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
-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根瘤菌株对半无叶型豌豆生育特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在盆栽条件下,对加拿大豌豆品种M.P.1824接种8株豌豆根瘤菌菌株,研究其对豌豆生育特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根瘤菌可以延长豌豆生育期,促进后期豌豆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增加籽粒粗蛋白质、粗纤维含量,以及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其中,接种菌株ACCC 16058豌豆初花期、盛花初荚期、盛荚期及成熟期分别推迟3.1、5.2、4.8及12d,盛花初荚期分枝数增加45.5%,成熟期株高增加16.61%,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籽粒干重及单盆籽粒干重分别提高76.67%、85.54%、65.13%和36.71%,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接种商用菌株F98,可显著提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与降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P<0.05),增减量分别为+12.37%、-37.77%;接种CCBAU 43228和CCBAU 43232的籽粒粗纤维含量分别增加1.24和1.20倍,且比F98菌株增加39.7%和37.6%,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接种CCBAU 43232处理可溶性糖含量降低35.65%,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综合分析表明,M.P.1824盆栽条件下接种菌株ACCC 16058表现最佳。
- 郭丽梅陈恭隋新华张世晨杨亚东龙金成胡跃高曾昭海
- 关键词:豌豆根瘤菌半无叶型豌豆生育特征
- 一种同位素茎秆双标记示踪方法
- 本发明属于同位素示踪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位素茎秆双标记示踪方法。为解决原有标记方法在N、C同时追踪方面的局限,对植物扰动较大,影响植物根系沉积物质的自然分泌,同位素回收率低,以及研究结果不稳定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
- 曾昭海臧华栋胡跃高杨学超陈恭
- 文献传递
- 行距及间作对箭筈豌豆与燕麦青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1年
- 在我国西北地区,普遍应用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生产饲草。为了研究不同间作模式的增产效果,2009—2010年在吉林省白城市采用两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2种行距(A1:33cm;A2:16.5cm)和3种种植方式(B1:燕麦单作;B2:箭筈豌豆单作;B3:燕麦箭筈豌豆1∶1间作)对饲草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减小播量增大时,作物单株重量减小,饲草总产量提高13%;行距减小播量不变,燕麦单株重量增大,饲草总产量提高29%;B3饲草产量比B1提高24%,比B2提高30%;B3粗蛋白产量比B1高1倍,比B2低20%;间作使燕麦的株高、单株重和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使箭筈豌豆的株高增加,单株重、含氮量降低,节数减少,分枝减少。采用行距16.5cm、燕麦播量87.5kghm-2、箭筈豌豆播量75kghm-2的间作处理,全年两茬饲草产量为19.8thm-2,粗蛋白产量为2.43thm-2,可作为白城及气候相似地区饲草生产的基本模式。
- 陈恭郭丽梅任长忠郭来春赵国军胡跃高曾昭海
- 关键词:燕麦间作行距
- 一种同位素茎秆双标记示踪方法
- 本发明属于同位素示踪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位素茎秆双标记示踪方法。为解决原有标记方法在N、C同时追踪方面的局限,对植物扰动较大,影响植物根系沉积物质的自然分泌,同位素回收率低,以及研究结果不稳定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
- 曾昭海臧华栋胡跃高杨学超陈恭
- 文献传递
- 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作模式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33
- 2009年
- 本试验以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种植模式的根际土壤为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燕麦拔节孕穗期较低,开花期较高,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至成熟收获期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不同生育期,间混作处理比单作燕麦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P<0.05)。收获期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大多数,其中间作混播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是单作燕麦的1.1倍左右,单作箭筈碗豆是单作燕麦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的1.3倍;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以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1∶2)和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1∶2)处理较高,单作燕麦最少。说明间作混播种植方式能起到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作用。
- 王旭曾昭海朱波胡跃高林叶春陈恭芦金生袁喜兰
- 关键词:混作燕麦根际微生物
- 燕麦与绿豆、箭筈豌豆间作生产模式
- 陈恭
- 关键词:燕麦绿豆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