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锦艳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河池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护理
  • 2篇采血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气
  • 1篇动脉血气分析
  • 1篇血标本
  • 1篇血气
  • 1篇血气分析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院前急救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 1篇失效模式
  • 1篇水银

机构

  • 5篇河池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陆锦艳
  • 1篇罗丽华
  • 1篇卢爱萍
  • 1篇罗季芳
  • 1篇吴胜锋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和护理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探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方法 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彩超确诊后均以尿激酶20~60万U/d加入50 ml生理盐水静脉泵入Q12 h,5 h/次,由患肢足部静脉泵入.低分子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Q12 h,根据患者体重决定剂量,生理盐水250 ml+血塞通400 mg静脉滴注,口服华法林及肠溶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通过系统化整体护理及精心观察和护理.结果 治愈患者29例,好转27例,其他7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后好转出院.结论 患者经确诊后,应及时给抗凝及溶栓治疗,护士要细心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罗丽华韦永玲陆锦艳
关键词:尿激酶低分子肝素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一种水银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银收集器,包括筒体,筒体内滑动穿设有推杆,推杆一侧设有与筒体内腔滑动连接的活塞,活塞包括第一活塞板和第二活塞板,第二活塞板与推杆固定连接,第一活塞板与第二活塞板转动连接,第一活...
唐女惠杨艳玲韦莹陆锦艳邓春花韦雅莉谭艳柳吴利芳
文献传递
基于失效模式的门诊采血标本闭环管理对血标本合格率的影响研究
2022年
研究基于失效模式的门诊采血标本闭环管理对血标本合格率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7月—2022年7月的800例血液标本中,通过失效模式分析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制定闭环管理措施,另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的800例血液样本,对比管理方式实施前后的血液标本合格率以及患者对检验结果满意度。结果 在闭环管理措施实施后,血液标本合格率得到明显提高,患者对检验结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失效模式的应用下,可以通过分析得知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主要原因,并经过针对性改进,优化血液采集步骤,护理人员规范化操作,以多方面的保障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从而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在门诊血液标本采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研究和借鉴。
谭艳柳陆锦艳唐女惠吴利芳扬艳玲
关键词:失效模式门诊采血闭环管理
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护理进展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在抢救和监护危重病人过程中,通常都会采取的一种最为可靠诊断病情的评价依据和参考指标,它能够针对医院诊室接收的危重病人氧化状态、呼吸状态和酸碱度平衡状态等综合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目前,随着护理技术不断发展,动脉血气分析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评价病人总体状况的临床监测指标。一般来讲,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以及采血标本采集的成功率等,均受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和影响,因此它对临床有效诊断危重病人,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以及综合判断危重病人是否存在低氧血症等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有效指导临床进行机械通气、氧气治疗等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基于此,本人主要从护理操作、采血方法比较、动脉血气分析采血角度、动脉血气分析采血器的选择、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动脉血气分析采集血气时注意事项、动脉血气分析采血前准备以及动脉血气分析采血后处理等几个方面,对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护理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谭艳柳陆锦艳唐女惠吴利芳卢爱萍
关键词: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护理
桂西北急危重症院前急救规范化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推广
2024年
目的探究急危重症院前急救规范化技术集成创新及其应用推广在提高医院职工急救知识和技能操作熟练度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河池市人民医院320名职工按照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320名医院职工实施急危重症院前急救规范化技术集成创新管理,研究组为实施后,对照组为实施前。分别评估两组在实施前后的急救知识掌握率、技能操作熟练度及患者对其急救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急危重症院前急救规范化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推广实施后,研究组急救知识掌握率、技能操作熟练度及患者对其急救服务的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职工接受急危重症院前急救规范化技术集成创新管理后,其急救知识、技能操作熟练度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表明该模式值得在医院中推广应用。
吴胜锋唐女惠陆锦艳卢志囊罗季芳韦莹
关键词:急危重症院前急救集成创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