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艳梅

作品数:22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药敏
  • 5篇药敏结果
  • 5篇药敏结果分析
  • 4篇药物敏感
  • 4篇原体
  • 4篇支原体
  • 3篇药物
  • 3篇药物敏感试验
  • 3篇真菌感染
  • 3篇耐药
  • 2篇血培养
  • 2篇血清
  • 2篇血小板抗体
  • 2篇血小板抗体检...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病
  • 2篇血液病患者
  • 2篇药敏试验
  • 2篇真菌
  • 2篇支原体药敏

机构

  • 20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作者

  • 21篇郭艳梅
  • 14篇杨玉林
  • 4篇王海颖
  • 3篇史跃杰
  • 3篇郭凤玲
  • 2篇李永伟
  • 2篇牛小斌
  • 1篇刘爱勤
  • 1篇张宏忠
  • 1篇王海颖
  • 1篇孙良起
  • 1篇李晓冰
  • 1篇王喜英
  • 1篇王晓静
  • 1篇贺庆伟
  • 1篇李会敏
  • 1篇李华信
  • 1篇孙麦青
  • 1篇张小倩
  • 1篇李泳文

传媒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原医刊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第七次全国临...
  • 1篇第三届全国细...
  • 1篇第四届全国细...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2株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试验及药敏结果分析
2000年
郭艳梅杨玉林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药敏试验
2004-2008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细菌的耐药状况,监测2004-2008年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5.3软件对患者首次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数据分析。结果 2004至2008年共分离病原菌10 55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355株,占69.7%,革兰阳性菌3204株,占30.3%,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居前3位;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等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等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等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从2004年以后呈逐年上升趋势,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有亚胺培南、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尚未有万古霉素耐药株的出现。结论河南地区耐药检测对于了解耐药状况和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价值。
杨玉林王喜英郭艳梅刘琳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药物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
利用废弃玻璃电极研制铁离子选择电极测定血清铁
2000年
郭艳梅杨玉林张宏忠
关键词:血清
110例深部真菌感染状况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念珠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念珠菌分离培养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CHROMagar Candida),药敏试验采用K-B法。观察 111株念珠菌对益康唑(ECO)、制菌霉素(...
杨玉林郭凤玲史跃杰郭艳梅
关键词:真菌感染药物敏感试验念珠菌抗真菌药物
文献传递
五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杨玉林郭艳梅刘琳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配型的临床应用
郭艳梅
一起食用四季豆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2001年
李华信郭艳梅杜美华黄本成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阳性病人同时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方法:用病原培养法、抗原或抗体免疫检测等方法,对门诊就诊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及体外药敏试验,并对其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支原体阳性286例,同时伴有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257例(89.9%),其中21~30岁及31~40岁年龄组最高,分别为51.09/6和44.8%。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92例(35.8%),其次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1例(23.7%),白色念珠菌36例(14.0%)和腐生葡萄球菌31例(12.1%)。多重感染中,三重感染35例(13.6%),四重感染10例(3.9%)。对支原体耐药的抗生素有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氧氟沙星等,并对合并感染的其他病原微生物也显示了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阳性病人多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应重视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防治。
李华信郭艳梅吕朝辉王仰坤孙良起王平王晓静李晓冰
关键词:泌尿生殖系统病原微生物
血清炎症因子对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早期鉴别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对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早期鉴别诊断的指导价值,以期提升临床血流感染治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疑似血流感染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静脉血行病原菌培养,同时于入组即刻、入组后6h、24h、7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根据病原菌种类分为细菌感染亚组、真菌感染亚组;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及不同感染类型亚组患者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及不同感染类型患者间在年龄、性别、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在入组即刻、入组后6h、24h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PCT、CRP在6h达到最高值,IL-2、IL-6、IL-8、TNF-α在入组后24h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入组即刻、入组后6h、24h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CRP、IL-2、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真菌感染患者(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情况,应进一步对照临床病原菌谱,分析常见致病菌的不同炎症因子间的时效性、浓度水平相关性等,以期进一步提高血清炎症因子对血流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
郭艳梅李永伟杨玉林牛小斌刘严严贺庆伟
关键词:血流感染血清炎症因子
卒中后抑郁患者粪便标本的微生物种群分布变化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粪便标本的微生物种群分布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64例,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样品的Good’s Coverage指数、OTU种类、chao I指数、ACE指数、Simpion指数、Shannon指数、Evenness指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相对丰度在门、科、属水平上比较。结果研究组样品的OTU种类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chao I指数、ACE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相对丰度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水平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厚壁菌门水平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氨基酸球菌科、理研菌科、灯盏花科、梭杆菌科、紫单胞菌科、肠杆菌科水平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瘤胃菌科、普雷沃氏菌科、毛螺菌科、单毒丝菌科水平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相炭疽杆菌属、昔梭菌属、大肠杆菌/志贺菌属、罗氏菌属、内腔腔隙属、布罗蒂亚属、副鞭毛虫类属、泽泻属、副翅类属、巨单胞菌属水平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普氏菌属、普拉梭菌属、瘤胃球菌属、小杆菌属水平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粪便标本的微生物种群分布变化大。
左雪灿郭艳梅贾伟萍陈金喜陈爽吴冬青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症粪便标本微生物种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