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峰
-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门胆管癌的CT诊断与分析
-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CT平扫加增强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分析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9例平扫表现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7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
- 肖云峰荣文霞何银刘永保
- 肝门胆管癌的CT诊断与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CT平扫加增强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分析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9例平扫表现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7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动态增强12例有延迟强化。对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评价CT扫描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价值。结论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是肝门区低密度肿块和肝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伴肝内胆管扩张。CT在判断肿瘤浸润范围虽有一定局限性,但目前仍为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一个重要检查手段。
- 肖云峰荣文霞何银刘永保
- 关键词:肝门胆管癌肝门区肝内胆管扩张管腔狭窄CT影像肿块
- 胃癌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 2002年
- 98例胃癌CT的影像学特点。 98例为肿瘤的直接征象均见有胃壁增厚。病变处胃壁僵硬 ,扩张受限 ,典型“鼠尾征”13例 ,12例增强后肿瘤组织内有不规则的低密度坏死区而呈不均匀性强化。其中 87例见软组织肿块影 ,并向腔内或腔外生长。局限性胃壁增厚 11例 ,伴有溃疡 4 1例 ,胃腔狭窄 9例 ;肿瘤侵犯邻近组织主要是胰周脂肪而使脂肪间隙消失和侵及肝脾 ;脏器转移以胰腺和肝脏占多数 ;淋巴结转移主要是胃周围和后腹膜淋巴结。CT对胃癌的诊断、术前分期和预后估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肖云峰刘希胜刘雨成谢超英
- 关键词:胃癌CT
- 螺旋CT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分析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以及MPR后处理图像对提高诊断率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我院于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原发恶性肿瘤2 2例,包括粘液表皮样癌9例,腺癌及鳞状细胞癌各4例,腺泡细胞癌3例,恶性混合瘤2例。结果:2 2例中肿物呈圆形及椭圆形8例,不规则形14例,边缘清楚9例(在MPR图像上总能发现边缘毛糙、周围脂肪受侵) ,边缘不清楚13例,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向周围组织浸润。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18例明显强化,薄环状强化伴中央大片低密度坏死5例,肿块呈不规则型强化1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1例。临床表现有面神经受累9例,其中6例横断位上下颌后静脉增强扫描显示不清;3例下颌后静脉较清晰可见,但在MPR图像上显示受压变形、移位。结论:面神经受累为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肿块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有明显强化、内部密度不均匀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原发腮腺恶性肿瘤影像学特点。
- 肖云峰荣文霞何银刘永保
- 关键词:腮腺恶性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CT扫描对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 1999年
- 本文报告80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采用冠状位CT扫描及扫描后再次重建放大处理,CT明显优于平片,特别是CT能很好地显示复杂的鼻腔结构及各鼻窦的开口,及鼻腔鼻窦炎症所致粘膜软组织病变及骨吸收破坏。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80例,男54例,女24例;年龄23~72岁,平均34岁。多发症状为涕血、鼻塞、脓涕、头痛。
- 周胜利孙西军肖云峰卞光军
- 关键词:CT鼻窦炎
- 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结果:44例为单发病灶,9例呈多发病灶;25例单发病灶和9例多发病灶表现为边缘模糊;25例肿块内见有钙化,14例颗粒状钙化,5例乳头状钙化,6例不规则钙化。49例转移淋巴结边缘规则,另4例边缘模糊或呈融合趋势;转移淋巴结有明显钙化的25例(颗粒状钙化19例,乳头状钙化4例,不规则钙化2例);22例淋巴结有囊性变,13例囊壁内见有乳头状强化。结论:甲状腺体积增大,肿块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的伴有颗粒状钙化的,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指征;若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囊性变、囊壁内乳头状结节及颗粒状钙化,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最可靠征象。
- 肖云峰颜广林何银郭嘉漪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