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城
- 作品数:20 被引量:198H指数:8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江滩人工湿地植物对泥沙及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及应用研究
- 生态修复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修复退化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的研究与实践已经逐步得到广泛重视。针对江滩湿地生态退化和环境状况特点,研究江滩湿地主要环境因子对湿地植物恢复重建的影响、湿地植物恢复重建后的环境效应等,为...
- 郭长城
- 关键词:水生植物泥沙环境因子
- 芦苇生物活性组分对小球藻生长的促进效应被引量:7
- 2009年
- 利用乙醇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物质中提取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粗提液,研究了芦苇乙醇粗提液对蛋白核小球藻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中存在的生物活性组分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均具有促进效应,层析中性组分可使小球藻藻密度平均提高0.87倍,最高可提高1.79倍,叶绿素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0.67倍和0.99倍,最高可提高2.71倍和4.76倍.芦苇中存在的高价值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开发及应用潜力.
- 郭长城李鑫胡洪营
- 关键词:芦苇活性组分蛋白核小球藻
- 人工填料技术在悬浮泥沙截留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实验室小型试验研究了人工填料对挟沙水体悬浮泥沙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人工填料对水体泥沙具有较好的吸附截留作用,不同密度、长度及厚度的人工填料单元具有不同的积极效果,密度越大,长度越长,厚度越厚,效果越好。人工填料在截留泥沙颗粒物的同时还可以截留一定量的氮磷污染物,单位体积人工填料对磷的截留可望达到696.26 mg/m3。
- 郭长城喻国华王国祥
- 关键词:人工填料悬浮泥沙截留
- 一种从芦苇中提取藻类促进组分的方法
- 一种从芦苇中提取藻类促进组分的方法,属于生物质资源化与生物能源领域。采集成熟期的湿地植物芦苇,裁剪为15~20cm长度,经105℃杀青后置于65℃干燥烘箱中烘干;称取芦苇茎部材料置于三角瓶中,用无水乙醇浸提;将芦苇/乙醇...
- 胡洪营郭长城
- 文献传递
- 湖滨带植物群落对挟沙水体氮、磷污染物的截留效果被引量:8
- 2007年
- 利用菖蒲(Gladiolus hybridus)、菱(Vallisneria spirali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及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构建的人工湖滨带对挟沙水体氮、磷污染物的截留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湖滨带在截留水体悬浮泥沙颗粒物的同时可有效截留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对防止富营养化具有积极的作用。一定的水力负荷下,滞留时间12h时,夏秋季节人工湖滨带对氮、磷的截留百分率分别为21.5%、34.8%,滞留24h时的氮、磷截留率分别为25%、31.1%。在冬春季节,滞留时间24h时,菹草对挟沙水体氮、磷的截留率分别为6.67%、10.83%,滞留时间48h时的总磷截留率为6.84%。不同水流滞留时间下人工湖滨带对挟沙水体氮磷的截留效果不同,滞留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因此须保证一定的滞留时间才可取得较好的氮磷截流效果。人工湖滨带在截留径流氮、磷营养物的过程中,泥沙对氮、磷的吸附携带作用不容忽视。
- 郭长城喻国华王国祥
- 关键词:湖滨带氮磷
-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悬浮泥沙的初步研究
- 本文针对特定的滨江城市水环境问题,利用湿地植物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菖蒲(Gladiolus hybridus)、菱(Vallisneria spiralis)、金鱼藻(Ceratophy...
- 郭长城喻国华王国祥曹昀
- 关键词:湿地植物悬浮泥沙粒径
- 文献传递
- 静态条件下水生植物对悬浮颗粒物沉积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7年
- 黑藻和苦草是两种长江土著沉水植物,具有不同的外貌形态,在静态条件下对黑藻和苦草两种水生植物群落对悬浮颗粒物沉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沉水植物对悬浮颗粒物的沉积均有较好的效果,作用以吸附为主,且以前9 h效果最好。两种水生植物对悬浮颗粒物的吸附作用主要发生于粒径较小的悬浮颗粒上(2.5μm),对于较大粒径的悬浮颗粒的吸附效果非常弱。
- 郭长城江亭桂潘国权王国祥喻国华
- 关键词:水生植物悬浮物
- 河流泥沙对污染河水中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22
- 2006年
- 泥沙是河流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迁移过程中吸附一定的氮、磷进入底层或下游,从而改变水中污染物的分布。通过模拟试验,选择粒径76μm以下泥沙研究不同泥沙含量、不同污染程度等条件下,河流泥沙对污染河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河流泥沙对污染河水的氮、磷及高锰酸盐指数均有一定的吸附效果,特别是对氮、磷的等温吸附比较明显;与对照相比,含泥沙的试验组水体磷质量浓度最大降低值达0.53mg·L-1;水体溶解性总氮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下降。污染物含量、泥沙含量、粒径等均会影响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污染物含量越高、泥沙含量越大、粒径越小吸附效果相对越好。泥沙吸附和富集污染物后沉降进入水体底层,离开水相,因而可以降低水中污染物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 郭长城喻国华王国祥
- 关键词:氮磷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泥沙沉降
- 菹草对水体悬浮泥沙及氮、磷污染物的净化被引量:28
- 2007年
- 利用冬春季沉水植物菹草构建的阶梯式水生植物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体悬浮泥沙及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由菹草构成的生态物理模型系统对挟沙水体氮、磷负荷以及泥沙含量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菹草系统前后总氮负荷分别为0.746 mg/L和0.622 mg/L,去除率为16.57%,其中菹草净化率占6.67%;停留时间分别为24 h和48 h时,菹草系统对总磷的净化百分率分别为18.52%和22.22%,其中菹草对总磷的净化作用分别占10.83%和6.84%,因此,菹草系统对挟沙水体中氮、磷的净化,包括自身营养需求对氮、磷的吸收利用和菹草促使泥沙沉积和吸附过程中泥沙对氮、磷的携带作用两个方面。菹草系统对经过它的挟沙水体的泥沙含量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并对平均粒径及10~25μm范围泥沙颗粒改善效果较明显。出水口挟沙水体总磷变化与悬浮泥沙含量具有较强的相关一致性(R=0.96),说明在挟沙水体的总磷净化过程中,泥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郭长城喻国华王国祥
- 关键词:菹草氮磷泥沙
- 菹草对污染河道水质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9
- 2006年
- 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菹草对污染河道氮、磷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净化作用,表明菹草可以很好地吸收污染水体中总氮和总磷,对高锰酸盐指数也有较强的净化吸收效果,因而,菹草是秋冬季节污染河道水质净化的优良水生植物。
- 郭长城喻国华王国祥
- 关键词:菹草污染河道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