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传国
- 作品数:5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群体认同、自尊和心理疾病污名的关系被引量:16
- 2011年
- 通过对62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探讨大学生群体认同、自尊和心理疾病污名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使用LISREL8.70建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行了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群体认同显著地负向预测自我污名,且通过自尊和公众污名这两个中介变量影响自我污名;(2)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自我污名,公众污名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污名。结论:三个变量之间相关非常显著;所建构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 佐斌艾传国
-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自动联想激活成分分离
-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SC-IAT)( Karpinski&Steinman,2006)是对传统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
- 艾传国佐斌
- 大学生对网络师生互动的内隐态度及对教育的启示被引量:2
- 2013年
-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教育环境已经从传统的课堂环境扩展到了新的数字环境,网络在教育上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师生互动发生深刻的变化。利用inquisit 2.0编制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采用SCIAT测量大学生对网络师生互动的内隐态度。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网络师生互动态度的内隐效应显著,大学生对网络师生互动的内隐态度是积极的,而且男、女大学生在对网络师生互动的内隐态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 张艳红周妮子艾传国
- 关键词:内隐态度
- 外显自尊、相对内隐自尊和整体内隐自尊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通过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三种方法测量自尊,并比较三者的关系。方法:外显自尊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的中文修订版,内隐自尊采用inquisit 3编制两个实验程序:我-他人IAT(实验1)和我SC-IAT(实验2)。结果:①被试整体外显自尊水平比较高,我-他人IAT和我SC-IAT实验的内隐效应显著,并且都显示在内隐层面被试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②外显自尊与我-他人IAT不相关,但与我SC-IAT呈显著负相关。我-他人IAT与我SC-IAT之间相关不显著。结论:我-他人IAT测量的是相对内隐自尊,而我SC-IAT测量的是整体内隐自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
- 艾传国佐斌
- 关键词:外显自尊内隐联想测验
-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在群体认同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9
- 2011年
- 目的: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测量大学生的内隐群体认同。方法:采用inquisit 2.0编制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并测量大学生对自己身边群体的内隐认同,并使用群体认同量表测量了大学生的外显态度,分析了内隐与外显测量的关系。结果:采用SC-IAT测量内隐群体认同的内隐效应显著,在单一对象的内隐态度测量上具备可行性。结论:①在内隐和外显测量上,大学生对自己身边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同。②大学生内隐群体认同与外显群体认同相关不显著,是两个相对独立结构。
- 艾传国佐斌
- 关键词:内隐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