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震波碎石前后患者尿液r-GT同功酶的测定与分析
- 蔡碧涓华道宥殷延林
- 关键词:尿石症谷氨酰转肽酶电泳碎石同功酶肌酸酐
- 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法测定结石病人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
- 冯陶蔡碧涓窦长琪
- 关键词:甲状旁腺激素尿石症生物素酶连接免疫吸附测定
- 高血钙与泌尿系肿瘤
- 1989年
- 高血钙是发展中恶性癌瘤最常见的代谢异常。骨转移之恶性肿瘤或多发性骨髓瘤,高血钙占55%。Mundy报道207例高血钙患者,恶性肿瘤占35%,仅次于原发甲旁腺亢进(56%)。泌尿系恶性肿瘤合并高血钙而无骨转移之病例,据欧美文献不全统计,1988年前已达127例;
- 蔡碧涓顾方六
- 关键词:高血钙泌尿系肿瘤肾癌
- 不同能量体外冲击波冲击兔肾近期病理损伤与尿r-谷氨酰转肽酶的对应变化
- 1995年
- 选用健康雄性家兔23只,用E_2型碎石机冲击波轰击右肾,不同能量冲击波冲击后,兔肾近期病理损伤与冲击能量成正比。肾小管空泡变性、坏死较被膜下血肿或肾小球出血更明显地引起尿rGT活性增高。尿rGT/肌酐比值及尿rGT%两种报告方式均能相应反映肾损伤的轻重。以rGT/肌酐比值较灵敏,阳性率与病理符合率也高。此法可取一次尿5ml检测,方便、及时、准确。对门诊随诊或实验研究尤为方便。
- 蔡碧涓郭应录夏同礼魏今孔祥田梁莉莉华道宥
-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肾损伤
- 高转移和低转移前列腺癌株细胞与血小板体外粘附被引量:2
- 1995年
- 用体外肿瘤细胞-血小板粘附方法,观察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优于直接计数法,可用于观察肿瘤细胞-血小板粘附差异及影响因素;血小板铺板前体外滞留过程中发生激活反应而与肿瘤细胞粘附增强;血小板铺板后用固定液固定不影响其与肿瘤细胞粘附;高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株细胞和血小板粘附作用随血小板活化而增强,而低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株细胞无此现象。实验结果提示血小板可能促进高转移肿瘤细胞发生转移,抑制血小板活性药物可能有助于防治肿瘤转移。
- 赵继懋顾方六蔡碧涓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细胞株细胞生理学
- 体外冲击波碎石系列研究
- 郭应禄梁丽莉张祥华周利群蔡碧涓夏同礼许昕
- 该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高科技成果,1980年2月德国首先报道临床用于治疗肾结石,曾被誉为“肾结石治疗的革命”。1982年7月该课题组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研究成功体外试验,并写成论文发表,推动了国内有关内容的研究。1993...
- 关键词:
- 关键词:肾结石冲击波碎石体外碎石
- 尿中NAG同功酶的测定及在肾脏疾病中的分析
- 冯陶蔡碧涓魏 今
- 关键词:同功酶肾疾病肾小管红细胞病理
- 尿中Tamm-Horsfall蛋白定量及包被细胞在常见肾脏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 蔡碧涓冯陶卢义侠
- 关键词:上皮转移酶放射免疫测定肾小管
- 肾细胞癌的细胞起源:肾脏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3
- 1989年
- 近年公认肾细胞癌起源于近曲小管,作者应用4种肾小管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对38例成人肾及32例肾细胞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发现这些mAb在肾脏有稳定的染色类型,肾细胞癌多数表达近曲小管抗原,少数表达远曲小管、集合管抗原。经肿瘤细胞类型分析,透明细胞癌主要起源于近曲小管,颗粒细胞癌可能起源于远曲小管。
- 顾方六蔡松良蔡碧涓吴阶平
- 关键词:肾细胞癌细胞起源单克隆抗体
-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及尿液唾液酸测定的意义被引量:3
- 1997年
- 为观察前列腺癌患者血唾液酸(SA)与病情、疗效及血清PSA的关系,按血PSA高低将病人分为3组:A组(治疗前,17例)血PSA≥50μg/L,707%为临床C、D1、D2期,病情进展,前列腺症状或骨痛明显。B组(治疗前,6例)血PSA8~37μg/L,临床分期为C、D期,占50%。C组(治疗后,8例)血PSA<4μg/L,除临床C期1例,余均为临床B期术后,病愈或明显好转。血SA均值,A组为308mmol/L,大于B组281mmol/L及C组214mmol/L;A、C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尿SA结果同血SA,P<005。此外,血PSA与血SA(或尿SA)密切相关,P<001。同为阳性(或阴性)一致率血SAPSA为816%,尿SAPSA为722%。本实验所用“一步法”简便快速,血SA敏感性1000%,特异性781%,不需进口试剂或设备,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检出与病情疗效追踪观察。
- 蔡碧涓魏今冯陶黄有媛顾方六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唾液酸尿液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