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玲玲

作品数:12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75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面上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损
  • 4篇骨缺损
  • 3篇异种
  • 3篇异种骨
  • 3篇脱蛋白骨
  • 3篇疗效
  • 3篇骨折
  • 3篇大段
  • 3篇大段骨缺损
  • 2篇短缩
  • 2篇延长术
  • 2篇异体
  • 2篇异种脱蛋白骨
  • 2篇肢体
  • 2篇肢体短缩
  • 2篇疏松性
  • 2篇微创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慢性骨髓炎
  • 2篇骨搬移

机构

  • 12篇解放军第17...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石玲玲
  • 5篇丁真奇
  • 5篇郭志民
  • 4篇陈卫
  • 3篇康两期
  • 3篇林斌
  • 2篇刘晖
  • 2篇叶文斌
  • 2篇田胜
  • 1篇郭林新
  • 1篇程斌
  • 1篇陈智彪
  • 1篇郭世明
  • 1篇梁勃威
  • 1篇林坤山
  • 1篇洪加源
  • 1篇陈浩
  • 1篇陈昱
  • 1篇林燕萍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锁定钢板联合内侧异体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异体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6-12采用股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内侧异体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3例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术中均采用MIPPO技术将钢板、异体骨板分别置入股骨远端外侧和内侧固定。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12~3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7(4~12)个月,无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及再骨折。末次随访时按Merchan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9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6.9%。结论股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内侧异体骨板内固定为内侧皮质有缺损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固定方式,配合术后有效抗骨质疏松治疗及积极的康复训练,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取得满意疗效。
郭志民陈卫石玲玲熊远飞陈智彪李延伟林斌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6
2015年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4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9例。男32例,女41例;年龄60~79例,中位数69岁;左侧27例,右侧46例;按照桡骨远端骨折的 AO 分类,A3型18例、B2型8例、B3型12例、C1型19例、C2型16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和尺偏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及骨折愈合后6个月的前臂旋前角度、前臂旋后角度及 Robbins 腕关节评分。结果: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均小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9.75±1.04)周,(11.83±0.75)周,t =17.280,P =0.001;9.88°±1.47°,12.43°±1.27°,t =10.509,P =0.007;21.13°±0.85°,22.72°±0.66°,t =14.350,P =0.003]。骨折愈合时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前臂旋前、旋后角度及 Robbins 腕关节评分均低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25.63°±6.72°,51.17°±8.93°,t =37.555,P =0.000;22.13°±4.58°,51.33°±5.72°,t =113.150,P =0.000;(3.88±0.64)分,(6.00±0.59)分,t =67.632,P =0.000];骨折愈合后6个月2组患者前臂旋前、旋后角度及 Robbins 腕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7.50°±6.74°,81.50°±4.60°,t =1.554,P =0.236;73.63°±5.71°,73.50°±1.87°,t =0.003,P =0.960;(7.63±0.92)分,(8.00±1.06)分,t =1.479,P =0.236]。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
郭世明石玲玲郭志民林燕萍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正骨手法
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估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力学作用及成骨效果。方法 36只成年猪,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植入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骨基质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膜细胞,对照组植入异种脱蛋白骨皮质骨管复合自体髂骨微粒,空白对照组植入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管,三组均采用锁定钢板及异种皮质骨板固定。通过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生物力学及灰量测定检查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及对照组骨缺损处新生骨生长良好,骨小梁排列整齐,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新生骨较少,且与断端部分相连。植入后2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物力学及骨矿含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且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骨基质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膜细胞修复大段骨缺损具有良好的应力支撑作用,其成骨效果与自体松质骨相当。
石玲玲丁真奇康两期叶文斌
关键词:异种骨脱蛋白骨缺损组织工程骨
微创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治疗跟骨骨折患者30例32足.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20~64岁,平均36.3岁.术前均行跟骨轴位,侧位...
程斌石玲玲丁真奇
