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丽
-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系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低压处理对板栗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以安徽大红袍板栗为原料,采用场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分析板栗淀粉在不同压力和料液比条件下表观形态和晶体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随着压力增大,板栗淀粉颗粒越易膨胀破裂,当压力为0.05MPa时,淀粉颗粒表面出现泡状凸起;随着淀粉体系中水分含量的升高,板栗淀粉颗粒越易膨胀破裂,料液比达到1∶1,压力为0.05MPa时,大部分淀粉颗粒破碎崩溃。溶解度试验中,不同压力、水分处理后,压力增大,板栗淀粉溶解度随之增大;压力一定,水分含量越高,溶解度越大。不同压力、水分处理后的板栗淀粉的晶体特性表明,压力不会改变板栗淀粉的晶体类型,但随着压力增大,淀粉中水分含量增大和处理时间延长,板栗淀粉晶体区面积缩小,晶体含量降低。
- 白丽周裔彬陈俊芳宋岑张健杨彬
- 关键词:板栗淀粉
- 速溶板栗淀粉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 以安徽舒城大红袍栗淀粉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及糖化酶对其进行处理,制备低温速溶板栗淀粉,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粘度等方法对处理后的板栗淀粉颗粒表观特性、晶体特性、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
- 白丽
- 文献传递
- 水分、温度、时间和pH对板栗淀粉颗粒形态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以安徽大红袍板栗为原料,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其在不同水分、温度、时间和pH条件下表观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淀粉体系中水分含量的升高,板栗淀粉颗粒越易膨胀破裂,水分含量达到70%后,大部分淀粉颗粒膨胀;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都能促进板栗淀粉颗粒膨大破裂,而加热温度对颗粒形态变化的影响较加热时间大;常温下中性和酸性条件对板栗淀粉颗粒膨胀的影响不大,而强碱性条件对板栗淀粉糊化有明显的作用,当pH达到13时,淀粉颗粒明显膨胀。
- 陈俊芳周裔彬白丽杨大伟
- 关键词:板栗淀粉水分温度PH
- 莲子淀粉的流变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对莲子淀粉的微观结构和膨胀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0℃升高到100℃时,淀粉颗粒的粒径不断增大,淀粉颗粒的膨胀率增加到原来的9.93倍;显微观测表明,当温度为80℃时,淀粉膨胀形成的囊开始破裂,达到100℃时,淀粉颗粒的囊几乎全部破裂。通过对莲子淀粉溶液流变性的测定表明,相同的浓度,其表观黏度随加热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表观黏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假塑性流体。
- 杨彬周裔彬陈俊芳白丽宋岑
- 关键词:莲子淀粉微观结构流变特性
- 两种方法测定板栗直链淀粉含量的比较被引量:10
- 2010年
- 比较碘比色法和碘电位滴定方法测定安徽大红袍和蜜蜂球两种板栗直链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大红袍板栗直链淀粉含量均高于蜜蜂球板栗,碘比色法测得两种板栗直链淀粉的含量均高于碘电位滴定法。两种测定方法操作均快速简便,但与传统碘比色法相比,碘电位滴定法标准工作曲线采用多个函数拟合的方法绘制而成,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更趋近于1,测得结果的稳定性、重复性较好,是测定板栗直链淀粉含量的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新方法。
- 陈俊芳周裔彬白丽杨大伟
- 关键词:板栗直链淀粉含量