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飞

作品数:7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树干
  • 4篇针叶
  • 4篇针叶树
  • 3篇针叶树种
  • 3篇树干呼吸
  • 3篇树种
  • 2篇胸径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种内
  • 2篇温带
  • 2篇温带森林
  • 1篇冻融
  • 1篇冻融循环
  • 1篇生长季
  • 1篇释放通量
  • 1篇碳平衡
  • 1篇通量
  • 1篇种间
  • 1篇种间差异

机构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7篇许飞
  • 5篇王传宽
  • 2篇王兴昌
  • 1篇石新立
  • 1篇刘实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4种针叶树种树干CO2释放通量的时间动态及估算
树干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物量载体和重要的经济产量,更是长期而巨大的全球碳库。与此同时,树干组织的活细胞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生长发育也在昼夜不停的进行碳代谢活动,这导致树木光合作用固定的大量CO2被释放到大气中。因此,树干...
许飞
关键词:针叶树种碳平衡
东北东部14个温带树种树干呼吸的种内种间变异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局部通量测定法于2009年6—10月原位测定了东北东部山区14个温带森林主要组成树种的树干表面CO2通量(RW),旨在量化种内和种间RW的差异,探索RW随树木直径和季节的变化规律,为深入理解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构建和校验其模型提供基础数据。测定的树种包括:散孔材阔叶树(白桦、枫桦、山杨、紫椴、五角槭)、环孔材和半环孔材阔叶树(春榆、黄菠萝、胡桃楸、蒙古栎、水曲柳)、针叶树(兴安落叶松、红松、红皮云杉、樟子松)。结果表明:树种、月份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地影响RW(P<0.001)。测定期间平均RW波动在1.32(黄菠萝)—3.12μmol CO.2m-2.s-1(兴安落叶松)之间,其中环孔材和半环孔材阔叶树的平均RW高于散孔材阔叶树,而针叶树的平均RW变异较大。各个树种RW的平均值均呈单峰型季节变化模式,其中7月份最高、10月份最低。RW种内的绝对变异(标准误,SE)波动在0.11—0.29μmol CO.2m-.2s-1之间,相对变异(变异系数,CV)波动在61%(红皮云杉)—89%(白桦)之间。各个树种的RW均有随胸径(DBH)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但两者之间的回归模型及其决定系数因树种而异。除了春榆和水曲柳之外(P>0.05),其它树种的RW与DBH之间的回归关系显著(P<0.05),表明DBH可作为某些树种RW预测和上推的一个简便实用的指标。这些结果强调了在树干呼吸能力的比较和上推估测时应充分考虑其种内种间差异的重要性。
许飞王传宽王兴昌
关键词:胸径针叶树
4种温带森林非生长季土壤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通量被引量:53
2010年
中高纬度森林土壤在漫长的非生长季中对重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释放或吸收在碳氮年收支中作用很大,但目前研究甚少。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东北东部4种典型温带森林土壤表面CO2、CH4和N2O通量在非生长季中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4种森林土壤在非生长季中整体上均表现为CO2源、N2O源和CH4汇的功能。红松林、落叶松林、蒙古栎林、硬阔叶林的非生长季平均土壤表面CO2通量分别为(65.5±8.1)mgm-2h-1(平均值±标准差)、(70.5±10.2)mgm-2h-1、(77.1±8.0)mgm-2h-1、(80.5±23.5)mgm-2h-1;CH4通量分别为(-17.2±4.6)μgm-2h-1、(-15.4±4.2)μgm-2h-1、(-31.5±4.5)μgm-2h-1、(-23.6±4.1)μgm-2h-1;N2O通量分别为(19.3±5.1)μgm-2h-1、(11.5±2.5)μgm-2h-1、(16.4±4.0)μgm-2h-1、(14.4±5.4)μgm-2h-1;其中非生长季土壤表面CO2总排放量分别为143.4gm-2、162.8gm-2、189.9gm-2、252.7gm-2,分别占其年通量的7.3%、10.6%、8.4%和8.5%。所有林型非生长季土壤表面CO2通量在春季土壤解冻前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在解冻进程中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土壤表面CO2通量与5cm深土壤温度(T5)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在隆冬时节出现CH4净释放现象,但释放强度及其出现时间因林型而异,其中以红松林的释放强度较大,高达43.6μgm-2h-1。土壤表面CH4通量与T5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表面N2O通量的时间动态格局在林型间的分异较大,但在春季土壤解冻阶段均释放出N2O,而释放峰值和出现时间因林型而异。土壤表面N2O通量与0—10cm深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红松林除外)。研究展示了不同温带森林类型的土壤水热条件对其非生长季土壤CO2、CH4和N2O通量的重要影响,但这3种温室气体的林型间分异的生物学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刘实王传宽许飞
关键词:冻融循环温室气体
4种温带针叶树种树干CO_2释放通量的季节动态及其驱动因子被引量:2
2017年