肢体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肢体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4月采用肢体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2~62岁,平均4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压砸伤1例,高处坠落伤2例。18例为小腿开放性骨折(GustiloⅢB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后形成感染性骨缺损、骨髓炎,1例为闭合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形成慢性骨髓炎。既往手术2~5次,平均3次。受伤至骨搬移术时间为3~11个月,平均6.5个月。清创后骨缺损长度为2.0~5.5 cm,平均4.3 cm。术中胫骨短缩后松开止血带检查肢体末梢血运,7例直接闭合创面,5例采用邻近皮瓣修复,5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例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1例单纯植皮修复。选用单臂外固定架或环式外固定架,并在胫骨近侧或远侧干骺端的两排外固定架钉之间完全锯断;1周后以1 mm/d速度进行肢体延长。结果术后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4个月。2例对合端创面延迟愈合,余均顺利愈合。18例对合骨端自然愈合,1例因病灶骨未完全切除致对合骨端发生骨不连。5例发生牵张骨痂生长缓慢,其中4例经"手风琴"技术和注射红骨髓后顺利愈合,1例植骨辅助内固定后对合骨端愈合。骨延长时间为1~3个月,延长指数为1.6~2.7 cm/月,平均2.2 cm/月;骨愈合时间为7~13个月,平均11.1个月。根据胫骨骨折疗效评定系统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优9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为89.5%。结论采用肢体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可改善截骨端的直接对合,明显缩短骨对合端的愈合时间。
郭志民石玲玲田胜陈卫林斌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骨搬移
肢体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肢体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2011 年1 月—2016 年 4 月采用肢体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 19 例.男 13 例,女 6 例;年龄22~62 岁...
郭志民石玲玲陈卫林斌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骨搬移
异种脱蛋白骨管复合不同移植材料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应用异种脱蛋白骨管复合骨基质明胶(BMG)、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膜细胞与复合脱钙骨基质(DBM)、自体红骨髓(RBM)作比较,观察修复猪大段骨缺损的成骨差异。方法建立猪双侧胫骨大段骨缺损模型。24只成年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A:异种骨管+BMG、BMP、骨膜细胞;实验组B:异种骨管+DBM\RBM;两组均采用锁定钢板及异种皮质骨板固定,分别于术后4、8、12、24周时通过大体标本观察,放射学及组织学观察评估其修复猪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情况。结果植入后24周,异种骨管复合BMG、BMP、骨膜细胞完全修复,成骨活跃程度,骨再生量和重建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复合脱钙骨基质、自体红骨髓成骨能力较弱。结论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骨基质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膜细胞能够有效修复大段骨缺损。
石玲玲丁真奇郭林新叶文斌
关键词:异种骨脱蛋白骨骨缺损
内外侧联合入路合并早期支具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合并早期支具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75医院骨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复杂肘关节脱位患者86例,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21~55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手术组54例(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和非手术组32例(非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6个月肘关节屈伸,旋转范围以及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手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13. 4±1. 6)周,明显少于非手术组(14. 7±1. 8)周;术后3、6个月,手术组的肘关节屈伸、旋转度数均显著高于同期的非手术组,肘关节疼痛、活动范围、稳定性及功能评分也均显著高于同期的非手术组;术后6个月,手术组的肘关节功能优于非手术组;上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外侧联合入路合并早期支具固定治疗复杂肘关节脱位对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有利,愈合时间短,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
石玲玲刘晖梁勃威陈浩
关键词:肘关节脱位联合入路支具固定
异种脱蛋白骨管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力学评估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异种脱蛋白骨管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建立山羊双侧胫骨大段骨缺损模型,36只山羊(72只后肢)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异种脱蛋白骨管;对照组:异种脱蛋白骨粒;两组均在移植骨中添加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并采用骨板、钢板双重固定修复骨缺损。术后5、10、15周对羊胫骨行影像学观察和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影像学显示实验组在骨缺损修复及成骨方面较对照组高。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术后5、10、15周时实验组力学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周,实验组的生物力学强度与正常胫骨已无差异。结论应用异种脱蛋白骨管支撑复合BMP修复大段骨缺损,能够有效加强移植骨修复负重骨缺损区的力学结构。
丁真奇石玲玲康两期陈昱
关键词:异种骨骨缺损生物力学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椎间盘镜下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植骨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植骨治疗四肢长骨干骨不连及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6年9月,选择25例创伤后骨不连、骨缺损患者,其中胫骨9例,股骨13例,肱骨3例。骨不连、骨缺损引起须植骨长度1~6 cm,平均2.7 cm,均在椎间盘镜下行瘢痕清除,然后在骨缺损部位植入异体松质骨,再于髂骨取自体红骨髓15~20 ml注入植骨处。结果25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症状。除2例术后内固定失败外,余23例骨不连、骨缺损均获骨性愈合,植骨生长良好,骨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5.1月,无感染及再出现骨不连。结论椎间盘镜下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植骨治疗骨不连和骨缺损,无须自体髂骨取骨,局部创伤小,血运破坏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康两期陈卫石玲玲丁真奇林坤山刘晖洪加源
关键词:椎间盘镜红骨髓骨不连骨缺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