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继兵
- 作品数:48 被引量:409H指数:10
-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被引量:4
- 2009年
- 以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为例,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农村经济带来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对策。
- 张景会杨久廷肖继兵辛宗绪
- 关键词:农村经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 辽宁省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留茬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针对朝阳半干旱区春季十年九旱的实际情况,在秋后玉米地设置了玉米地留茬、留茬覆盖玉米秸秆、翻耕、翻耕后覆盖玉米秸秆和翻耕后覆盖地膜5种不同处理方式,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春播前表层土壤水分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春播前表层...
- 肖继兵杨久廷辛宗绪孙占祥张玉龙郑家明侯志研
- 关键词:土壤水分留茬翻耕
- 文献传递
- 密度和施氮量对垄膜沟播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7年
- 2012、2014年,以玉米杂交种沈禾201为试验材料,探讨垄膜沟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抽雄期和灌浆期,玉米个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群体产量的综合影响呈开口向下的凸面体,2012年施氮量对群体产量的影响大于密度处理,2014年施氮量对群体产量的影响小于密度处理。通过对产量方程模型寻优,得到超过平均产量的管理方案,2012、2014年种植密度分别为69 727~84 818株/hm^2、39 880~51 778株/hm^2;施氮量分别为342~478 kg/hm^2、223~413 kg/hm^2。在试验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和中高施氮量可显著增加垄膜沟播春玉米产量。
- 肖继兵孙占祥蒋春光郑家明冯良山杨宁白伟
- 关键词:春玉米施氮量
- 日光温室番茄滴灌与漫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根据辽西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灌溉现状及生产水平,就如何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强土壤的保护性耕作和人们的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滴灌技术比传统的漫灌可节水58.6%,单方水番茄产量提高16.4 kg/m3,增产14.1%,棚内温度平均提高2.2℃,相对湿度降低8.5%。并通过静态综合效益分析,当年可收回投入成本。
- 杨久廷肖继兵辛宗绪甘作勋
- 关键词:日光温室滴灌漫灌理化性质
- 降雨侵蚀因子和植被类型及覆盖度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41
- 2017年
- 为探讨降雨和植被对辽西褐土区农耕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2006-2010年采用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法研究了天然降雨条件下降雨侵蚀因子、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对坡耕地地表径流量、土壤侵蚀量的影响。设5°和10°两个坡度水平,以甘薯和谷子为供试作物,2006-2007年对照区为天然荒草地,2008-2010年为裸坡地。结果表明,甘薯地径流量和侵蚀量与降雨量(R)、最大30 min雨强(I_(30))、R×I(平均雨强)、R×I_(30)正相关显著(P<0.05);裸坡地径流量与R、R×I_(30)正相关显著(P<0.05),侵蚀量与I_(30)、R×I_(30)正相关显著(P<0.05),与降雨量相关不显著(P>0.05)。甘薯地和裸坡地的径流量和侵蚀量与平均降雨强度正相关均不显著(P>0.05)。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主要影响径流量,最大30 min雨强主要影响侵蚀量。中、高雨强下,侵蚀量与径流量显著正相关(P<0.01)。甘薯地径流量和侵蚀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负指数关系(P<0.05)。5°坡耕地,不同植被类型侵蚀量为甘薯地>荒草地>谷子地;10°坡耕地,荒草地侵蚀量总体最少。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地表径流>降雨侵蚀力(R×I_(30))>植被覆盖度。通过连续5 a坡面径流小区观测,初步探明降雨和植被对辽西褐土区农耕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为该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肖继兵孙占祥刘志郑家明刘洋冯良山杨宁白伟
- 关键词:植被褐土坡地降雨
- 一种残膜回收机
- 一种残膜回收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限深机构、传动机构、松土铲、振动跳膜机构、捡拾机构、脱膜机构及残膜收集箱,所述松土铲安装于机架前端的左右两侧,所述振动跳膜机构安装在机架前下方,所述捡拾机构安装在机架和振动...
