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玮健

作品数:3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施肥
  • 2篇土壤
  • 2篇轮作
  • 2篇钾素
  • 2篇长期施肥
  • 1篇玉米
  • 1篇生物量碳
  • 1篇速效
  • 1篇速效钾
  • 1篇土壤速效钾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量
  • 1篇微生物量氮
  • 1篇微生物量碳
  • 1篇物量
  • 1篇小麦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3篇葛玮健
  • 2篇杨学云
  • 2篇张树兰
  • 1篇李花
  • 1篇孙本华
  • 1篇常艳丽
  • 1篇马晓霞
  • 1篇刘俊梅
  • 1篇任卫东

传媒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期施肥对塿土钾素状况和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钾素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对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和抗逆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北方土壤被认为是富钾土壤,一般农田生产多不施钾肥,作物所需钾素绝大部分来源于土壤,使得钾素一直处于耗竭状态,且对此缺少有效评估手段...
葛玮健
关键词:钾效率缓效钾
文献传递
土区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钾素平衡与钾库容量的影响被引量:37
2012年
本文研究了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氮磷钾化肥不同配合施用方式及氮磷钾化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合施用对钾素平衡以及土壤钾库的影响。试验包括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氮(N)、氮钾(NK)、磷钾(PK)、氮磷(NP)、氮磷钾(NPK)、氮磷钾配合一季秸秆还田(SNPK)、氮磷钾配合低量有机肥(M1NPK)和高量有机肥(M2NPK)。结果表明,除NK、PK和M2NPK处理外,其它处理小麦和玉米钾的携出量均大于钾的投入量,导致土壤钾素处于亏缺状态,20年累计亏缺量为617~4333 kg/hm2。与试验前相比,长期施肥种植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全钾含量;长期施用钾肥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但长期不施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未显著降低;无论施钾与否土壤非交换性钾(Mactotal K)以及非交换性钾中更容易被HNO3溶解提取的钾(Step K)均明显低于试验前水平。表明土壤非交换性钾可以作为该土壤钾素消耗的指标。考虑到施钾肥的经济投入和现有资源高效利用(如秸秆、有机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维持土壤钾素肥力以及土地可持续生产力,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采用秸秆全部还田或施有机肥是必要的。
葛玮健常艳丽刘俊梅张树兰孙本华杨学云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速效钾STEP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施肥对(土娄)土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以20年(土娄)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化学肥力要素、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响应。试验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NP)、磷钾(PK)、氮磷钾(NPK)、NPK+秸秆(SNPK)以及不同量有机肥+NPK(M1NPK、M2NPK)等8种施肥模式。结果表明,与CK相比,长期施用氮、磷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达34.0%、全氮34.0%、全磷58.5%、速效磷608.9%、微生物量碳23.3%、微生物量氮54.0%、蔗糖酶活性53.9%、脲酶132.6%、碱性磷酸酶29.9%以及脱氢酶40.9%。NPK处理与NP处理效果相似,钾素效果甚微。作物秸秆还田配合氮、磷、钾化肥与施氮、磷、钾肥相比没有明显影响土壤有机碳、氮和磷水平,但是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的含量(29.5%)、碱性磷酸酶(23.0%)和脱氢酶(26.9%)的活性。有机肥配合氮、磷、钾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显著提升土壤化学肥力要素,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特别是引起了磷素的大量富集(速效磷含量大于150 mg/kg)。因此,(土娄)土不施有机物情况下,氮磷配合可以提高土壤化学和生物肥力,作物秸秆还田配合氮磷钾化肥的培肥效果优于氮磷钾化肥配合,而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是(土娄)土提升化学肥力和保证土壤生物健康的最佳施肥模式。
李花葛玮健马晓霞黎青慧任卫东杨学云张树兰
关键词:长期施肥小麦-玉米轮作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