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政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顺学院安顺试验区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 生之意志的最后温存——论岜沙苗寨的生命教育被引量:7
- 2011年
- 在地球某个角落,生活在林荫中的一群人用他们的行动和习俗演绎着对神的虔诚,对祖先的眷念及对生命的特殊理解。他们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族部落,大树的民族。他们过着大部分中国人所向往的桃源生活,享受着现代人已久违的那份清淡与宁静。这就是至今仍信仰着人树同体的贵州从江县岜沙苗人。
- 陈发政元晓雁倪进春
- 关键词:岜沙苗寨生命教育
- 基于巫史传统下屯堡地戏文化之探析
- 2012年
- 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带来的文化世界越来越走向趋同,因此,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呼吁多元文化的并存已成为时代的旋律。近年来,屯堡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一个子文化备受中内外学者关注,而地戏作为屯堡文化的名片,它的探索与研究便成为屯堡文化开放化的标志。对屯堡地戏进行巫史传统的分析,一来符合多元文化的历史大潮,二来也是对传统中华文化的积极开发,倍感重要。
- 陈发政
- 关键词:巫史传统傩戏巫术
- 中国现代乡村建设的审美特点
- 2015年
- 中国乡村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浓郁的民风民俗,且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加上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理念,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各种美的意味。其中,美丽乡村建设凸显的审美特点,暗合了一些美学上关于美的范畴,也即从形式美、和谐美、实践美、生态美四个方面探讨美丽乡村建设之美。
- 陈发政
- 关键词:美丽乡村美学
- 试析《仡佬族古歌》中的几个美学特征
- 2013年
- 人是创造美和欣赏美的唯一主体,审美能力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心理品质,其由来历久。固然,仡佬民族也在创造和欣赏着"美",仡佬人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但有着丰富而口耳相传的民间古歌谣,部分经专家整理、收录(用国际音标采音、汉字意译)编辑成《仡佬族古歌》,这些歌谣具有诸多"美"的特质。从《古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仡佬民族所独有的"历史感"、"悲剧性"、"和谐观"等美学特征,这些为仡佬民族的"不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陈发政
- 关键词:仡佬族古歌历史感审美
- 《仡佬族古歌》中的文化源流
- 2013年
- 经历数千年的历史洗礼,仡佬族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铸造了他们独有的神话、信仰、爱情、天文、祭祀活动等,为他们立为不朽民族彰显无穷魅力。他们的文化凝聚在时代口耳相传的古诗行中,通过解读《仡佬族古歌》文本,剖析了仡佬族发展中的文化,为开发和弘扬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 陈发政
- 关键词:仡佬族夜郎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