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美玲

作品数:13 被引量:30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樟子松
  • 8篇沙地
  • 7篇外生菌根
  • 7篇菌根
  • 6篇沙地樟子松
  • 5篇人工林
  • 5篇外生菌根真菌
  • 5篇菌根真菌
  • 4篇外生菌根菌
  • 4篇菌根菌
  • 3篇环境因子
  • 2篇樟子松人工林
  • 2篇MONGOL...
  • 2篇PH
  • 1篇多样性
  • 1篇引种
  • 1篇引种栽培
  • 1篇营林
  • 1篇营林技术
  • 1篇栽培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沈阳农业科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3篇许美玲
  • 12篇朱教君
  • 11篇康宏樟
  • 4篇徐慧
  • 3篇孙军德
  • 2篇张金鑫
  • 2篇吴祥云
  • 1篇张惠文
  • 1篇刘胜利
  • 1篇于立忠
  • 1篇石星群
  • 1篇陈广生
  • 1篇刘贵峰
  • 1篇姜凤岐
  • 1篇胡志斌
  • 1篇闫军杰
  • 1篇陈伏生
  • 1篇李凤芹
  • 1篇李智辉
  • 1篇杨涛

传媒

  • 5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土壤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被引量:44
2007年
针对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特征,从森林天然更新的必要条件出发,通过种子萌发、幼苗存活与生长所需条件的系列试验,探讨了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障碍特征。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不能天然更新的主要原因有:(1)由于土壤的干旱胁迫使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中天然下种的种子很少有萌发的机会,尤其是在春季;(2)在水分条件相对充足的季节(秋季),樟子松种子能够萌发,但萌发产生的更新幼苗数量极少,即便这些更新幼苗得以存活,但由于沙地表层(0~5cm)与樟子松共生的外生菌根菌几乎不能存活而导致幼苗根系无法形成菌根,从而致使存活的樟子松幼苗抗旱、抗病能力非常弱,不能越冬,即不能更新。
朱教君康宏樟许美玲
关键词:沙地樟子松人工林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6
2005年
人工林能否实现可持续经营与其营林技术息息相关。中国造林与世界各地一样,纯林多,树种单调,发生的问题也相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但目前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风沙地区樟子松人工造林仍在大面积推广,因此,为实现樟子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总结并探讨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樟子松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近20年来有关樟子松在造林和经营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造成樟子松沙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原因、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方法、种子的生产、密度管理、栽培模式以及间伐与更新等,提出了在沙地樟子松造林与经营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建议,对今后樟子松沙地人工林衰退研究及经营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康宏樟朱教君许美玲
关键词:樟子松造林沙地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幼树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被引量:33
2007年
水分是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mongolica)生长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在对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樟子松疏林草地土壤水分监测的同时,对13年生沙地(疏林草地)樟子松人工幼树的叶片水势(ψ)、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及其相应环境因子进行测定,探讨疏林草地人工樟子松幼树的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即在生长季节樟子松蒸腾速率呈现出较明显的双峰曲线;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内在因子为气孔导度,外在因子是空气湿度和气温。针叶水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降水量、土壤水分含量及树木本身生长特性的影响。樟子松针叶水势、蒸腾速率等水分生理生态特征表明,对于13年生沙地樟子松人工幼树(密度为378株/hm2),即使在年降水量较丰富的年份,疏林草地樟子松生长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
康宏樟朱教君许美玲
关键词:SYLVESTRIS疏林草地科尔沁沙地
温度、pH及干旱胁迫对沙地樟子松外生菌根菌生长影响被引量:28
2005年
通过对采集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内的3种外生菌根真菌(牛肝菌Boletus sp.、乳菇Lactariussp.、高环柄菇Macrolepiota procera)进行纯培养,在不同温度、pH值和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观测了外生菌根菌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3种外生菌根菌生物量在不同pH范围(3~7)内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在低于5℃和高于37℃时,3种外生菌根菌均不能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牛肝菌,25℃高环柄菇,25~28℃,乳菇,25~30℃;在低浓度PEG胁迫处理条件下(10%,-0.20MPa),3种外生菌根菌的生长均有所增加,当PEG胁迫达到30%(-1.53 MPa)时,3种外生菌根菌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与上述结果比较,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的实际pH值在外生菌根菌的最适生长范围内;林地最高气温值远远超过3种外生菌根菌的最适生长值的时间在每年的生长季都会出现;在极端干旱年份(如1996年),林地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在生长季节(5~9月)远远低于抑制外生菌根菌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可能影响到外生菌根菌的生存.因此,可以推断,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的外生菌根菌的生长与发育,在干旱胁迫及高温作用下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果仅从微生物角度分析,外生菌根菌在干旱和高温条件下不能生长或已经死亡是导致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的一个原因.
朱教君许美玲康宏樟徐慧闫军杰
关键词:樟子松沙地
外生菌根菌与森林树木的相互关系被引量:75
2003年
