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燕
-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两种生产理论有一个理论的形成过程。它最早萌芽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在批判过程中首次运用了“人的生产”的概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生产”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
- 石燕
- 关键词: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人口生产
- 文献传递
- 由马克思使用物质变换概念的先后顺序引起的思考被引量:1
- 2015年
- 马克思使用物质变换概念的先后顺序,反映了其物质变换理论的侧重点,是先社会的物质变换、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通过对两者内涵的阐释,揭示了马克思物质变换的劳动实质。离开劳动及其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就无法理解马克思使用物质变换概念先后顺序的原因:从物质变换的长远目标和现实目的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动态与静态分析和现实劳动生活的理论影像三方面展开解答。
- 石燕
- 关键词:社会关系
-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方法论
- 2005年
-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萌芽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最终达到和唯物史观的内在一致性。在世界历史思想中,体现了它的方法论原则,这对我们今天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石燕
- 关键词:世界历史大工业社会分工方法论
- 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 辩证法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很多问题,如生态问题、发展问题、资本问题、国家建设问题、人的生存问题等都有理论观照,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为基础梳理他们...
- 石燕
-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唯物辩证法文化传播
- 文献传递
- 马克思“人民的虚幻幸福”观及其当代启示
- 2015年
- "人民的虚幻幸福"是马克思幸福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宗教观、国家观、劳动观和商品、货币、资本观的颠倒导致人民在现实的宗教生活、政治生活、劳动和政治经济生活中获得的都是虚幻幸福。人民的虚幻幸福是资本主义幸福观的代名词,它的最终根源在其私有制度,只有推翻私有制,人民的现实幸福才能获得。马克思对"人民的虚幻幸福"的批判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保障人民的现实幸福具有重要的启示。
- 石燕
- 关键词:颠倒虚幻
- 论共同富裕是当代中国人民群众诉求的现实幸福
- 2016年
-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人民的现实幸福,当代中国人民群众所诉求的现实幸福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最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梦实践活动中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和获得,这一追求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实现过程。作为社会主义最终目标,共同富裕内在包含着人的本质力量实现的目标,它就是当代中国人民群众诉求的现实幸福:共同富裕重申了人民群众在劳动中得到现实幸福;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实现人的社会价值中追求现实幸福;凸显了人民群众在物质条件与精神感悟双重要求下实现现实幸福;体现了社会主义对人民群众现实幸福的制度保障。
- 石燕
- 关键词:共同富裕人民群众
- 列宁对运动范畴的解析
- 2010年
- 物理学的新发现使得唯能论和马赫主义怀疑恩格斯"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论点。列宁通过对他们的批判,确立科学的物质范畴,对运动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由此,列宁批判了马赫主义和唯能论对"物质是运动着的东西"的误读,对马赫主义发挥了的唯能论进行了认识论上的总结。列宁还对运动范畴所包含的矛盾展开了分析,否定了芝诺由于发现运动中包含矛盾就否定运动的做法,肯定了黑格尔、恩格斯对芝诺的批判,剖析运动中包含着非间断性与点截性的对立,运动就是这种对立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列宁认为认识运动就是这对矛盾在认识领域的具体表现。
- 石燕
-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选择的共性与个性被引量:3
- 2010年
- 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改变教学现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引进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一方面,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遵循成功的案例教学的共性:案例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典型性;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选择上也有自身的个性:案例选择的"本"与"末"的矛盾、"此"时代性与"彼"历史性的矛盾、"过"与"不及"的矛盾。要想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的效果突显出来,教师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教与学相结合。
- 石燕
- 关键词: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