- 郑家明杨宁李开宇高占文肖继兵冯良山于秀琴张哲于景春李颖
- 文献传递
- 垄膜沟种条件下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为提高朝阳地区旱地玉米降雨利用效率,增加旱地玉米产量,选用3个玉米品种(中熟品种辽单33、中晚熟品种沈禾201和晚熟品种东单60),设计6种密度(37 500,45 000,52 500,60 000,67 500,75 000株/hm2),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品种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了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条件下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集雨种植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先增加后降低,但茎粗和棒三叶叶面积逐渐降低,LAI逐渐增加,且LAI在品种或密度的单一作用下及在二者交互作用下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构成因素(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逐渐降低,但产量却逐渐增加。在各密度水平下,3个品种以中晚熟品种沈禾201平均产量(13 781.89kg/hm2)最高,水分利用效率[28.73kg/(mm.hm2)]最大。要想充分发挥该区微集雨种植技术的增产潜力,建议选用中晚熟株型紧凑品种进行合理密植。
- 肖继兵孙占祥蒋春光侯志研冯良山白伟
- 关键词:玉米垄膜沟种
- 辽西半干旱区垄膜沟种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1
- 2014年
- 【目的】春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作物,其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但该区降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春玉米高产稳产所需。垄膜沟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水,提高降水资源化程度,开展相关研究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区有限的自然降水,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稳产高产。【方法】2007—2013年在辽宁朝阳地区进行玉米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垄膜沟种(沟内不覆盖,T1)、垄膜沟覆秸秆(T2)、垄膜沟覆膜(T3)和传统种植(CK)4种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传统种植为垄沟种植,行距50 cm,垄膜沟种方式为沟垄相间排列,沟宽80 cm,垄宽40 cm,垄高15 cm,垄上覆膜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种植2行玉米。各处理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左右,种肥为磷酸二铵(375 kg·hm-2,N 18%,P2O5 46%),拔节初期追施尿素(375 kg·hm-2,N 46%)。【结果】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雨,2009年和2010年玉米出苗率分别提高13.0%和14.9%,出苗时间提前1—2 d。前期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一场有效降雨过后,土壤贮水量增加幅度依次为T2>T1>CK>T3,T1和T2种植区水分入渗深度至少达到60 cm,而CK水分入渗深度只有40 cm,产流效率为61%,T1和T2蓄墒增加率分别为72%和88%。各处理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CK,其值分别为140.93、135.27、127.85和118.98 mm,较对照分别增加18.45%、13.69%和7.46%。2007—2013年,T1—T3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31%—32.58%、9.95%—17.81%、32.12%—37.16%、16.58%—27.96%、2.50%—9.40%、10.85%—29.33%和4.14%—17.95%,T1、T2和T3较对照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4.52%、20.01%和23.44%。2007—2012年,T1—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4.66%—36.07%、14.12%—23.73%、38.34%—53.89%、29.07%—35.68%、1.20%—19.60%和9.02%�
- 肖继兵孙占祥蒋春光刘志郑家明冯良山
- 关键词:半干旱区春玉米垄膜沟种水分利用效率
- 玉米茬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耕层水分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针对朝阳半干旱区春季十年九旱的实际情况,在秋后玉米地设置了玉米地留茬、留茬覆盖玉米秸秆、翻耕、翻耕后覆盖玉米秸秆和翻耕后覆盖地膜5种不同处理方式,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春播前表层土壤水分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春播前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大小顺序为翻耕后覆膜>翻耕后覆盖秸秆>留茬覆盖秸秆>翻耕无覆盖>留茬无覆盖,其中翻耕覆膜处理土壤含水率为17.03%,比留茬无覆盖处理高4.51%,比翻耕无覆盖处理高2.57%,比留茬覆盖秸秆处理高1.27%,比翻耕覆盖秸秆处理高0.66%。
- 肖继兵杨久廷辛宗绪张景会孙占祥张玉龙
- 关键词:土壤水分留茬翻耕
- 种植方式对矮秆高粱辽杂37号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对矮秆高粱在辽宁西部地区适宜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研究,为矮秆高粱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矮秆高粱辽杂37号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二比空、三比空、大垄双行、一穴双株以及常规种植方式(CK)等5种种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高粱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比空和大垄双行种植方式较常规种植方式增产效果显著,大垄双行产量为9969.8kg/hm^2,二比空产量为9909.6kg/hm^2,分别比常规种植增产9.7%和9.0%,并使其群体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在开花期和灌浆期,二比空、大垄双行处理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种植,分别较常规种植高6.68%和7.91。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_2浓度、蒸腾速率在各处理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净光合速率的表现为二比空、大垄双行与常规种植处理达显著水平;气孔导度表现为二比空、大垄双行处理显著高于一穴双株和常规种植处理,而胞间CO_2浓度则表现相反。蒸腾速率的表现为二比空、大垄双行、三比空、一穴双株均高于常规种植,且达显著水平。可见二比空和大垄双行种植方式有助于矮秆高粱光合条件的改善,可作为辽西地区矮秆高粱高产首选的种植方式。
- 辛宗绪赵术伟孔凡信肖继兵刘志朱晓东吴宏生
- 关键词: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