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云
-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对1例重症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重症肺炎实施药学监护,以改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参与临床查房,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途径。结果通过实施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积极协助临床医护人员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提高重症肺炎的治愈率。结论临床药师应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对重症肺炎等病死率高的疾病进行更合理的药物治疗。
- 陈彩云张赞玲
- 关键词:重症肺炎药学监护合理用药
- 某院门诊呼吸科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目的:调查并分析某院门诊呼吸科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分层抽取2014年1月至6月门诊呼吸科处方,根据药品包装所附的说明书内容,采用超说明书构成比例、发生率等参数指标及列联表χ2检验对调查...
- 高雅莉陈彩云苏小苹
- 关键词:处方
- 瑞利珠单抗辅助治疗难治性哮喘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 2023年
- 目的系统评价以白细胞介素5为靶点的瑞利珠单抗辅助治疗难治性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22年6月),收集瑞利珠单抗辅助治疗难治性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在哮喘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利珠单抗,对照组加用安慰剂。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哮喘急性发作发生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和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变化值,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效应量为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计量资料效应量为均数差(MD)及其95%CI。结果共7项RCT纳入分析,包括2506例患者,试验组1456例,对照组10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期间哮喘急性发作发生率明显减少[18.1%(263/1456)比31.3%(329/1050),OR=0.50,95%CI:0.41~0.62,P<0.001],FEV1和AQL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MD=0.13 L,95%CI:0.08~0.17 L,P<0.001;MD=0.18分,95%CI:0.04~0.33分,P=0.01),ACQ评分和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MD=-0.19分,95%CI:-0.28~-0.10分,P<0.001;MD=-0.45×10^(9)/L,95%CI:-0.48×10^(9)/L~-0.42×10^(9)/L,P<0.001);总体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过敏反应和肺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3.7%(928/1456)比71.4%(750/1050),OR=0.76,95%CI:0.55~1.06,P=0.10;6.4%(93/1456)比8.2%(86/1050),OR=0.91,95%CI:0.66~1.24,P=0.55;0.4%(5/1403)比0.1%(1/997),OR=1.66,95%CI:0.41~6.65,P=0.47;0.6%(9/1456)比1.0%(10/1050),OR=0.81,95%CI:0.35~1.87,P=0.63]。结论瑞利珠单抗辅助治疗难治性哮喘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陈满如梁翠绿张吟陈琪莹陈彩云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5哮喘META分析
- 1例MDA5阳性微肌病皮肌炎并肺间质性病变及重症肺炎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 目的 通过对1例MDA5阳性微肌病皮肌炎并肺间质性病变及重症肺炎抗感染用药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参与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评估治疗效果,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抗...
- 陈彩云翁灵
- 关键词:皮肌炎肺间质性病变抗菌药物
-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数据库报告系统的奥希替尼不良反应事件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美国FAERS数据库中收录的2019年905例奥希替尼不良事件的统计分析。结果905例奥希替尼所致不良事件中,严重不良反应占67.30%;女性发生率较高;报告国家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主;不良事件的临床表现以死亡、肝功能异常、间质性肺炎发生率最多,涉及多个器官系统,且部分为说明书未记载的不良事件。结论提示临床使用中应合理使用、并警惕其所致不良事件。
- 张雅兰陈文发陈瑞家陈彩云
- 1例伏立康唑引起精神异常的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药学服务
-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为侵袭性真菌病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后续治疗提供药学服务,以改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参与临床查房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对药师在治疗团队中的作用。结果 与结论通过实施药学监护,临床药师...
- 陈彩云陈彬彬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药学服务
- 基于血药浓度监测和CYP2C19基因检测的伏立康唑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探索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和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型检测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方法 收集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并同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病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微量荧光法检测伏立康唑的血药谷浓度及CYP2C19基因型,按照血药浓度分为低谷浓度组(<1.0μg·mL^(-1))、中谷浓度组(1.0~5.5μg·mL^(-1))和高谷浓度组(>5.5μg·mL^(-1)),按照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组、中间代谢型组和慢代谢型组,统计分析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及CYP2C19基因型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总体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59%和19.38%。低谷浓度组21例(21.43%)、中谷浓度组66例(67.35%)、高谷浓度组11例(11.22%);快代谢型组33例(33.67%),中间代谢型组54例(55.10%),慢代谢型组11例(11.22%)。低谷、中谷和高谷浓度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2.38%、80.30%和72.7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18.18%和45.45%,血药浓度低谷浓度组治疗有效率与中谷浓度组、高谷浓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谷、中谷和高谷浓度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中间和慢代谢型组有效率分别为78.79%、79.63%和72.7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15%、18.52%和18.18%,3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快、中间和慢代谢型组谷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82、2.83和3.70μg·mL^(-1),快、中间和慢代谢型组谷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表明对伏立康唑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患者更好的进行个体化治疗,而基因检测对患者的影响可能仅体现在血药浓度的差异上,需要进一步开展伏立康唑药代动力学与疗效相关研究。
- 陈金成许秋霞庄奕筠张吟陈彩云
- 关键词: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基因检测药物不良反应
- PDCA循环法在呼吸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呼吸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查询医院信息系统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2016年5—7月(PDCA循环实施前)、2016年8—10月(PDCA循环实施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相关情况。2016年8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比较PDCA循环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使用强度。结果 PDCA循环实施后,DDDs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低于PDCA循环实施前。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可保证抗菌药物更加安全有效的使用。
- 陈彩云傅承然
- 关键词:抗菌药物PDCA循环医院管理
- 水飞蓟素对急性胰腺炎大鼠急性肺损伤及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探究水飞蓟素对急性胰腺炎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水飞蓟素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1))、地塞米松组(2 mg·kg^(-1)),酶联免疫法测定炎症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胰腺、肺部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NF-κB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建模后,模型组PaO_2、OI降低,PaCO_2、胰腺、肺组织病理评分、淀粉酶活性、TNF-α和IL-1β水平均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给药后,水飞蓟素各组、阳性组的PaO_2、OI升高,PaCO_2、胰腺、肺组织病理评分、淀粉酶活性、TNF-α、IL-1β水平、胰腺、肺组织W/D、PMN降低,p-JNK、p-p38、p-ERK1/2、p-IκBα蛋白表达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水飞蓟素可能通过抑制MAPK/NF-κB通路,发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 陈彩云许秋霞张吟庄奕筠高雅莉
- 关键词:胰腺损伤肺损伤水飞蓟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
- β-榄香烯对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在盲肠结扎穿孔(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肝功能和炎症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Wistar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模型+β-榄香烯25 mg/kg组、模型+β-榄香烯50 mg/kg组、模型+β-榄香烯100 mg/kg组。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损伤;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cleaved cas9、cleaved cas3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iNOS和IL-10含量,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ST、ALT、LDL、TG水平升高,HDL水平降低(P<0.05),肝脏病理损伤严重,cleaved cas9、cleaved cas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和肝组织中iNOS和IL-10含量增多,p-P65/P65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25 mg/kgβ-榄香烯给药治疗后,脓毒症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50 mg/kg和100 mg/kgβ-榄香烯给药治疗后,脓毒症大鼠血清中AST、ALT、LDL、TG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升高(P<0.05),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明显改善,cleaved cas9、cleaved cas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和肝组织中iNOS和IL-10含量明显减少(P<0.05),p-P65/P65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β-榄香烯对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 P65蛋白表达有关。
- 康柳枝张雅兰陈彩云李剑冰陈文发
- 关键词:Β-榄香烯NF-ΚB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