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地球物理
  • 2篇地球物理特征
  • 2篇找煤
  • 2篇找煤远景
  • 2篇三维地震
  • 2篇联合反演
  • 2篇反演
  • 1篇地震勘探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构造
  • 1篇东秦岭
  • 1篇断层
  • 1篇豫东平原
  • 1篇粘土
  • 1篇粘土层
  • 1篇砂层
  • 1篇天然焦
  • 1篇同沉积断层
  • 1篇煤厚
  • 1篇煤厚变化

机构

  • 7篇广州海洋地质...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路文芬
  • 5篇李文勇
  • 3篇夏斌
  • 1篇李绍荣
  • 1篇王刚龙
  • 1篇赵洪伟
  • 1篇蔡秋蓉
  • 1篇梁广
  • 1篇徐梅影
  • 1篇寇新琴
  • 1篇陈泓君

传媒

  • 2篇中国煤田地质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年份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豫东平原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煤远景
2004年
豫东平原区勘探手段多样,地质资料丰富。通过对豫东平原区重力场、磁力场、地震反射波等地球物理特征综合分析,并进行联合反演及钻探资料对比。区域地质研究和综合地质解释的成果表明,该区构造型式多样,挤压式、伸展式、走滑式均有表现,但以伸展式断裂为主;构造线可见三组发育方向,近EW向构造形成最早,NNE-NE向构造形成最晚,而NW向构造则介于二者之间,且具有左行平移走滑性质;该区总体格局为“两坳夹一隆”,即开封坳陷、周口坳陷、通许隆起,其煤炭资源丰富,埋藏深度变化较大;隆、坳中发育很多结构不同的次级凸起和凹陷,正确认识这些隆、坳中的次级构造单元及结构,是预测找矿的关键。
路文芬李文勇
关键词:地球物理特征联合反演找煤远景
矿山工程裂隙破碎带的三维地震模式识别原理及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从时间域、频率域、三维空间域介绍了矿山工程裂隙破碎带主要的地震运动学、动力学属性参数,包括相对振幅、波峰相位时间、相似系数、主频带能量、三维空间时间梯度和相干系数等,提出了矿山工程裂隙破碎带三维地震属性的去噪平滑、归一化、相关分析、特征变换的处理方法以及裂隙破碎带的模式识别原理与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模式识别法对于解释矿山工程的裂隙破碎带是有效的,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文勇路文芬
关键词:模式识别三维地震矿山工程
南沙海域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李绍荣陈泓君王刚龙徐梅影寇新琴蔡秋蓉路文芬梁广赵洪伟
该课题建成的系统是一个能提供网络化全文资料档案、图件电子文件及多媒体地质资料(声、像、视频电子文件)管理和服务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由后台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三套前端应用软件(地质资料管理系统、资源评价数据管理系统、...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地震勘探在龙东矿的特殊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03年
从构造情况、火成岩和天然焦分布以及新生界底部砂层、粘土层分布等方面论述了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大屯煤电公司龙东矿的特殊应用效果。研究表明,三维地震勘探不仅改变了龙东矿西二采区为一简单单斜构造形态的认识,而且圈定了7号煤层中火成岩和天然焦的分布以及新生界底部砂层、粘土层的分布状况,发现原井田边界F_张断层并不存在,并分析了以往误判的原因,为采区重新界定、工作面划分等提供了新的可靠依据。
李文勇路文芬
关键词:火成岩天然焦砂层粘土层三维地震地震勘探
东秦岭的地球物理、构造分带特征及演化被引量:18
2004年
东秦岭构造演化及地质成矿比较复杂,在认识上还存在分歧。笔者从板块构造学、地球物理学、事件地层学等多学科观点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东秦岭发育的区域性深大断裂主要有9条,它们均具有多期次、长期性活动的特征;垂直板缘构造带走向,从北向南可划分出低变质变形带、强变质变形混杂带、刘岭复理石推褶构造带、大别地块、断褶推滑构造带等五个地质构造带;东秦岭的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经历了7个阶段,即华北、杨子板块形成、漂移阶段;华南板块形成阶段;板缘增生带形成阶段;板块对接阶段;剪切走滑阶段;板块挤压推覆阶段以及断块掀斜阶段。
李文勇夏斌路文芬
关键词:地球物理
河南省东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找煤远景被引量:9
2004年
在综合分析各种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豫东平原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包括重力场、磁力场、地震反射波等,通过重、磁、地震联合反演并与钻探资料对比,做出了区域地质研究和综合地质解释,指出了找煤远景。
李文勇夏斌路文芬
关键词:地球物理特征联合反演找煤远景
论同沉积、继承性控煤构造——禹州煤田虎头山断层被引量:6
2004年
聚煤盆地内的同沉积断层 ,对煤系的厚度、岩相、含煤性等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而这种断层的聚煤期后继承活动 ,不仅使之成为地质自然边界 ,而且直接影响到矿区规划和煤炭生产。近期研究表明 ,禹州煤田虎头山断层是一个同沉积、继承性大型控煤构造 ,它在聚煤期就已活动 ,具聚煤期同沉积构造性质 ,主要证据有岩性、沉积厚度、聚煤作用、地层断距、断裂带近旁的不协调沉积现象以及趋势面分析结果等 ;聚煤期后该断层又发生了继承性活动 ,主要表现在基岩错断、地层缺失、对地貌及新生界沉积的控制和改造、断层旁侧次级构造发育、煤层露头遭受牵引、断裂破碎带特征等。虎头山断层这一重要特征的发现 ,对指导煤矿建井开采、深入探讨禹州煤田煤厚变化、地质构造乃至华北板块的构造演化 ,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李文勇夏斌路文芬
关键词:同沉积断层控煤构造煤厚变化地质构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