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东升
-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浅议中国画空间处理中的深度进入
- 2014年
- 中国画常是计白当黑,巧妙利用白表达虚的意境与追求,在黑白的经营中反映出画家的匠心独运,形成章法自然、结构完善且耐人寻味的绘画世界——“度物象而取其真”,主张“以意为主”,达到“意造景生”的境界。以淡小、虚无的景物描绘,推出空间的深度进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神游画外的审美体验。
- 邹东升
- 关键词:中国画计白当黑耐人寻味以意为主景物描绘审美体验
- 与“线”为伍——我对工笔画线条的理解
- 2014年
- 线,人类最为亲近的符号,贯穿人类的历史,从远古岩画到文字,无不以线的形式进行描画和记录.然而,对线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表达却是在中国画中方得到最为充分的体现.唐代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有这样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式,形式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用笔”在工笔中即指用线,这是对线条表现力的生动解读.通过对水分、运行轨迹和力度的控制与表现,线条被赋予了形态、质感、神韵和情感气息等多重价值.干涩松动的泥土、苍厚粗糙的树干、飘逸流动的祥云、绵软而风动的衣纹,这些无不是画家真诚观照自然后的主观情感表达.线条在画家手下被书写得有滋有味、起伏顿挫、干湿浓淡、粗细光毛、方圆快慢……这些因素无一不是画家的心灵写照,同时也是自然物象给予画家的启发、灵感.
- 邹东升
- 关键词:工笔画线条情感表达自然物象画家
- 工笔画线条的魅力被引量:1
- 2014年
- 工笔画对于线条的运用,相对于其他绘画艺术,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意义。线条的形质特征和美感约束,形成了工笔画艺术语言中重要的审美特质。线条的形质、用笔的基本方式,以及线条的界形要求和线条的理、意、神等共同成就了工笔画线条的魅力。
- 邹东升
- 关键词:线条工笔画艺术形式
- 重识中国画“布白”的价值
- 2012年
-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建构了自身独特的构图体系。布白是这一体系中重要的形式之一,"计白当黑"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构图形式的重要标志。这种源于中国书法章法的布局方法,被引入中国画,给中国画注入了文人气质,并成为中国画布局结构中的优秀传统。当今,中国画创作形式的多元状态,更需要画家关注传统,关注民族性,树立民族自信,重拾布白之风,建构章法之本,传中国画之魅力。
- 邹东升
- 关键词:布白章法意境
- 少数民族原始主义绘画创作的民族性根源研究——以藏族原始主义绘画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我国少数民族原始主义绘画创作是伴随着西方社会艺术思潮的纷繁变化而自成一体的艺术形态,在西方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过渡中,以藏族原始主义绘画为代表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创作的稳定性首屈一指,在此立足于中西艺术研究的比较主义视野,基于藏族原始主义绘画分析,从原始民族思维特征、原始民族精神生活、民族文化神韵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特别是原始主义绘画艺术的创作驱动和嬗变规则,揭示了民族性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创作的稳定性根源。
- 邹东升
- 邹东升/中国画作品
- 2014年
- 邹东升
- 关键词:中国画作品
- 中国画的“透视”观
- 2015年
-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画没有西方绘画所主张的焦点透视。中国画面的处理,总体特征是追求平面化的效果,在平面上寻找各绘画要素的多样性协调统一,中国画历来就没有把深度空间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而是注重对平面空间氛围的营造。以移步换景的散点透视自由地表现自然万物和画家的主观情绪,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观察和表现方法。这里之所以涉及中国画的"透视",是因为中国画的确存在着给人以"空间联想"的众多因素。
- 邹东升
- 关键词:中国画以大观小计白当黑
- 邹东升作品欣赏
- 2016年
- 邹东升
- 关键词: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