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国
- 作品数:8 被引量:99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993-1997年四川省慢性病发病与死亡动态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何君吴先萍邓颖张宁梅袁建国王燕杨晓妍
- 关键词: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疾病调查
- 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2
- 2000年
-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为制定针对患者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确诊的 2 0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生存质量量表采用NHP量表 (NottinghanHealthProfice) ,采用线性结构关系模型 (LISR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会因素 (文化程度 ,医疗保健制度 )对 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最大 (效应系数γ =0 94) ,其次为合并情况 (γ =0 2 8) ,此外体力活动 (γ =0 14)、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 ,即KAB (γ =0 12 )、血压 (γ =0 10 )对生存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提示对糖尿病患者应加强社会支持力度 ,提高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水平 ,尤其是应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疾病 ,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
- 吴先萍杨晓妍张宁梅袁建国何君邓颖季奎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影响因素
- 四川省1950~1997年麻疹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5
- 1999年
- 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根据全省麻疹疫情,对1950~1997年的麻疹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自然感染时期(1950~1965年)麻疹发病、死亡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流行频繁,流行间隔3~5年;城市发病高于乡村;发病高峰集中在冬春季节.计划免疫时期(1983~1997年)麻疹的发病、死亡位次明显下降,流行减少,以散发为主要形式;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发病高于内地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发病季节高峰向后推迟,峰值降低.建议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调整免疫策略.进一步提高免疫覆盖率,降低麻疹高发年龄段的发病.
- 王进杨维中马煦白红袁建国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 2型糖尿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一氧化氮 (NO)的关系。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测定 89例 2型糖尿病病人和 112例正常对照组空腹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一氧化氮 (NO)。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组的血清SOD 86 7± 9 6(NU/ml) ,NO 79 3± 2 4 5 (NU /ml) ,正常对照组SOD 112± 11 69NU/ml) ,NO 62± 19 69(NU/ml) ,两组比较 ,P值均 <0 0 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组血清SOD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2型糖尿病患者NO含量升高可能与微血管病理变化有关 ,而SOD活性下降 ,加上高血糖状态造成糖尿病人各组织损伤 ,成为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基础。临床检测SOD或NO有助于了解 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情况 ,从而辅助治疗 。
- 张宁梅耿琳吴先萍何君杨晓妍邓颖袁建国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
- 四川省自贡市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研究
- 2000年
- 为摸清我省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按WHO儿童糖尿病多国研究计划方案,我们在自贡市(四区,两县)对1989~1996年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第一来源:自贡市30个县区级有1型糖尿病诊断能力的医院。第二来...
- 吴先萍胡晓枫杨维中邓龙琪邓德胜袁建国邓颖张宁梅何君相晓妍杨泽DormanJSPorteRE
- 关键词:流行病学糖尿病发病率儿童
-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为制定针对高危人群及全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 2 0 0例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病例 ,进行 1∶ 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条件 L 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家族史 (OR=8.5 6 0 )、高血压患病史 (OR=4.80 9)、肥胖 (尤其是上身肥胖 ,即男性 WHR≥ 0 .9,女性WHR≥ 0 .85 ) (OR=6 .7141)、高血压、饮食习惯 (喜食脂肪 )、不常体育锻炼以及精神心理因素 (如工作紧张 )等是 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针对高危人群及全人群 ,采取适度运动、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 ,控制体重和血压等综合干预措施是预防 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 吴先萍杨维中杨小明张玉润杨晓妍张宁梅胡晓明袁建国邓颖何君王燕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病例对照研究
- 四川省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对策研究
- 1994年
- 四川省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对策研究王道钦,李华芳,屠云人,王敦志,吴先萍,杨维中,何君,袁建国,张宁梅随着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传染病的有效控制,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和环境致病因素的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日益成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
- 王道钦李华芳屠云人王敦志吴先萍杨维中何君袁建国张宁梅
- 关键词:流行病学慢性病
-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及作用方式研究被引量:3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及作用方式 ,为制定针对高危人群及全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2 0 0例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线性结构关系模型 (L ISREL )方法分析 ,筛选主要危险因素 ,并探讨其作用方式及作用强度。结果 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血压、精神心理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等是 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对 2型糖尿病的作用方式主要为直接作用 ,且作用较大 (其总和效应系数为 0 .2 184 ) ;而精神心理因素、生活方式 (不常体育锻炼、喜食脂肪 )除了有较小的直接作用外 ,更主要是通过血压和肥胖间接影响糖尿病的发生 (其总和效应系数分别为 0 .2 0 35和 0 .0 85 8) ;而高血压、肥胖与 2型糖尿病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且环境因素间相互作用 ,互为因果 ,故针对高危人群及全人群 ,采取适度运动 ,合理膳食 ,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 ,控制体重和血压等综合干预措施是预防 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 吴先萍杨晓妍张宁梅邓颖何君袁建国
- 关键词: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