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
- 作品数:73 被引量:277H指数:9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委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 肺曲霉菌病救治2例
- 2009年
-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07年确诊的2例肺曲霉菌病救治资料,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 张凤华贾玉杰袁宏
- 关键词:肺曲霉病肺疾病
- 胃癌腹膜转移与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6例胃癌和14例胃溃疡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端粒酶活性,同时对46例胃癌患者行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测。结果:14例胃溃疡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在PT3期胃癌为55.6%,在PT4期胃癌为99.3%;在浆膜未受累组、受累面积<10 cm2组、10.1~2 0 cm2组和>20cm2组分别为5.3%、25.0%、76.9%和100.0%;在无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0)组为42.9%,在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1~3)组为100.0%。而腹腔灌洗液中脱落细胞学检测阳性率在PT3和PT4期胃癌分别为22.2%和61.5%;在浆膜未受累组、受累面积< 10 cm2组、 10.1~20 cm2组和> 20 cm2组分别为0、0、38.5%和70.0%;在P0组为19.0%,在R1~3组为100.0%。TRAP-ELISA方法的阳性率比脱落细胞学检测显著增高(47.8%比26.1%,P<0.05)。结论:腹腔灌洗液中的端粒酶活性与胃癌腹膜转移呈正相关,
- 胡祥吴昊张世绵袁宏
- 关键词:端粒末端转移酶细胞学
- 基于“情境”教学模式的临床教学思考被引量:18
- 2011年
- 基于传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提出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开展"医学情境"教学模式,发挥临床教师诊疗技能较强的优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医学情境的创设者,提出问题的引导者与问题解决的合作者。
- 许朝晖刘辉袁宏
- 关键词:情境
- 因鉴定RHD基因和基因合子型而建立的测定技术
- 邵超鹏刘辉周一炎熊文袁宏安万新徐恒瑰
- 该项目新发现的主要应用领域为临床医学的血液疗法、检验医学等学科领域。该技术即通过特定的手段测定个体RHD基因的三种合子型:D/D纯合型、d/d纯合型、及D/d杂合型。该研究的检测系统结合二管简易的PCR反应,一管特异性检...
- 关键词:
- 关键词:RH血型等位基因
- 因检验结果互认而进行的补体检测结果校正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利用混合血清制备质控参考品对不同实验室间补体C 3,C 4检测结果进行校准的可能性。方法分别检测单份血清和由这些单份血清制备的混合血清的C 3,C 4,比较单份血清检测值的均数与混合血清检测值的接近程度;将100份正常人血清(40岁以下成人,男女各半)等量混合为参比血清与1名患者血清同时送6家临床实验室检测,依照同一实验室检测的参比血清检测值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给定的各项目的参考值对患者血清检测值进行校准,观察校准效果。结果混合血清检测值与单份血清测定值的均数十分接近;患者血清送6家临床实验室C 3,C 4检测结果的CV值分别为10.32%和16.14%,校准后为4.99%和6.53%。结论依照参比血清检测值和约定真值对待检血清C 3,C 4检测值进行校准效果明显。
- 刘辉马悦张静袁宏宫晓红宗建国徐维家
- 关键词:参考品补体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SALL4基因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 RT-PCR)检测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ike4,SALL4)mRNA的方法并研究该基因在各类型白血病中表达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定量检测6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志愿者的标本SALL4基因。结果表明,SALL4基因在完全缓解(CR)组各类型白血病中不表达或低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初诊和复发组中高表达,表达量显著高于CR组(P<0.05),但在初诊和复发两组间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SALL4基因在CLL、T-ALL、M3中不表达或低表达;相关BMI-1基因与其表达规律一致,两者显著相关(r=0.825,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SALL4基因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等优点,可作为进一步研究SALL4基因的方法;SALL4基因有可能成为部分白血病治疗转归及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监测指标之一。
- 段梦夕毕聪玺陈慧王楠李士军肖晓光马晓露袁宏
- 关键词:白血病实时荧光定量PCR
- 临床血液学与体液学实验室申请医学实验室认可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自2003年《医学实验室-质量和管理要求》(ISO15189:2003)发布以来,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于2008年修订为最新版《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2007)(以下简称《认可准则》)。国内已有100多家医学实验室、医学检测中心等通过了医学实验室认可,全面提升了管理质量和水平。
- 王贞马晓露曹盛吉刘艳李士军袁宏
- 关键词:临床血液学评审员血细胞分析临床检验科
- 雷帕霉素诱导HL-60细胞自噬及UCH-L3的表达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能否诱导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uman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HL-60)发生自噬及在此过程中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3(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 L3,UCHL3)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HL-60细胞后的生长抑制率。2μmol/L雷帕霉素作用HL-60细胞不同时间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L-60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的发生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自噬标志性基因LC3-Ⅱ和UCHL-3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UCH-L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HL-60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对照组细胞内荧光强度低,雷帕霉素组细胞荧光强度随着处理时间延长也相应增强。2μmol/L雷帕霉素处理细胞12和24 h后,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对照组内自噬小体数量少,而在处理组细胞内自噬小体数量增多,且形态典型特异;与对照组相比LC3-Ⅱ mRNA表达量增加,而UCH-L3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下降(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UCH-L3可能在调控白血病细胞自噬性死亡中发挥作用。
- 赵丹袁宏
- 关键词:雷帕霉素HL-60细胞
- RNA干扰沉寂Bcl—xL基因对肝癌细胞HepG-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利用短发夹RNA(shRNA)在肝癌HepG-2细胞内诱导RNA干扰(RNAi),抑制Bcl—xL基因表达,探讨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Bcl—xL靶向的shRNA,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入肝癌细胞HepG-2。经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hRNA对Bcl—xL mRNA和蛋白水平的抑制效应,采用MTT,TUNEL等技术检测shRNA处理前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与未转染组相比,shRNA能够有效的抑制Bcl—xL基因表达,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抑制率分别为86.6%和70.2%;肝癌细胞生长明显减慢,转染对照组(HepG-2hk)和未转染组(HepG-2-w)细胞的生长曲线较为接近,说明转染非特异性shRNA后的细胞增殖特性未受到影响(P〉0.05);而转染组的细胞(HepG-2-si)增殖曲线位于前两者的下方,细胞增殖特性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凋亡明显增加,HepG-2-si组细胞每视野凋亡数为15.0±1.1,HepG-2-w,HepG-2hk组细胞凋亡数分别为1.7±1.0和3.2±1.2。HepG-2-si与HepG-2-w组间细胞凋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而HepG-2hk组与HepG-2-w组间细胞凋亡数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NAi在体外明显抑制了肝癌细胞中Bcl—xL基因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增殖,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细胞凋亡增加实现的,为开辟Bcl—xL靶向的RNA干扰治疗肝癌提供实验基础。
- 段梦夕袁宏
- 关键词:RNA干扰肝癌
- 血小板数、血小板抗体、骨髓细胞学对血小板减少鉴别诊断的意义
- 王贞刘艳马晓露刘贺袁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