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喜文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马克思人的素质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在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因此,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人类社会历史的过程中,人的素质始终是马克思所高度关注的主题。人的素质生成于人的自觉能动的对象性活动过程之中,人的消费使得在最初生产行为中发展起来的素质通过反复的需要和实践达到全面的程度,而人的素质要得以现实生成和丰富发展,有赖于先进社会制度的建立,实现尊重人的发展权利,才能使人的自由王国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在精神领域和审美领域,因此当代国民素质建设应重视提升国民精神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水平。
- 单培勇池长征郑喜文
- 关键词:实践性特征
- 个体素质差异性与发展权利平等:国民素质制度建设研究的重要领域
- 2012年
- 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就是坚持国民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存在和发展权利平等原则,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展路径的多样性选择。而实现个体素质的差异性到发展权利平等的目标,就需要依据中国国情对二者进行制度化整合,以期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主动创造精神,切忌把国民素质的发展视为单一恒定的统一过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使个体素质差异性存在到发展权利平等有着一个合理的制度安排,这是切实促进国民素质发展的重要社会前提和外在环境。
- 单培勇郑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