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丹华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档案
  • 4篇档案保护
  • 2篇档案保护技术
  • 2篇档案学
  • 2篇数字化
  • 2篇教学
  • 1篇档案数字化
  • 1篇档案资源
  • 1篇多模态
  • 1篇信息共享
  • 1篇信息资源
  • 1篇虚拟仿真技术
  • 1篇学科
  • 1篇印迹
  • 1篇原子
  • 1篇政务
  • 1篇政务信息
  • 1篇政务信息资源
  • 1篇制纸
  • 1篇中国档案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9篇董丹华
  • 1篇李冰

传媒

  • 2篇档案学通讯
  • 2篇山西档案
  • 2篇兰台世界
  • 1篇档案学研究
  • 1篇中国档案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搭建五个平台 聚焦保护开发利用——多模态档案保护与开发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
2024年
2023年11月,国家档案局公布认定了首批8家重点实验室,其中,由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申报的“多模态档案保护与开发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成为促进部委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新高地。“多模态档案保护与开发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作为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的摇篮,学院创建之初就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实验研究平台,其中实验室专用面积646平方米,配有微观信息分析仪器、材料性能分析仪器、档案数字化设备、档案资源计算与开发设备等科研设备1500余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档案保护技术、档案资源长期保存及开发利用等研究方向的学术平台,在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形成了引领势态,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
董丹华
关键词:档案保护技术档案资源档案数字化多模态
国外贝叶经再生性保护路径和启示
2023年
贝叶经的再生性保护研究是国内外遗产保护领域的热点。通过对国外典型项目的保护路径进行研究,发现其保护工作具有两个特点:基于长期保存的缩微技术和面向应用的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在总结我国西藏、云南等地区保护工作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可以为我国贝叶经再生性保护的持续性研究提供借鉴:在未来的保护工作中,仍然要以缩微技术作为长期保存的一种方式,以数字化赋能共享利用并持续推广数模转换技术的运用,通过不断促进信息迁移载体的转换和升级,实现文本信息的长期保存,留存人类记忆的宝贵财富。
董丹华
关键词:贝叶经缩微数字化
民国机制纸档案的修复方法及启示——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文书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民国机制纸档案修复和传统手工纸档案在修复材料的选择、修复步骤、修复理念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对馆藏严重炭化民国机制纸档案的抢救性保护开展案例研究能够为民国档案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在档案无损检测的基础上开展病害治理、选择适宜的手工纸多层修复、对炭化部分局部加固,这些保护措施能够在保持档案原貌的基础上延长档案寿命。通过对修复效果的总结,可以获得民国档案修复保护工作的启示:应灵活选用修复材料;使用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助力保护工作;对档案碎片应能拼尽拼;修复过程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保留档案原貌。
董丹华李冰李冰
关键词:档案保护民国档案机制纸
红色原子油印迹使用特征和保存特性研究
2022年
文件上的红色原子油印迹是档案制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印迹是否清晰、美观、耐久影响着档案材料的外观、使用和凭证价值,因此有必要开展其使用特征和保存特性的研究。通过耐久性实验测量印迹的色差值判断其耐久性能,对印迹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以了解其速干性能和油墨扩散情况,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其主要元素成分进行检测,研究发现由于原子油成分、生产工艺不同,其耐久性能具有差异性,分为较耐久材料和不耐久材料;在使用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其耐久性,还要兼顾色泽的美观度、速干程度、清晰度等;所有印迹不耐干热,在档案保管中要保证环境适宜,以免印迹出现褪色、模糊影响档案价值。
董丹华黄晓霞
关键词:档案保护耐久性XRF
基于DNA模型的中国档案保护技术文化基因提取与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中国档案保护技术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为提升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领域的人文研究水平、发现技术发展的文化推动力、提升国家文化传播力,有必要利用有效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档案保护技术文化基因。根据技术文化关系的相关理论和模型研究方法,可以构建档案保护技术的文化基因模型,利用模型提取文化基因并分析其与保护技术的关系。在不同的文化层中尝试提取四个基因序列为例进行研究:意识基因-忧患意识、精神基因-工匠精神、观念基因-礼文化、美学基因-东方美学。研究发现,中国档案保护技术蕴含丰富文化基因,并在经济、政治等社会区位环境因素影响下传承和创新,未来研究可以利用该模型进一步挖掘更全面的文化基因序列,并在分析中增加经济链和政治链对技术的影响。
董丹华
关键词:档案保护技术文化基因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情档实验室质量管理探索——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双一流”国家战略对我国高校双一流学科提出了进行质量监控的要求和完善质量保障的目标。研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方法是提升学科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措施。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图情档学科实验室确定质量管理原则、明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梳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架构和实现档案规范管理等措施,可以为“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新思路。
董丹华谢华斌
档案学本科实践性教学初探被引量:8
2012年
本文从社会对档案专业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分析出发,根据学科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重新确定教学目的和培养方案、设置独立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实践课程、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实践指导等一系列具体改进措施。
董丹华
关键词:档案学本科教学实践性教学
VR赋能档案学实践教学的SWOT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档案学实践教学中引入VR技术是新文科建设规划和信息时代的要求,对创新人才培养和解决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实践教学经费紧张问题、实验风险问题都有现实意义。通过SWOT分析有以下研究发现,其优势:学科自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劣势:需要高水平VR技术支持和一线教师的大力参与;机遇:有政策支持和行业机遇;威胁:面临目前其他学科在VR实验中的共性问题,即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共享程度较低、缺乏评估体系等。针对分析结果有如下应对策略:从国家层面组建VR实践课程建设团队是前提;设计课程资源库是基础;加速行业标准和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保证;校企共建是途径。
董丹华
关键词:档案学虚拟仿真技术实践教学SWOT分析
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瓶颈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到全面发展的信息时代,电子政务作为信息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选择。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其关键环节是实现政府的信息资源共享。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全面性和充分性是考...
董丹华
关键词:政务信息资源信息共享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