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鹏刚
- 作品数:9 被引量:11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根际氧浓度调控水稻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3年
- 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并保持旺盛的根系活力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提高根际氧含量,为水稻根系提供良好生长环境,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根系研究乃至水稻产量形成的热点课题。探明根际氧浓度调控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机理,对于水稻理想根型和高产栽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根际氧浓度调控水稻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在该方向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的根系调控研究提供依据。
-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金千瑜
- 关键词:水稻根系生理特性
- 秸秆还田提升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品质的生物效应研究(摘要)被引量:2
- 2013年
- 如何提升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品质,实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协同提高,是近年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研究课题。水稻秸秆是稻田生态系统一项重要的有机资源,我国每年生产水稻秸秆约1.8亿t,秸秆还田既可解决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有机资源浪费问题,还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品质、促进水稻养分吸收,
- 张均华朱练峰裴鹏刚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含量稻田生态系统秸秆还田生物效应水稻产量
- 稻鸭种养结合模式对稻、鸭产品品质影响研究(摘要)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稻鸭种养结合与不养鸭种稻和鸭一般圈养养殖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了该模式对稻、鸭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稻鸭种养结合模式,两个水稻品种的平均整精米率提高6.93%,垩白度降低56.52%,蛋白质含量增加5.39%,直链淀粉含量降低8.74%,胶稠度提高6.52%,并能协调蛋白质含量高与食味差的矛盾,最终理化总分高14.52%。
- 禹盛苗朱练峰张均华裴鹏刚许德海金千瑜
- 关键词:种养结合模式鸭产品种稻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
- 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水稻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3
- 2015年
- 在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4个秸秆还田量水平[0 kg/hm^2(S0)、4000 kg/hm^2(S4)、6000 kg/hm^2(S6)、8000 kg/hm^2(S8)]耦合4个施氮水平[0 kg/hm^2(N0)、90 kg/hm^2(N90)、180 kg/hm^2(N180)、270 kg/hm2(N270)]对水稻茎蘖动态、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特征、氮素吸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施氮条件下,秸秆还田明显抑制水稻生育前期茎蘖的发生和茎蘖高峰的形成,促进水稻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提高剑叶光合速率,稻谷产量增加2.22%~4.44%.2)氮肥单施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茎蘖数和最高苗数显著增加,分蘖高峰提前7~14d;施氮显著增加水稻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和稻谷产量,明显延缓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光合速率的下降.3)同等施氮条件下,与 S0相比,秸秆还田 S4、S6处理促进水稻茎蘖发生,成熟期植株吸氮量显著增加,以 S6处理增幅最大,平均增加36.58%,生育后期剑叶光合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S8处理则对水稻茎蘖发生、光合作用和氮素吸收表现出负面影响.4)秸秆还田耦合施氮量显著影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稻谷产量,与 N0S0相比,两者配施水稻显著增产9.59%~23.51%,以 N180S6处理产量最高,达10.56 t/hm2.适宜的秸秆还田量耦合施氮量可促进水稻茎蘖发生和有效穗形成,增加氮素和光合同化物积累,从而增加稻谷产量.
-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胡志华金千瑜
- 关键词:秸秆还田氮肥施用光合特性氮素吸收水稻
- 秸秆还田对水稻固碳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4年
- 以中浙优1号为材料、秸秆不还田为对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4000、6000、8000 kg·hm-2)对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运转、植株固碳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总量平均增加63.03 g·m-2,以6000 kg·hm-2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比对照增加154.40 g·m-2;在水稻各生育阶段中,秸秆还田处理对分蘖盛期—齐穗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最为明显,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平均增加71.25 g·m-2;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茎叶干物质输出率和表观转变率分别平均增加4.2%和3.7%,均以6000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12.8%和11.1%.秸秆还田处理的群体植株固碳量比对照平均增加55.38 g·m-2,以6000 kg·hm-2处理的增幅最大,为17.8%;从固碳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来看,秸秆还田有利于生育前期茎叶固碳量的积累和生育后期固碳量向穗部的分配.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产量比对照平均增加794.59 kg·hm-2,增幅9.5%,其中6000和4000 kg·hm-2处理的产量均显著提高,而8000 kg·hm-2处理的产量增加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秸秆还田处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是增产的主要原因,平均增加8.4穗·m-2.
-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
- 关键词:干物质积累量秸秆还田水稻
- 培养条件下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通过监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矿质氮、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研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SF0)与氯仿熏蒸预处理后还田(SF1)稻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过28 d恒温培养,秸秆还田处理(SF0和SF1)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矿质氮含量显著降低;SF0和SF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而且微生物量氮对秸秆介入的响应更为敏感;与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繁殖,SF0和SF1处理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SF0处理的土壤DOC含量、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SF1处理,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熏蒸预处理后还田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秸秆腐解程度均显著降低。
-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
- 关键词:秸秆还田可溶性有机碳矿质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
- 巯基功能化蒙脱石制备及其对稻田土壤汞污染修复效应研究
- 汞(Hg)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元素,具有生物富集、放大特性,可随大气长距离迁移,Hg污染具有全球性和持久性特征。稻田土壤Hg污染直接影响稻米质量安全,进而通过食物链造成人体Hg和甲基汞(Me Hg)暴露健康风险,严重威胁着广...
- 裴鹏刚
- 关键词:汞甲基汞稻田土壤钝化修复
- 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生化特征及水稻生育特性的影响
- 针对我国稻作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大量投入及近年来稻田秸秆还田的研究现状,秸秆还田耦合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生化特征及水稻生育特性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在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以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材料,于2012-2013年研...
- 裴鹏刚
-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施氮水平生化特征生育特性
- 文献传递
- 秸秆还田的土壤酶学及微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3
- 2014年
- 秸秆还田作为构建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对维持农田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提高陆地土壤碳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状况与秸秆还田量、还田模式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到秸秆介入农田土壤后的分解转化,深入研究秸秆还田的土壤酶学及微生物学效应,揭示其培肥土壤的生物学机制对实现农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状况对秸秆介入的响应,探讨了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生物学机制。在此基础上,对秸秆还田的土壤酶学及微生物学效应研究作了一定展望。
-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
-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酶土壤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