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榕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漳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漳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明清
  • 2篇军户
  • 1篇地方社会
  • 1篇信仰
  • 1篇信仰圈
  • 1篇商贸
  • 1篇商贸发展
  • 1篇社会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清初
  • 1篇例证
  • 1篇民初
  • 1篇民国
  • 1篇民国初期
  • 1篇明清以来
  • 1篇护法
  • 1篇护法运动
  • 1篇户籍
  • 1篇国初

机构

  • 4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4篇郑榕
  • 1篇刘永华

传媒

  • 2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户籍分野与身份认同的变迁——明清以来铜山军户社区文化结构过程的考察被引量:4
2010年
明代的卫所、军户制度在中国各地区形成了大量的军户社区,军事移民及其后裔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它们在各自的历史进程中或坚守传统,或发生了文化变迁的现象。以铜山军户社区为例,铜山军户身份意识的泯灭与其经历的文化结构过程密切相关。运用历史学、人类学的方法,对军户社区的文化变迁进行历史审视,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的认识这种文化现象。
郑榕
关键词:户籍军户身份认同
护法运动与民初闽南地方社会——以《漳州民国初期文献三种》为考察中心
2012年
"闽南护法区"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地方文献《漳州民国初期文献三种》从社会史的角度考察"护法运动"的区域实践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护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及与闽南地方社会之关系,并进而认识闽南地域文化特质。
郑榕
关键词:护法运动地方社会
明清以降铜山商贸发展与武庙祭祀被引量:2
2009年
铜山明代伊始为一军户社区,武庙祭祀主要与军人的职业身份密切相关;之后武庙的信仰圈、祭祀圈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变化需将其放置于地域历史进程中加以理解:明清以降的铜山社会经济变迁即明显商业化趋势赋予铜山武庙祭祀以新的内涵。
郑榕
关键词:商贸发展信仰圈
清初中国东南地区的粮户归宗改革——来自闽南的例证被引量:27
2008年
粮户归宗是清初在中国东南地区推行的一项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对清代福建、广东等省的赋役制度和社会结构曾产生过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仔细解读近年在闽南发现的族谱、碑刻、笔记与地方志资料,侧重考证了这一改革在闽西南地区推行的背景、缘起、过程与影响,从而加深我们对这一改革的了解。
刘永华郑榕
关键词:军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