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义 作品数:126 被引量:353 H指数:9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STAT4 rs757486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研究 赵义 刘栩 李艳梅 张晓萍 朱雷 王世瑶 何菁 苏茵 栗占国抗CCP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探讨抗CCP抗体与SLE患者关节炎及骨侵蚀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38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水平,并与SLE患者关节表现及... 赵义 李晶 李小霞 李林 李春 栗占国文献传递 第501例 肢体麻木—头痛—发热 2020年 报道1例49岁女性患者,病程20年,以中枢神经系统硬脑膜病变起病,逐渐出现发热、皮下结节,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及脑脊液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正常。皮下结节及硬脑膜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学诊断支持结节病。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好转。 李霞 叶静 孔芳 苏丽 黄靖 王雷明 赵义关键词:结节病 老年风湿性多肌痛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与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PMR)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初诊为PMR患者60例,采用口服泼尼松15mg/d治疗4周,比较初诊与治疗4周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及PMR活动度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血沉[(18.23±10.01)mm/h]、C反应蛋白[(5.76±2.66)mg/L]、纤维蛋白原[(2.85±0.95)g/L]水平和PMR活动度评分(0.93±0.41)均明显低于初诊时[(63.35±17.23)mm/h、(63.19±17.24)mg/L、(5.81±0.52)g/L和(23.18±4.43)](P<0.01);纤维蛋白原、血沉、C反应蛋白与PMR活动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956,P=0.000;r=0.903,P=0.001;r=0.937,P=0.000);纤维蛋白原判定PMR活动度的AUC为0.959,血沉为0.819,C反应蛋白为0.910。结论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PMR患者病情活动度密切相关,可反映PMR患者病情活动情况。 廖秋菊 赵义 黄旭 孔芳 苏丽 田真 李雪梅 李小霞关键词:风湿性多肌痛 纤维蛋白原 血沉 C反应蛋白 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误诊痛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0年 患者,男,39岁,因"右足背红肿热痛3 d、发热2 d"入院。患者3 d前出现右足背肿痛,并伴有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症状逐渐加重,次日出现高热,最高达39℃,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给予抗炎止痛药治疗后右足肿痛未减轻,出现右小腿胀痛,行走困难,遂来我院,以门诊"痛风"收入院。患者无明确外伤史,有足癣10年,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用药物。自发病以来纳差、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泻,每天稀便2次。入院查体:体温38.5℃,血压110/70 mm Hg;神志清楚,精神差,心肺腹查体无异常,右侧腹股沟可触及6 cm×6 cm淋巴结,活动可,无压痛,右下肢有压痛,右足肿胀,局部皮肤呈暗红色,边界不清。 李雪梅 田真 黄旭 廖秋菊 魏廉 赵义关键词:急性蜂窝织炎 痛风 误诊 抗PADI4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抗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I4)抗体水平,并探讨其在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RA患者10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67例,干燥综合征(pSS)患者48例、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41例、骨关节炎(OA)患者34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患者23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19例,健康对照106名。以重组的人PADI4蛋白为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抗PADI4抗体水平。并研究其与RA患者发病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关节x线分期等指标的关系。结果①RA患者血清中抗PADI4抗体的阳性率为45.0%,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值均〈0.01)。抗PADI4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45.0%,特异性为93.5%。②RA患者血清中抗PADI4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P均〈0.01)。③抗PADI4抗体阳性患者的DAS28评分、抗CCP抗体、ESR、RF、IgG、IgM水平均高于抗PADI4抗体阴性患者(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抗PADI4抗体水平与DAS28评分(r=0.333,P〈0.01)和抗CCP抗体(r=0.248,P〈0.05)具有相关性。并且阳性组患者出现皮下结节及关节X线Ⅲ期以上改变的比率也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结论RA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抗PADI4抗体,该抗体在RA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并且与疾病活动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PADI4蛋白可能作为自身抗原在RA的发病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赵金霞 何菁 贾汝琳 赵义 栗占国关键词:自身抗体 关节炎 类风湿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为心肌梗死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心肌梗死的鉴别意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对12例被误诊为心肌梗死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因胸闷、心肌酶升高、心电图改变而被误诊为心肌梗死,后经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应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心肌酶下降。