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桂娟
- 作品数:19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但是”的来源及演化过程被引量:2
- 2017年
- 考察"但是"的功能类型及演化过程,显示中古时期"但是"为临时自由组合而成的跨层结构,近代转折连词"但是"为转折连词"但"和词缀"是"类推而成,与跨层结构"但是"没有直接演化关系。
- 朱怀范桂娟
- 关键词:转折连词语法化
- 再论汉语连词的典型特征
- 2021年
- 传统汉语连词特征研究主要关注其连接功能,但连接功能并非连词独有,需要从语法功能、句法分布及语法化程度综合考察其典型特征。从上述三方面来看,连词的典型特征为:主要起连接作用,符合联系项分布原则,语法化程度较高。
- 朱怀范桂娟
- 关键词:连词
- 《助字辨略》语法化研究
- 清·刘淇《助字辨略》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的解释虚词的专著,该书第一次对虚词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虽然这些分类标准不一、类别繁杂,但很多分类都是按照虚词的功能来分的,从这些分类当中可以窥见其对虚词功能的认识。前人对于《助字辨略》的...
- 范桂娟
- 关键词:虚词语法化
- 文献传递
- 从传世文献看“因”的本义
- 2020年
- 学界对“因”的本义有不同看法,主要原因在于简单根据字形判定其本义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因”在传世文献中有多重功能,其中用为动词的“靠近、接近”义及其引申义与殷商时期出土文献的用例在语义上具有一定联系,据此推定“因”的本义可能为表存现的动词义“在(垫席)上/(衣物)里”。
- 范桂娟
- 关键词:本义语义演变
- 从出土文献看“因”的本义被引量:1
- 2020年
- 对“因”的本义学界有“垫席”、“死”、“囚”、“包裹”及“就”等不同看法。根据字形判断,其在甲骨文、金文及战国文字中可能有“包裹”或“承载”义;考察甲骨文用例存在动词用法;在传世文献中的早期用法为动词义。据此推定,“因”的本义可能为表存现的动词义“在(垫席)上/(衣物)里”。
- 范桂娟
- 关键词:本义语义演变
- 句首助词“但”的语用功能及历时演变被引量:1
- 2021年
- 句首助词"但"是源于语用规约化产生的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虚词,其语用功能有三类:连接话轮内部语篇、开启新话轮和开启新情节。"但"的三类语用功能经历了从轻转连接到开启新话轮,再到开启新情节的演化过程,语义上表现为轻转连接义的弱化、消失和谦敬语气义的产生、弱化、消失以及自我介绍义的产生。句首助词"但"可能是一种不太普遍的方言现象,较有可能是从唐代到宋元时期发生了演化。
- 朱怀范桂娟
- 关键词:语用功能
- 说“迅雷不及掩耳盗铃”
- 2012年
- “迅雷不及掩耳”意为“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后用来比喻来势迅猛或行动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掩耳盗铃”源于《吕氏春秋》,
- 范桂娟
-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 关于《现代汉语》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
- 2016年
- 《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多年来教材更新较慢,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需要综合选择教材,根据现代汉语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 范桂娟
- 关键词:现代汉语教学内容
- 黎锦熙的近代语文教育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语言教育家,国语运动和文字改革的先驱,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黎锦熙先生学识渊博、著述丰厚,其研究领域涵盖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辞典、文字、训诂、史学、佛学、文学及语言文字教育等,一生出版专著百余部,论文五百余篇,为近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研究及教学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拟从语法研究与教学、语言文字改革与实践、辞书编撰与推广三方面介绍黎锦熙先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贡献.
- 范桂娟
- 关键词:黎锦熙语法研究语文教育现代汉语语法《新著国语文法》文字改革
- 中古汉语联合关系连词研究
- 连词研究是汉语词类研究中相对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研究专著较少,成果多散见于辞书、通论著作及单篇论文中。进行中古汉语联合关系连词研究对于厘清中古连词发展概貌,推进汉语连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古汉语联合关系连词即中古时期具...
- 范桂娟
- 关键词:中古汉语连词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