状不缓解,可加量至50mg/次;再观察1周,若症状仍不缓解,则可加量至75mg/次;维持能够缓解症状的最小剂量,总疗程3个月。观察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容量、尿痛程度评分)和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用药3个月后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分别为(28.5±8.4)和(15.6±3.3)次;最大排尿容量明显增加,治疗前后分别为(108.7±62.2)和(171.0±53.9)ml;尿痛程度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分别为6.4±1.5和2.2±1.5,上述指标用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②患者用药3个月后问卷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分别为26.9±4.0和13.7±5.7及5.5±0.5和2.5±0.6;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45例在服药第1个月内有不同程度的困倦,43例1个月后自行缓解,2例由于困倦严重且不能缓解而停药。10例服药3个月后体质量增加(5.8±1.8)kg。11例有轻度便秘症状,可以耐受。9例有口干症状,可以耐受。3例出现重度排尿困难,停药后改为其他方法治疗。结论 阿米替林口服治疗能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耐受性及安全性好。
杜鹏朱绪辉陈松李涛严秋哲杨勇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阿米替林
输尿管上下段局部闭锁后分期重建成功一例被引量:2
2008年
患者女,29岁,2006年9月28日在当地医院行剖腹产手术,术后第4天出现下腹剧烈疼痛、高热及腹膜刺激征。超声发现左侧腹腔积液,穿刺出尿液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持续引流。静脉肾盂造影(IVP)示双侧肾盂饱满,左侧输尿管下段造影剂外溢。行左侧输尿管逆行插管失败后经腰行左侧肾输尿管探查术,见输尿管周围水肿严重,经输尿管上段放置引流管入肾盂。术后腹痛和腹部体征消失,拔除腹腔引流管。
潘东亮张录芳严秋哲陈松杨勇
关键词:输尿管下段输尿管逆行插管闭锁术后腹痛剖腹产手术腹膜刺激征
神经调节器永久性植入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四例报告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进行骶神经电刺激神经调节治疗的疗效。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病和肾病研究所(NIDDK)制定的标准诊断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者4例,并接受永久性神经调节器植入。结果4例经永久性神经调节器植入后,分别随访3-8个月,排尿日记24 h平均尿量由治疗前90-110(96.3±9.3)ml升至治疗后的192~212(201.0±9.2)ml,P<0.05),24 h排尿次数由治疗前的15-25(20.3±4.1)次降至7~12(9.8±2.2)次(P<0.05),夜尿次数由治疗前的8~11(9.8±1.5)次降至治疗后3-6 (4.3±1.3)次(P<0.05),排尿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7~10(8.8±1.5)分降至治疗后的1~4(1.8±1.5)分(P<0.01);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指数评分由治疗前的均为满分(36分)降至治疗后的8 -11(9.3±1.5)分(P<0.01)。膀胱疼痛和盆底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尿频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骶神经电刺激神经凋节治疗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杨勇严秋哲王飚闫勇杜鹏陈松朱绪辉
关键词:神经调节间质性膀胱炎
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病因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病因。方法疑似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例,年龄(51.3±14.3)岁,病程(3.0±1.6)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和膀胱充盈时疼痛。评估方法为尿及前列腺液常规和细菌学检查、细胞学检查、IVU等,临床常规评估均正常时,进一步行麻醉下水扩张和膀胱随机活检。结果11例患者中随机活检为慢性炎症者9例,其中1例麻醉下水扩张阴性;采用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性治疗即口服阿米替林及膀胱灌注RTX联合治疗(6例),单纯口服阿米替林治疗(1例),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1例)和骶神经电刺激神经调节治疗(1例);其24 h排尿次数、平均排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及问题指数、膀胱区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另2例患者麻醉下水扩张阴性,但膀胱随机活检显示为广泛原位癌,并行膀胱尿道全长切除及尿流改道术,术后患者膀胱疼痛症状消失。结论疑似慢性前列腺炎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男性下尿路症状应考虑间质性膀胱炎的可能性,也应警惕膀胱癌的存在。
杨勇严秋哲杜鹏陈松朱绪辉潘东亮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间质性膀胱炎膀胱肿瘤
肾脏及输尿管创伤
2006年
陈松
关键词:肾创伤肾脏输尿管年发病率致伤原因闭合性
膀胱灌注RTX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辣椒辣素类似物(resiniferatoxin,RTX)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6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行RTX一次性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容量、尿痛程度评分)和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患者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用药前vs用药后1W、1M和3M的每日排尿次数:28.41±10.77 vs 15.30±4.77、15.63±3.70和17.19±4.06),最大排尿容量增加[用药前vs用药后1W、1M和3M的最大排尿容量为:124.26±79.31 vs 187.41±67.46、188.89±62.35和161.85±65.11(ml)],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下降(用药前vs用药后1W、1M和3M的疼痛程度评分为:6.74±1.38 vs 3.89±1.15、4.63±1.31和4.85±1.67),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患者用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O′Leary-Sant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与用药前相比(O′Leary-Sant评分:用药前vs用药后1W,1M,3M为27.93±4.03 vs 28.04±6.69,27.44±3.89,27.96±4.13;生活质量评分:用药前vs用药后1W、1M、3M为5.52±0.51 vs 5.30±0.47、5.33±0.56、5.44±0.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所有患者均坚持完成试验,无一例退出。使用RTX后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其中20例有轻度或中度膀胱或尿道刺激症状,可以耐受,1~3天后均自行消失,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用RTX膀胱灌注治疗能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且耐受性及安全性好。
杜鹏朱绪辉陈松李涛严秋哲杨勇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