结论部分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可出现心肌酶升高,易被误诊为心肌梗死,增强对这部分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监测可减少误诊率。 章宏梅 赵义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心肌梗死 误诊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4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总结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此类患者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6月随访超过3年的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此类患者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9例患者,首次脑梗死中位年龄30.0(22.0~45.0)岁,中位随访时间3.4(3.2~3.7)年。11例(22.4%)出现复发性脑梗死,两次脑梗死间隔中位时间8.0(5.0~88.0)个月。与脑梗死无复发患者相比,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27.3%vs 2.6%,P=0.031)以及首次脑梗死后随访期间平均TG水平(3.65±0.96 mmol/L vs 1.14±0.54 mmol/L,P=0.001)升高。大动脉炎受累动脉以颈总动脉最为常见(48/49,98%),其次是椎动脉(40/49,81.6%),受累血管病变性质以狭窄(49/49,100%)和闭塞(36/49,73.5%)最常见。脑梗死复发组动脉闭塞比例(100%vs 65.8%,P=0.024)和动脉血栓发生率(45.5%vs 13.2%,P=0.033)均高于脑梗死无复发组。治疗方面,脑梗死复发组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比例(63.6%vs 97.4%,P=0.007)及接受血管重建术的患者比例(27.3%vs 68.4%,P=0.033)均低于脑梗死无复发组。结论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血脂控制欠佳、主动脉弓分支动脉有闭塞、血栓形成者,脑梗死复发风险高。 孔芳 黄旭 魏廉 苏丽 廖秋菊 刘宏军 赵义关键词:大动脉炎 脑梗死 复发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羟氯喹的用药安全 被引量:3 2015年 羟氯喹( hydroxychloroquine,HCQ)属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1944年人工合成,最初用于抗疟治疗,1955年开始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1]。与氯喹相比,由于HCQ带有一个羟基基团,使其在保留原有氯喹药效的同时,毒性降低。大量研究表明,HCQ 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抑制细胞增生和诱变、降低血脂及抗血栓形成等多重作用,因而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已从SLE、类风湿关节炎( RA)等风湿性疾病延伸至皮肤病领域,另外,该药在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方面也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1-2]。近年来,人们对HCQ药理作用的关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对于HCQ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亦不可放松。 赵义 李小霞关键词:羟氯喹 用药安全 功能障碍性疾病 辩证 唑来膦酸治疗风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风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风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不良反应分组进行人口学特征、疾病类型和唑来膦酸用药相关情况比较,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比值比( OR)及95%置信区间( CI)表示。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男性41例,女性79例,年龄23~85岁;初次应用唑来膦酸者64例(53.3%),同时接受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者66例(55.0%),应用唑来膦酸前予解热镇痛药者58例(48.3%),唑来膦酸给药前后给予充分水化治疗者64例(53.3%)。120例患者中49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不良反应组49例患者均为急性期反应,包括发热32例(65.3%),流感样症状21例(42.9%),头痛17例(34.7%),乏力12例(24.5%),肌痛10例(20.4%),关节痛8例(16.3%),畏寒6例(12.2%),恶心5例(10.2%),呕吐4例(8.2%),干咳1例(2.0%);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初次用药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初次用药者[51.6%(33/64)比28.6%(16/56),P=0.011],应用唑来膦酸时正接受激素治疗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激素治疗者[24.2%(16/66)比61.1%(33/54),P〈0.001],静脉给药前后充分水化治疗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充分水化治疗者[31.2%(20/64)比51.8%(29/56),P=0.02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次应用唑来膦酸是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 OR =2.631,95%CI:1.132~6.116,P=0.025),而接受激素治疗和充分水化治疗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防护因素(OR=0.232,95%CI:0.102~0.526,P〈0.001;OR=0.379,95%CI:0.164~0.874,P=0.023)。结论风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应� 吴蕊 赵义 李小霞关键词:唑来膦酸 风湿性疾病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