生态系统的每个过程都伴随着各种微生物的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功能群之一是菌根真菌 (菌根菌 )。一般认为 ,菌根菌是自然界多数植物生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陆地上约 90 %以上的高等植物都具有菌根菌。这些菌类的菌丝体与植物根系结合形成菌根 ,使植物生长成为可能 ,使不同种类植物的根系联在一起。根据菌根菌入侵植物根系的方式及菌根的形态特征 ,菌根可分为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 3组共 7种类型。外生菌根主要出现在松科、桦木科、壳斗科等树种的森林生态系统中 ,在根系表面形成菌丝鞘 ,部分菌丝进入根系皮层细胞间隙形成哈氏网表面。菌根菌剂在森林经营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外生菌根菌对森林树木的作用可归纳为 :1)促进造林或育苗成活与生长 ;2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多样性、稳定性和生产力 ;3)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 ,主要表现在增加植物 -土壤联结 ,改善土壤结构 ,促进土壤微生物 ,增强植物器官的功能 ;4 )抗拮植物根命病宫病原菌等。树木与菌根菌相互关系研究主要包括 :1)菌根共生的机理 ;2 )菌根菌在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改造中的作用 ;3)菌根菌的分布格局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系 ;4 )菌根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 ,如菌根菌与森林植物群落结构。
朱教君徐慧许美玲康宏樟
沙地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功能及多样性研究
近年来,在许多进行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地方,特别是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辽宁省章古台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苗木及部分较大树龄的樟子松树木枯枝死亡、林地退化的现象。本文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及其多样性之间的差异。包括...
许美玲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环境因子接种微生物沙地樟子松
文献传递
北方主要类型防护林衰退机制及可持续经营技术
朱教君于立忠吴祥云康宏樟姜凤岐范志平李凤芹胡志斌徐慧张金鑫许美玲杨涛刘贵峰刘胜利陈伏生陈广生赵琼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典型人工用材林与防护林衰退机理及可持续经营研究” (KZCX3-SW-418)第二课题:“北方主要类型防护林衰退机制及可持续经营研究”( KZCX3-SW-...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林沙地樟子松
主要环境因子对两株松树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2006年
研究了培养基、pH、温度及水势对松林下常见外生菌根真菌牛肝菌(Boletus sp.)和乳菇(Lactariussp.)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培养基上,两种菌株都能生长,在添加维生素类物质的天然培养基上,生长旺盛;对pH适应范围较广;L.sp.在弱碱性条件下生长较好,而B.sp.在弱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温度对菌株生长影响较大,两种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极端水势条件下,L.sp.和B sp.均不能生长,轻度水分胁迫能促进L.sp.和B.sp.的生长。L.sp.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菌株。
许美玲赵春燕朱教君孙军德石星群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培养基PH水势
Optimum conditions for pure culture of major ectomycorrhizal fungi obtained from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in southeastern Keerqin sandy lands, China被引量:1
2008年
The effects of medium, pH, water potential and temperature on the culture for three pure strains (Lactarius deliciosus, Boletus edulis and Lactarius insulsus)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from plantation forests of Mongolian pine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on sandy lands were observed to obtai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hree ectomycorrhizal fungi could grow well in the mediums containing natural components, such as vitamin, pine juice and yeast powder, pH had a slight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the three ectomycorrhizal fungi, and the optimum pH values were 6.0 for L. deliciosus, 5.0 for B. edulis, respectively. However, L. insulsus had a wide pH range, and it grew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strains in neutral and light alkalescent mediums. Water potential (produced by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for the tested three fungi strains. All of the three stains grow better at lower PEG concentration (100 g PEG.kg^-1 H2O). The best water potential was 10% PEG concentration for all of the three stains. Temperatures, especially high temperatures induced the fungi death.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the growth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was 25-28℃ for all of the three stains.
许美玲朱教君康宏樟许爱华张金鑫
关键词:MEDIUMPHTEMPERATURE
树木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方法进展被引量:12
2005年
树木外生菌根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多样性研究能反映外生菌根真菌的种群结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方法诸如大多数微生物处于不可培养状态的局限性,提高了人们对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的认识。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常用的方法,综述了它们在菌根研究中的应用状况,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许美玲孙军德朱教君康宏樟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PCR-RFLPPCR-DGG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