树干CO_2释放通量(E_s)是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组分,但是目前对E_s的季节动态和树种间差异的调控认识不足。该文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于2013年7–10月和2014年3–7月原位测定了东北温带森林中4个针叶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落叶松(又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的E_s、树干温度(Ts)等因子,旨在比较分析E_s的季节动态和树种间差异及其驱动因子。结果发现:整个测定期间4个树种E_s的时间动态总体上与Ts变化一致,高峰值出现在温度较高和生长迅速的夏季(5月末–7月初),最小值则出现在温度较低的春季(3月末–4月末)或秋季(10月)。Ts分别解释了所有树种生长季(5–9月)和非生长季(其他月份)E_s变异性的42%–91%和56%–89%。进一步分析发现,除了Ts之外,生长季期间4个树种的E_s与日胸围生长量、樟子松和落叶松的E_s与空气相对湿度、樟子松的E_s与边材氮浓度也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表明Ts是影响E_s的主导环境因子,但影响程度随树种、生长节律变化而变化。同一树种生长季的E_s显著高于非生长季,而同一季节不同树种之间E_s差异显著。生长季不同树种E_s的温度系数(Q10值)的差异不显著(波动在1.64–2.09之间),但在非生长季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波动在1.80–3.14之间);并且红皮云杉、樟子松和落叶松生长季的Q10值均显著低于非生长季,说明不同树种E_s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非生长季。上述这些温带针叶树E_s的季节和种间变化受温度等多因子联合驱动,因此采用单一的E_s温度响应方程会增大E_s年通量估测的不确定性。
许飞王传宽
关键词:种间差异温带森林
四个温带树种树干呼吸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4
2010年
揭示树干呼吸(RW)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不但是模拟和估测森林碳收支的重要内容,而且对解释森林生产力的变化有重要意义。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于2008年5-9月份测定了自然条件下东北东部山区4个主要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的RW日进程,探索其RW及其温度系数(Q10)的时间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树种、径级、月份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地影响RW。测定期间RW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落叶松(3.69μmol·m-·2s-1)、水曲柳(3.24μmol·m-·2s-1)、白桦(1.64μmol·m-·2s-1)、红松(1.62μmol·m-·2s-1)。4个树种的RW的日变化(7月除外)大体上与树干温度(TW)变化一致,呈单峰曲线格局,但峰值出现时间因树种和月份而异,RW比TW滞后2-6h。7月份的RW对TW的响应不明显,呈现S型或无峰的日变化格局。RW日平均的季节变化基本与TW和物候节律相符,呈单峰模式。虽然树种之间Q10的差异显著(波动在1.09-2.95之间),但所有树种Q10的季节变化格局一致,均在8月达到最低值,9月份反弹达到最大值。除白桦之外,同一树种不同个体的RW与其胸径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的形式和相关程度却因树种而异。在构建森林碳循环机理模型时,应考虑RW及其温度敏感性随树种和时间的变化特性。
石新立王传宽许飞王兴昌
关键词:日变化温度敏感性
温带4种针叶树种春、秋季节树干维持呼吸的日动态被引量:5
2015年
揭示树干维持呼吸(RM)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调控因子有助于理解树木碳代谢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构建森林碳循环机理模型。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原位测定东北东部山区4个针叶树种(红松、红皮云杉、樟子松和兴安落叶松)的春、秋季节RM日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秋季和春季4个树种RM日变化多随树干温度(TW)而变化,但RM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以及日变化幅度因树种和季节而异。TW解释了RM(除春季樟子松外)变异性的50%以上,但RM对TW响应滞后1.5 h(春季樟子松为3 h)。将RM标准化到TW为10℃(R10)时发现,秋季R10波动在0.54μmol CO2m-2s-1(兴安落叶松)—0.78μmol CO2m-2s-1(红皮云杉)之间,而春季R10则波动在0.87μmol CO2m-2s-1(红松)—1.10μmol CO2m-2s-1(樟子松)之间,前者平均低于后者约40%。然而,各树种秋季和春季RM的Q10值差异不显著(P>0.05),波动在1.52(樟子松)—1.82(红皮云杉)之间。秋季和春季所有树种的R10与树木胸径(DBH)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Q10与DBH则多呈负相关关系(P<0.05),表明DBH可作为估测这些针叶树种RM的参数之一。
许飞王传宽
关键词:日变化胸径针叶树
东北主要温带树种树干呼吸的种内种间变异
树干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内最大的生物量储存体,更是长期而巨大的碳汇。树干组织的活细胞一年四季都在进行碳代谢,其呼吸导致光合固定的大量CO2被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作为森林生态系统自养呼吸的主要组分之一...
许飞
关键词:CO2通量树干呼吸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